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仓促的若尔盖之行(半月谈若尔盖)

若尔盖,“诗与远方”之地不再有贫困

半月谈

8月初,平均海拔3400米的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遇见了一年中最美好的若诗若画之景,天高云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

然而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的美景背后,漫长的寒冬让人望而却步,基础设施薄弱、一顶摘不掉的“穷帽”牢牢扣在了头上。

一天很仓促的若尔盖之行(半月谈若尔盖)(1)

2016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共同拥有宝贵红色基因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南湖,与这个三大红军主力集中走过的高原绿洲正式“千里结亲”,开启了结对帮扶的协作之路。

穷则思变,不变没有出路。若尔盖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从若尔盖运输出去成本太高,本地企业又缺乏精细加工。嘉兴市援建干部、若尔盖县委常委、副县长童伟强在用脚步丈量过若尔盖4镇13乡后,和他的团队很快就锚定了工作方向——为若尔盖建设产业园。“我们不仅要为若尔盖直接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提升造血能力。只有因地制宜帮助当地发展起产业,才能真正拔除’穷根’!”

“我们要赶紧为他们建设好能发挥所长的平台。”自脱贫攻坚以来若尔盖的泽尔登书记也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要帮助若尔盖县的老百姓们建立起可以致富脱贫的产业,让百姓脱贫不返贫,就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一天很仓促的若尔盖之行(半月谈若尔盖)(2)

如今,在若尔盖县城和正在建设的成西铁路之间,一座由嘉兴投资7500万元、占地面积660亩的若尔盖融合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中。园区建成后,租金收益的25%和税收留存部分将分配给若尔盖县贫困建档立卡人员,总惠及贫困人口818人,人均年增收达到2000元。

融合产业园承载着致富的梦想,但若尔盖漫长的冬天和高寒低温的气候成了横亘在实现梦想前的阻碍。但扶贫攻坚的任务刻不容缓 。为此,若尔盖的用地指标、嘉兴南湖的产业基础整合对接,开展“飞地”经济建设的创造性举措应运而生 。

一天很仓促的若尔盖之行(半月谈若尔盖)(3)

不同于传统飞地园区,两地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平台,以“逆向飞地扶贫”模式,由较贫困地区和相对发达地区合作共建“飞地”工业园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探索建立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对若尔盖进行异地开发,以山区转型发展的外部支持模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2019年12月31日,作为全省首批东西协作“飞地园区”建设项目的“南湖—若尔盖”飞地产业园区在嘉兴科技城凤桥产业园正式开园。

今年上半年,南湖区政府向若尔盖县兑现“飞地”园区首期固定收益回报1000万元,其中750万元用于若尔盖扶贫产业基地(若尔盖生态产业园)扩大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反哺脱贫攻坚;100万元用于若尔盖县教育扶贫基金,已有超过1000人从中受益;100万元用于若尔盖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目前已救助764人;5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贴息和春季雨露计划,现已补助406户贫困家庭。

一天很仓促的若尔盖之行(半月谈若尔盖)(4)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坚决落实好这项政治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飞地产业园区的建成运行,不仅将有助于提升若尔盖的发展内生动力,对南湖区来说也是一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能级的机会。未来,双方将继续整合各自的运营管理经验,共同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具备高质量发展潜力的飞地园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砖加瓦’。”

打赢扶贫攻坚战,既要远望星河,也要脚踏实地,来自南湖畔的援建干部、人才,用“红船精神”的首创、奋斗、奉献汇聚起若尔盖草原澎湃发展的动力。2019年4月28日,若尔盖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这条“东西协作”铺就的精准扶贫“长征路”,未来可期。这八千里路上的云和月,江南水乡和川西高原的血脉兄弟,正并肩共赏。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