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

2021年6月18日,一部《守岛人》的电影在全国公映。一经播出,立即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在中国黄海海域上,有一个开山岛,它不仅是中国的领土,更是黄海的前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

1986年,王继才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镇守开山岛。面对这个艰巨的挑战,他没有拒绝,更没有退缩,而是坚定不移地踏上了这座荒岛。

不久之后,妻子王仕花也上了岛,从此以后,这对夫妻俩坚持守岛,32年不离不弃。

义无反顾去守岛,妻子辞职来陪伴

1986年,27岁的王继才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芦河村的民兵营长,妻子王仕花是一名小学教师,两人结婚刚满三年,育有一个2岁大的女儿。

考虑到开山岛位于黄海的门户上,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所以在同年三月份,江苏军区在开山岛设立了一个民兵哨所。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

在王继才登岛之前,曾经有数十位民兵去过哨所。但由于岛上环境恶劣,蛇虫密布,登岛的民兵都没有坚持下去。

其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大概有半个月左右,时间最短的,当天就跟随船只回到了岸上。

实在是找不到人了,万般无奈之下,时任灌云县人武部部长的王长杰,找到了民兵营长王继才,希望他能登岛驻守。

王继才虽然舍不得家中的妻儿,但是作为一个老民兵,他还是选择了坚决执行组织下达的任务。

刚开始的时候,村中老人劝王继才,不要到开山岛去,因为那里距离岸上路途遥远,乘船都需要一个多小时,并且无水无电无居民,是一个人迹罕至的“三无”岛屿。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3)

王继才内心也有动摇,但是一想到开山岛的战略性和重要性,他还是决定登岛驻守。

7月14日上午8点40分,王继才驾驶着一艘小渔船,带上了衣服、食物和一些必需品,独自一人登上了开山岛。

虽然对开山岛的艰苦早有预料,但是登岛以后,王继才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整个岛上,除了一排破旧的营房以外,遍地都是巨大的石头,加上空气潮湿,蜈蚣、蝎子,各种蚊虫更是随处可见。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4)

岛上没有电,没有树,也没有水。深夜海风呼啸,门窗摇撼,像怪兽咆哮,他点上煤油灯,坐在墙角的床上,瞪着眼睛,直到天亮……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平时烟酒不沾的王继才,抽光、喝光了人武部领导送他上岛时带来的6条烟、30瓶白酒。

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他来之前,4批10多个人先后上岛,最长的只坚持了13天。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王继才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去守岛。在他“失踪”的那些天,妻子王仕花无比着急,但是家里人谁也不知道王继才去了哪儿,她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和怨气。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5)

直到半个多月以后,她经过辗转打听,终于来到了岛上,当看见丈夫时,心疼得眼泪哗哗流下:

“码头上看他第一眼,没敢认。黑黑的,瘦瘦的,头发乱蓬蓬,胡子很长,跟野人一样。”

望着丈夫深陷的眼窝,王仕花知道他是“遭大罪”了。来到丈夫住的房间,看到了一地的烟头、酒瓶、脏衣服,王仕花急了:“咱不守了,跟我回家吧!”

码头上,王仕花使劲拽着丈夫的胳膊往船上拉。王继才却坚定地说道:“我答应过组织来守岛,说话要算数。”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6)

这一次没能把丈夫拽回去,王仕花很难过,她思前想后,最终下了一个巨大的决定。

回到任教的小学,王仕花递交了辞职报告,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时,她动情地说道:

“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以后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我要去为祖国守岛了,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像老师一样为祖国站岗!”

王仕花决定登岛,陪伴丈夫一起守岛,虽然家里人反对,但是她劝说道:“我不去和他做伴,他一个人在岛上也许活不下去。万一出点什么事?求救都没办法,我是一定要去的。”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7)

两岁大的女儿,不能跟随父母去岛上,王仕花将其托付给了自己的婆婆。

二十多天后,王仕花又上岛了,这一次她带来了自己的被褥衣服。

“你怎么来了,也不跟我商量?”王继才埋怨道,他不想妻子跟着他受这份苦。

“你来的时候,跟我商量了吗?”王仕花答道,她一门心思只想陪着丈夫。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8)

王仕花上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丈夫的房间收拾了干净,之后生火做饭,在炊烟袅袅中,这里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家。

