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武则天为何要立下无字碑)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在陕西乾县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前,矗立着两块高大的石碑。一为唐高宗梓宫入陵后所立《述圣记碑》,记述唐高宗生平的圣德与功业;另一块便是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后,所立的"无字碑"。其碑高大宏伟,却未书一字。
碑上无字,立碑意图何在? 是武则天自知生平是非功过无法评定,只能留待后人评说,还是武则天自知篡唐建周,歌功颂德不能服人,故而无法下笔,只能让石碑保留空白?
一、
无字碑下,武则天默默地躺在那里。这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位时,她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主政期间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成为最高统治者,却在当政的30年中,累建奇功。当时唐朝面临吐蕃和突厥两大强敌,武则天以“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的政策,实现了和这两个国家的“和平共处”,大唐也在她手中达到了极盛。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评价道:
“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乾陵的“无字碑”,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对于这个现象,有人说是她考虑到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故而石碑上不书一字。
武则天当政时期,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加强,用人权牢牢掌握在手。
她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豪门世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完善保甲制度,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虚心纳谏,做了许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对后来"开元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么大的功绩,是用文字难以表达的。
也有人说,武则天的石碑不留一字,是她自知罪孽深重,还是不写碑文的好。
武则天统治期间,崇信佛教,劳民贪财,任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风,滥杀无辜,惨害王皇后和萧淑妃,窃居皇位后培养自己的亲信党羽,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皇帝宝座。她铁石心肠,启用酷吏,所以自知罪孽深重,无法为自己洗白,只能以"无字碑"来敷衍搪塞。
但是仔细推敲一下,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因而留下"无字碑",这并不符合这位女皇张扬的性格,而且史书上也没有任何有关武则天临终"自惭"的记录。
武则天生前曾为她的父亲立了"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为她的母亲立了"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为自己立了"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又怎么会自感惭愧?
武则天如果认为自己功绩大得无法用语言描述,那她在高宗死后,曾给高宗立了"述圣纪碑",并且亲自撰文赞颂其功德,如果自己死后时立一块"无字碑"来表示自己的功绩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那不就等于说自己超过了高宗,是一种变相贬低高宗的行为吗?
这对于武则天这样级别的政治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关键的是,武则天死于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中宗虽被武则天废掉过,但武则天毕章是他的生母,他给武则天办理后事时,不可能既坚持将其与父亲合葬乾陵,又为她树立一块让"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的无字碑。
实际上,中宗对母亲的崇敬,是发自肺腑的,他说武则天是“亶聪成德,溶哲应期。用初九之英谟,开太一之宏略”,所以又怎么会为母亲树立一块任由后人评说的无字碑呢?
二、
长期以来,有关武则天无字碑的秘密,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岑仲勉、吕思勉等人,持第二种说法的学者范文澜、翦伯赞等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得不可开交。
直到1982年,一位采药的老农无意中的一个发现,这才解开了武则天“无字碑”的秘密。
1982年5月21 日,河南省登封县干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嵩山采药时,在山顶的石头缝里无意间发现一块金光闪闪的刻着字的金属片,但是上面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
回到家后,屈西怀将这个金属片拿给村里的几个老人看,希望知道这是个啥东西。但是老人们研究了半天,谁也说不上来,只知道这东西是金子的,像是个古物,应该挺值钱的。
屈西怀捡到宝贝的消息一下子就在村里传开了,许多村民都争先恐后地拥进屈家,想看看这是个啥东西。还有几个村民,带了几个外地人找到屈西怀说,想用一千块钱买下这个东西。要知道1982年的1000元,是一个拿工资的干部几年的工资收入,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在挖到这个金属片几天后,屈西怀将金属片交到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专家经过鉴定后发现,这枚长方形的金属片,是由高纯度的黄金制成,正面镌刻双钩楷书3 行63字铭文,而铭文中竟然出现了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武瞾"。这个"瞾"字,是武则天专门为自己造的字,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专家们毕竟学识渊博,他们没用多久,就弄清楚了这块金属片的来历。原来,这是一枚“封禅金简”,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武瞾金简”。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为了永葆江山和个人的长生不老,往往会亲率大臣到名山大川筑坛祷告上苍,向天地祈祷平安, 并将祈福之词刻于简册之上,再将这种简册埋到土里或投入水中,这就是所谓的"封禅"。这枚金属片,正是武则天祭拜嵩山时所制的“除罪金简”。
这枚金简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被发现的中国历史上帝王封禅用的简册,大多是玉简、银简,而金简只发现了这一枚。
