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

立夏后,白天渐长,日照强烈,人们很容易烦躁不安,心火旺盛。所以传统中医讲,夏日进补养生当是养心。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淡然闲适的诗歌,让炎炎夏季心情舒畅,精神安静。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1)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时光荏苒,季节相催;昨晚一夜和风带来了夏天的暑热。夏日骄阳的照射下,田野的麦苗已经由翠绿开始微微变黄;新雨过后,园林里金黄的梅子也快要熟了。枝头的黄莺啼声稀疏,似乎带着愁苦;花间的蝴蝶在盘旋,像是怨恨春的无法挽回。我独倚窗前,睡眼惺忪,静静地看着槐荫冉冉满是亭台。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2)

这首诗可分两层意思。

前四句是写立夏的景象;后四句是感慨,道出春离去的愁绪和夏日的闲情。用情感的手法把夏日表现得自然得体,淋漓尽致——伤春易逝,夏日遐思。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3)

作者赵友直是南宋诗人,他出身皇室,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直系后代。皇家血脉再加上书香门第,幼年时就已经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公元1278年,年少的赵友直与祖父、父亲一起参加国家科举考试,创造了祖孙三代同时得中的史上佳话。

但是,真所谓“生于末世运偏消”,此时的南宋已经是奄奄一息,蒙古铁骑的威胁已经显而易见。1278年,赵友直做广州知府的父亲,在抗击蒙古的战斗中被俘,誓死不降,在“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魂”的呼喊中,英勇就义。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4)

赵友直不顾亲友的反对,冒着生命危险收回父亲的遗体,几经辗转,把父亲葬于故乡的眠牛山。第二年,也就是1279年,在蒙古元军的重重包围下,南宋最后一位宰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为防皇帝俘获受辱,把幼主绑在自己身上,在广东崖山投海而死,许多人纷纷效随,十万军民壮烈殉国,南宋王朝彻底灭亡。

在大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赵友直的人生从皇室后代,从祖孙三代同中进士的巅峰,跌落到国破家亡的人间悲剧,真是身不由己的冰火两重天。他看透世事,心灰意冷。在父亲的坟墓旁建造了房子,读书守灵,隐居山林。并且告诫子孙,永不仕元,以示抵抗。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5)

回过头来,我们再细细品味这首诗:那“莺啼蝶恋”,黄莺伤感的仅仅是春的离去,蝴蝶怀恋的又何止是春的不可挽回?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怎能领悟不到,那时局不就像春天的离去不可逆转吗?长睡而起,静看窗外,槐树阴浓,满照亭台。春去夏来就像那山河巨变,既然如此,那就闲适淡然地终老一生吧!

夏日吹晚风的经典短诗(不知名诗人一首经典夏日诗)(6)

秦观有“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赵友直不是“痴心儿女”,他是国破家亡的无奈;他是心如止水的放下;他是斩断情丝的割舍。

一首恬淡的夏日诗,却承载着这么深重的情怀,真是令人感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