那一年,他26岁,她24岁。

坚守32年,克服无数困难

黄海开山岛,其实并不遥远。它与大陆的直线距离只有9公里。坐船绕行长长的防波堤,航程12海里。

从开山岛抬眼望去,大陆上的灯光沿着海岸绵延不绝。海风中,仿佛能嗅到来自对岸繁华都市的人间烟火。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9)

然而,对于王继才和王仕花来说,这浅浅的一泓海水,却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天堑。

32年,他与她坚守这个近在咫尺、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小岛上,不离不弃。

来往开山岛海域的渔船不少,渔民们也经常能看到,在小岛的码头上站着两个人。

“高的是王继才,矮的是王仕花。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0)

一位经常走船的渔民表示,当地人都知道,开山岛每天有5个小时的涨潮、6个小时的退潮,平潮的时间只有45分钟。

如果船不能在涨潮的高峰登上码头,那么就需要再等11个小时。要是赶上起雾刮台风,十天半月也上不去下不来。所以开山岛,又被当地人叫做“水牢”。

1987年7月,是王继才夫妻俩最危险的日子,那次大风连刮了数天,渔船靠不上岸,而王仕花又在岛上临盆了。

王继才急得满头大汗,赶紧用步话机给岸上的医生打电话,在医生指导下给妻子接生。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1)

烧开水、煮剪刀、剪脐带……终于,一双黝黑粗糙的大手,托起一个粉嘟嘟的小生命。

听到儿子第一声啼哭,王继才一屁股坐在地上,也哭了。

王仕花伸出绵软无力的手,摸摸丈夫的头:“娘儿俩平安,你哭什么啊,应该高兴才是啊。”

直到5天以后,大风停了下来,岳母第一时间赶到了岛上,一把扯住了女婿的衣领:“你是想要我女儿的命啊?”

王仕花连忙抢着说:“妈,不怪他,是我自己把预产期算错了。”

那年冬天又刮起了台风,整整持续了17天,岛上的粮食吃完了,柴火也烧完了。无奈之下,王继才只能冒着狂风骤雨,从礁石上撬下半死不活的腥臭牡蛎,拿回来生吃。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2)

巡逻是夫妻俩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前是王继才一个人巡逻,妻子则在屋里带孩子。但是随着王继才年纪大了,王仕花不放心丈夫一个人,之后夫妻俩在巡逻时,会用一根背包绳互相拴住防止发生意外。

记录过往船只、记海上日志、徒步海岛一圈、给过往船只指路、救助落水渔民,这32年来,王继才夫妻俩一样都没落下。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3)

小岛、大陆,虽然在盈盈一水之间,但是许多艰辛常人却难以想象:

柴火煤球用光了,夫妻俩只能吃生米,嚼得嘴里流白浆;

冬天海风凛冽,吹破塑料布蒙的窗户,夫妻俩只能躲进山洞;

夏天岛上热得像八卦炉,蚊子追着人咬,夫妻俩睡觉要在床边摆一圈蚊香;

常年受海风侵蚀,夫妻俩胳膊和腿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湿疹……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4)

一年修码头,王继才不小心滑倒,胳膊粉碎性骨折。王仕花连续3天站在码头上,扬着红衣服呼唤,喊哑了嗓子。

但是由于天气不好,船只无法靠岸,直到3天之后,船来了,治疗的机会也耽误了。

从此以后,王继才的手臂却再也无法伸直了。

坚持升旗,他们用生命诠释大义

在开山岛上,为了能够排解一些孤单,夫妻俩还养了两只小狗和五只母鸡,小狗可以帮忙一起巡岛,母鸡则能生蛋,给家人补充一点点营养。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小狗和母鸡都还没有睡醒,王继才就会喊醒妻子:“仕花、仕花,起床了,该去升旗啦!”