三、
公元699年春天,76岁的武则天去嵩山封禅时,却染上了重病。于是她向嵩山的山神祈祷,求山神保佑她快点好起来。 当时有一位深得武则天信任的道士胡超,建议她做一枚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上面,祈求天神赎罪,除却她在人世的罪孽,这样自然会无病无灾。
武则天听后,立即命胡超督造金简。所以这枚“武瞾金简”,除了祈福之外,也包括了武则天向上天赋罪的意味,里面的内容,有武则天对自己当政这些年做过的错事的忏悔,包括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对子女的,以及对天下黎民百姓的。
金简制成后,胡超于七月七日在嵩山顶做了一场大法事。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这天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向上天乞求最为灵验。 法事之后,这枚金简便被埋在了嵩山的峻极峰上。
屈西怀发现的这枚“武瞾金简”,呈长方形,由223.5克黄金制作而成,正面刻有铭文"上言大周囹主武瞾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太岁庚子七田甲申朔七甲宙小使惠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是极为罕见的历史档案遗产。
它的珍贵之处,除了宝贵的文物价值外,还因为它具有档案的属性,真实反映了武则天晚年的生活状态,是一件难得的历史档案珍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瞾金简”的书法采用的是双钩楷书,字体端庄大气。双钩书法诞生于唐代,是一种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形式,俗称为空心字。
当时在没有照像扫描技术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将原书法作品字体笔画的两侧外沿用细笔勾勒出空心字、再填上黑墨,以获得近似真迹的作品,可见女皇武则天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品味的一个人。
武则天使用黄金制简,也体现出了黄金在道教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在传统道教文化中,黄金不仅显示富贵,更可以延年益寿、封禅成仙、长生不死。
汉武帝时,便有“黄金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神则不死”的说法,在这样的宗教文化背景下,武则天使用黄金简,自然不足为奇。
嵩山为五岳之一,武则天对嵩山有着很特殊的情感。嵩山离东都洛阳不远,武则天将洛阳定为神都后,一直在此长期居住,曾多次驾幸嵩山。嵩山在古人眼里位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是人神沟通、寻求福佑的道教圣地。所以武则天才会将这枚金简投在嵩山之中。
遗憾的是,金简没有给武则天带来长生,在投完金简的第四个年头,公元705年,武则天驾崩,一代女皇就此驾鹤西去。
在屈西怀发现这枚金简之前,史书中没有任何对这枚金简的记载,所以对于武则天的这次封禅,历史学者们也所知不多。这枚金简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是让专家们知道,以佛教立国的武则天,晚年已经由佛转道,转而相信道教了。
这对中国宗教史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大进步。这枚珍贵的金简,带着女皇的秘密,在嵩山上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被屈西怀发现。
如今,这枚“武瞾金简”作为弥补史料的重要文物,收藏在中国河南博物院,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看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
武则天早年很重视佛教,她一直宣扬自己是弥勒佛转世。但是晚年一场大病以后,这位什么也不怕的女皇也开始痴迷于道教,因为道教宣扬人可以长生不老,而佛教只能修来世。
晚年的武则天,除了坚持按时服用道士敬献的“仙丹妙药” 之外,对其所宣扬的神仙世界也非常向往。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越来越害怕死亡,经常噩梦连连。 她不想带着这种负罪感离开人世,该怎么办呢?
四、
“武瞾金简”的面世,让人们知道即使是一代女皇,也有她的弱点,武则天不是神,也不是钢铁制成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女人。面对生老病死,她也惶恐,也会害怕,也会向上苍祈求。所以晚年的武则天,也少了些之前的专断与唯我独尊,也开始学会了向上天妥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字碑”也是她向上天表示妥协的一种表现。
武曌金简虽然也有“祈福”的目的,但“赎罪”才是这枚金简的重心。武则天想“赎罪”的地方有很多,既有对情敌的忏悔, 也有对子女、对丈夫的忏悔,以及所有内心深处感到不安的事情,她都希望通过这枚金简替自己赎罪,可以得到上天的原谅。
武则天为了"篡位",一生杀戮无数,还不惜亲手掐死自己襁褓之中的亲生女儿。最后登上皇位时,她回顾四周,自己的敌人没有了,亲人也没剩下几个。虽然我们不知道她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但她也是女人,很难说她的内心深处,就没有一丝丝的后悔吧?
自己死后,该由谁继承自己的皇位呢?武则天既不想把皇位传给没用的儿子李显,又不放心传位于武三思这个侄子,最后还是向满朝文武作了妥协,召回流放的儿子李显回京立为皇嗣。她希望自己死后,武、李两家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发生在神龙元年的那场政变,还是让她所有的想法落空 。
武则天受不了这个打击,于当年十一月凄惨地离开人世。临终留下遗嘱:“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附葬在高宗的乾陵,陵墓上立一块碑,上面一个字也不要写”。
从这份遗言可以看出,武则天在被迫还政于李唐的情况下,她已经不可能通过为自己树碑立传,去炫耀自已的功绩。但这位一代女皇,也不可能会亲口向世人悔过,所以不去评价自己的一生,也许对她来说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武则天这块无字碑,显然是得到了唐中宗的默许。在亲眼目睹了母亲对自己及兄弟姊妹的凶狠、残忍后,李显该怎样评价自己的生身母亲呢?“颂德”吧,差点被母亲杀死的李显肯定心有不甘;“述恶”吧,又与封建社会推崇的“孝道”不合。因为作为天子,表面上还得“道貌岸然”。
加上当时朝中武氏一党力量还很强大,李显也要考虑个政权的稳固。立碑而不铭一字,恐怕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无字碑”的阳面,布满了一厘米见方的格子,可见武则天一开始是准备往上面刻碑文的。为什么又没有往上刻呢?根据武曌金简,我们可以知道,武则天还是对上天产生了畏惧,她妥协了。
一代女皇最终选择与丈夫合葬,永远躺在丈夫身边。她的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李治,当了皇帝,我才明白为何帝王无奈的孤独,以及皇冠的沉重。所以我立下无字碑,诉尽我灿烂无悔的一生。是非恩怨,皆随弹指一挥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