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康德说:世界上让他心灵深深震撼的东西只有道德和头上灿烂的星空。人类自诞生以来,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中国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而在美国的儿童培养中,他们选择在孩子6岁以后开始培养孩子的天文学兴趣,有研究表明,在孩子6-12岁这个阶段,是“天文敏感期”。了解敏感期相关知识的家长应该明白,在敏感期内对孩子适度引导,兴趣培养往往事半功倍。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1)

思维决胜

本着实用主义的思想,有人会问:培养孩子的天文学兴趣,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思维认知的拓展。

学霸和学渣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思维认知。因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人才会有了不同的选择。

思维认知的拓展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无疑是价值巨大的。

搬砖工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思维认知拓展:同样两个搬砖的工人,一个的思维认知认为自己是在搬砖,另外一个的思维认知认为自己是在盖楼。若干年后,搬砖的还在搬砖,而盖楼的开始尝试自己做房地产开发,从而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最知名的人物就是特朗普。

孩子从小接触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a成年后的思维认知和眼界。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很重要

第二,兴趣的培养。

对天文感兴趣的名人很多,拿现在的热门人物举例:马化腾和特斯拉、Space X等多家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这两个现代商业的奇才,都是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并且也得到了父母的极力支持。

兴趣爱好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想在这里多讲,只简单做个对比:一个喜欢没事去山里观测星星的人和一个喜欢没事坐在牌桌上打牌的人,你觉得谁的生活质量更高?

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家长大多不可干预,但是在孩子成年前的兴趣培养是可干预的。让孩子把兴趣投入到浩瀚的星空,这是一件极其有益的事。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

天文兴趣

第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莱特兄弟为什么想起发明飞机?如果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现在是不是还没有飞机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

所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是现在的教育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主题。可是应试教育的今天,要指望中国常规化的学校教育培养出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显然是不现实的。教育到最后,比拼的还是家庭教育理念和背景。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越强,获得的职业成就感越高。

浩瀚的星空,宇宙的辽阔,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佳的培养土壤。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4)

宇宙


怎么来培养孩子的天文学兴趣呢?

第一,观测星空等天文学现象。

没有人不喜欢看星星吧?晴朗的夜空里,闪烁的星星,来自外太空的邂逅。稍微关注一点天文方面的新闻,就可以知道很多的天文盛况,比如每年的流星雨,比如前两天的日环食现象,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都是可以带领孩子观测并培养天文学兴趣的。在观测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开始询问各种为什么,有了询问就有了好奇心,稍加引导,这样的好奇心就变成了兴趣。

推荐一个很好用的APP——星图。上面有很专业的星空位置,方便在观测星空时使用。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5)

星空

第二,阅读天文学相关书籍。

市面上的天文类书目很多,推荐一本适合7-9岁孩子看的天文学科普书籍——《去更远的太空》。由低音·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英国作家、插画家和设计师西蒙 • 泰勒所著。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6)

《去更远的太空》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人类在地球上是如何探索太空的,即天文学,以及我们是如何加深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的。第二部分则注重太空旅行,以及我们使用航天器和探测器去近距离探测邻居月球与系内行星性质的过程。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儿童天体书,信息量很丰富,知识非常前言,不仅讲述了探索行星、恒星、黑洞和宇宙的知识,还包括人类为探索太空而设计的令人惊叹的火箭、空间站和运载火箭等。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仅可以拓展孩子天文知识,更可以进行孩子思维认知的构建。

儿童天文知识基础问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7)

宇宙浩瀚,星空无穷


我家宸哥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仔细看完这本书,合上书以后开始满口天文专业名词和我讨论红巨星,黑洞,空间站等天文名词和现象。

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并喜爱一个全新的世界了。

所以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何子文说:“科学足够精彩,无需娱乐来吸引眼球!”

一本书阅读,一次天文现象的围观,有可能就开启了孩子的一扇通往天文世界的窗,《去更远的太空》推荐给你!这个寒假,作为新年礼物,开启孩子的天文旅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