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了海平面上,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最高处,一人升旗,一人敬礼,气氛无比的庄重。夫妻俩“两个人的升旗仪式”,整整持续了32年。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5)

王仕花回忆说:“小岛上第一次升国旗,是我上岛两个月之后,老王提议的。老王说,岛再小,也是祖国的领土。岛上插着国旗,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

有时候王继才还会给妻子讲开山岛的历史,他说:“早在1939年日军侵占开山岛,以小岛为跳板进攻连云港。我们只有守好岛,才能让敌人没有可乘之机。”

不仅如此,守岛升国旗,不光有象征意义,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意义。

在开山岛上建有一座灯塔,周围还有4座航标灯,以及测量气象、潮汐、地质的设备。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6)

王继才夫妻俩把国旗升起来以后,也就是告诉别人岛上有人,所有的设备,包括营房,都不需要派人再上来维护了。

而对于出海的渔民来说,开山岛上有人没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有时候天气不好,海上会起大雾,看不到任何的灯塔或者坐标,没有安装雷达的渔船,在行驶中极有可能撞上小岛。

每当这个时候,王继才就拿着铁盆,一天到晚在码头叮叮当当使劲地敲,提醒过往船只避让小岛。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7)

在所有渔民的心里,每次出海只要看到开山岛上的国旗,他们的心里就特别的踏实。

鲜艳的国旗,飘扬在开山岛的上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继才夫妻俩把磨损的国旗,全部折得整整齐齐地,放进了一个小木箱里面。

200多面国旗,见证了这对夫妻俩在开山岛上的日日夜夜,也见证了一对勇敢的守岛人,用生命在诠释民族的大义。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8)

1996年的一天,一位渔民在岛上拣虾皮,中午时分,肚子突然疼得死去活来。

王继才发现以后,立即联系渔船将其送到了岸上,之后又抱着她跑到卫生院。医生查出她是阑尾穿孔,再晚一点就没命了。

手术成功以后,渔民打算给王继才说声谢谢,但是医生却说:“他给你垫付医药费后,就匆匆回了开山岛。”

也就在这一年,一场大病袭来,医院一度给王继才下了病危通知书。治病把钱都花光了,一家人可怎么过?王继才想过放弃。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19)

一天,他嘱咐儿子王志国:“这次我要是挺不过去了,你要像个男子汉,把这个家撑起来……”

钱,对于王继才一家人来说,太重要了。王仕花却说:“昧良心的钱,老王一分都不会要。”

最难的时候,王继才也曾动摇过。那年,实在挺不下去了,王仕花说:“你去找上级说说,咱下岛吧。”

王继才硬着头皮,找到了当年派他上岛的灌云县人武部政委王长杰。不料,王政委已是癌症晚期。

“继才,你岛守得不错……”病床上,王政委吃力地说。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0)

望着政委信任的眼神,王继才硬是把想好的话吞了回去,他握住政委的手说:“您放心,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

一诺千金,王继才从此再没有动过下岛的念头。

有一位跑运输的朋友不忍心:“二哥,每个月给你5000元,下岛跟我干吧?你这么难,这是何苦呢,做给谁看呢?”

听到这话,王继才发火了:“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人在做,天在看!”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1)

对于每年只有5000元收入的王继才来说,他真是太困难了,女儿出嫁没有一分钱的嫁妆,儿子上学拿不出1000元的学费。

经商热、打工潮、办工厂、跑运输……那些年,一水之隔的人们风风火火去挣钱,而“缺钱”的王继才一家却没有动这些心思。

曾经,也有10万元现金,直接摆在了王继才的面前!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2)

在别人眼中,对于当时年收入只有5000元的王继才来说,这一定是巨大的诱惑。

得到这笔横财,一点不难——只需给“蛇头”行个方便,让偷渡者在岛上住几天。

因为小岛靠近大陆,一段时间,偷渡的想把开山岛当成中转站,走私的也想在岛上囤积物资。

然而,王继才一口回绝:“只要我在这个岛上,你们休想!”

儿子没钱上学,王继才只能借钱,为了还债,他大冬天地站在冰冷的海水里,摸螃蟹捞海螺,浑身冻得僵硬,腰都直不起来。岛上的母鸡下了蛋,夫妻俩也舍不得吃,要带到岸上去换钱。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3)

为了省钱,送儿子去大学报到,他和儿子挤在宿舍窄窄的单人床上;一年四季,他只穿民兵的迷彩服……

王仕花说:“老王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平时喝点酒,下酒菜就是萝卜干咸菜,偶尔捏一撮虾皮、炒个盐水黄豆就是好菜了。他总说,别人有别人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4)

2012年元旦,几名天安门国旗班官兵慕名来到海岛,用国家级的升旗仪式,向这两位平凡的守岛夫妻致敬。

2016年,王志国的孩子出生了:“爸,是个男孩!”

