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写后赤壁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选读)
两会习语
01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习语: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019年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的讲话
原典:《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选读
宋 · 苏轼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译文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赏析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
苏轼诗词名句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支二首》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陌上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夜》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