王志国第一时间给岛上的父亲报喜,电话那头,王继才开心极了:“孩子的名字我都给你想好了,我跟你妈每天迎着朝阳升旗,就叫向阳吧!”

荒岛变绿岛,如今小岛大变样

32年前,开山岛还是一个寸草不生的石头山。32年后,岛上却生存着十几种植物:

桃树、梨树、枣树、松树、苦楝、樱桃、葡萄、冬青、丝瓜、豆角、菊花、无花果、洋芋头、卷心菜、牵牛花、爬山虎……

这些树都是王继才夫妻俩一点一点种出来的。他们把荒岛变绿岛,其中的困难绝非常人可以想象。

开山岛没有土壤,也没有淡水,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孩子都难。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5)

第一年,夫妻俩种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了一棵树苗……

看着这唯一存活的小树苗,王继才开心坏了,他对妻子坚定地说道:“人能活,树就能长。”

为了在岛上种树,王继才要先用钢钎在石头上凿坑,再从岸上运来泥土肥料,才能种活。岛上石头硬,有时候一天只能凿浅浅的一个窝!

坑挖好了以后,王继才夫妻俩就像燕子衔泥般,从岸上背回一袋袋泥土。为了节省淡水用来浇树,夫妻俩洗澡两个人只用一脸盆水。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6)

2017年的“八一”建军节,60岁的老兵马书华,带着十几个战友重回开山岛。40年前,这些老兵曾经驻守在开山岛上。

老兵们想不到,40年过去了,他们住过的营房、守过的坑道、用过的马灯几乎完好无损。

那天王继才从开山岛的桃树上,摘了一大盆桃子招待老兵们。他问老兵:“甜不甜啊?”

老兵们直点头:“甜!甜!”

王继才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老兵们却抱着王继才,哭了!32年啊,太不容易了,他们打心底敬佩眼前这个铁打的汉子。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7)

“王继才,真是个王开山!”岛上的苦,老兵们最懂。

32年,开山岛绿了,王继才夫妻俩却老了。他们记载的《守岛日志》摞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上面写着他们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

继续守岛,昔日初心永不变

2011年春节前,上级给岛上送来了电视机和汽油发电机。但是王继才发现用一壶油来发电成本要200多元,就再也舍不得烧油发电了。

直到近几年,岛上安装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王继才和王仕花才放心地用电灯、看电视。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8)

有人就不理解了,公家的东西老王为什么还这么节省:“你自己舍不得穿,舍不得吃,上级的关心也被你打折扣,你这究竟是图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追问,王继才总是沉默,被逼急了,他才会说一句:“就图个心安。”

2018年7月27日当天夜里,王继才在岛上巡逻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29)

本来,夫妻俩约定好了,当年“八一”建军节要一起在岛上升旗,换新国旗。可是,这个约定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既然说好了不离不弃,你走了,我依旧在这里。”

大海边,涛声里,灌云县一位作曲家为王继才、王仕花夫妻谱写的歌曲《一辈子》旋律响起。

望着王继才亲手种下的那棵苦楝树,陷入思念的王仕花低声自语:“老王,你没有走,没有走……”

一个人时,王仕花常常会暗暗抹泪:“硬挺了32年,老王最终还是没有挺过去。”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30)

王仕花说:“怀念和老王一起种树、拔草的日子;怀念和老王在暴风雨中俩人拴着一根背包绳巡逻的日子。”

同年8月6日,王仕花毅然向组织递交了继续守岛的申请,她要把岛继续守好,把国旗护好。

考虑到王仕花年纪也大了,组织上任命她为开山岛哨所名誉所长,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派遣志愿者每次轮换上岛守护10-15天。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31)

2021年6月18日,电影《守岛人》上映。这部影片凭借着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电影的原型,正是有着“人民楷模”称号的守岛人王继才。同年12月,王仕花和儿子将王继才的遗物共76件捐献给了连云港市的纪念馆。

男人携妻驻守黄海孤岛32年 夫妻俩镇守黄海孤岛32年(32)

在王仕花的心中,丈夫一直都没有走:“他就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地方,看着大海,看着小岛,看着我们……”

如今在开山岛民兵哨所门口两边,挂着一幅对联: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

这正是这对夫妻俩的真实写照,他们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