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陈昌秀原型(貌美如花百步穿杨)

双枪女匪陈大嫂,已有数不清的文章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也有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给予了目不暇接的演义,这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我今天也凑个热闹讨论一番。不过我写的这个可能会让那些喜欢传奇演义的人看了失望,那就不要看。

双枪老太婆陈昌秀原型(貌美如花百步穿杨)(1)

关于陈大嫂是如何为匪的,还是简要介绍一下:

陈大嫂乳名笋妹。生于1921年,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第五保旁边寨人,布依族。有文章说她是广顺乡朝摆村人,不确,朝摆村是她的外婆家,是其母王红妹嫁到了凯佐乡第五保旁边寨生下的她。也有文章说她姓程,也不确,她就姓陈,其父名叫陈树清。1938年17岁时,由其母和舅舅做主,与舅舅的儿子、年15岁的表弟王银山配婚。但笋妹不满这桩婚姻,又以当地婚俗为理由,长期住娘家。21岁时,被母亲和舅舅相逼,遂离家出走。不久被本县水波龙乡板沟寨大地主陈正明收为二房。

笋妹嫁与陈正明后生有一女,前几年还健在。

1946年,陈正明病亡,但给笋妹留下很大的家业,其中每年田租一项即30万斤稻谷。这份家业被同族觊觎,竟致组织武力掠夺。笋妹长得婀娜貌美,但内心坚强,且善笼络,遇族人聚众持械来攻,便率家丁与之相抗。其中有两件事,使其名声大扬。一件是某一天,她和几个家丁行走在大街上,陷入仇家的埋伏。大街上并无掩蔽之处,在对方的集火射击之下,几个家丁非死即伤,唯独她仗着腿长善跑的优势在弹雨中穿过整条大街,未伤一根毫毛。山里人迷信,遂传说她有避刀枪之法术。

另一件是仇家聚众持枪来攻她家的寨子,家丁们开枪抗击,却连发数枪未能击中来攻者。此时的她赶来参战,从家丁手中拿过一支步枪,只一枪,便将领头的攻击者击毙。说来又巧了,原来总也打不中目标的众家丁,这时却也接二连三地击毙数人。经此打击后,进攻者遂溃散逸去。后来据她说,她首发命中,不过是歪打正着,碰巧了而已。但从此以后,有关她神枪手的名声又传扬开来,乃至被传成手使双枪,百步穿杨。贵州著名匪首郑鸣武叛乱攻打花溪时,其三姨太石明珍骑洋马,挎双枪,戴墨镜,假冒陈大嫂招摇匪众,说明陈大嫂双枪的传说早已有之。

虽然屡次率家丁击退同族人的掠夺,但毕竟是二房,又是孤儿寡母,长久下去不是个事。不久之后,为寻靠山以保财产与性命,就攀上了曾是国民党军营长的惠水县白日乡乡长、同为布依族的罗绍铨。罗有一支几乎全由国民党军退伍老兵组成的私人武装,在当地颇是凶悍。笋妹看中了罗手中的兵和权,罗看中了笋妹的家产与美貌,二人一拍即合,很快发展成暧昧关系。后笋妹又与罗绍铨的弟弟、国民党军副官罗绍凡公开同居。依仗罗氏兄弟的庇护,笋妹得以地主婆的身份,长年住在县城的房子里,坐享收租渔利。

贵州解放后,罗氏兄弟继续追随国民党,上山为匪,笋妹亦裹挟其中,还被任命为“黔南反共救国军” 的副总指挥, 与解放大军周旋对抗。从那时起,陈大嫂成为黔南长顺、惠水一带著名的匪号。

1950年11月10日,贵州军区剿匪东集团指挥部“长(顺)紫(云)惠(水)铁壁合围”的战斗打响。经25天战斗,全歼匪“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俘获其总司令曹绍华、第一师师长曹家儒、第五师师长曹玉清等208名,击毙“贵州人民反共救国委员会主席兼总参谋长”马启忠、第四师师长宋绍文、参谋处长苏作雄等125名。

“长紫惠铁壁合围”基本结束后,虽然匪大部就歼,但仍有部分匪首漏网,其中就有“黔南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罗绍铨、陈大嫂,另有“新89军”军长郑鸣鹏、“新8军”军长郑英虎、匪广顺县县长李海庭等。

大规模的集中剿匪行动转变为分片包剿后,1950年12月,匪“新89军”军长郑鸣鹏被围堵在广顺县海马塘的一个山洞里,畏罪自杀。同月,匪“新8军”军长郑英虎被俘获。1951 年初,匪广顺县县长李海庭被活捉。

1950年11月9日至11日,我剿匪部队发现并围攻罗绍铨、陈大嫂股匪,将其位于九龙山岩脚寨东北约三里处的提篮洞摧毁,但罗氏兄弟与陈大嫂潜逃未获。

又过了将近一年,1951年秋,得情报后,贵阳军分区警备营一个连、侦察营一个分队、长顺县警备营两个区队、惠水县警备营一个区队,以及长、惠地区的民兵千余人,在长、惠交界处搜捕罗氏兄弟和陈大嫂。该匪负隅顽抗。交战中,我牺牲5人,负伤6人,造成较大损失,而战果不佳。虽歼匪一部,但匪首罗、陈等再一次漏网。

又过了一个月后,农历10月,再次获得罗陈匪的行踪,遂进行围捕,于九龙乡岩脚村东6华里之马脚山顶朝天洞内,击毙罗绍铨。陈大嫂、罗绍凡则又一次漏网。

1952年8月,隐姓埋名潜逃至贵阳的罗绍凡落网。陈大嫂仍然下落不明。

双枪老太婆陈昌秀原型(貌美如花百步穿杨)(2)

9月,龙里县公安局接上级通报,陈大嫂可能藏匿于该县境内,遂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一支短小精悍的飞行追捕队。追捕队以公安局侦察股长赵化一为首,军分区侦察科李参谋和长顺县警备营班长陈凤美等参加,全部换穿便衣,暗藏驳壳枪,其任务就一个,将陈大嫂捕获归案。

所谓飞行追捕队,其实并没有飞行器,连自行车都没有,有的就是一副铁脚板。这还是沿用抗战时华北敌后的说法。飞行,即快速行动的意思。长篇小说《烈火金钢》中的飞行侦察员肖飞,就是这个情况。

追捕队组成后,很快便得到情报,贵阳市郊区的二戈寨,有一长期与黑道厮混的女人龙三奶奶,可能知道陈大嫂的行踪。追捕队根据这一情报,立即赶到二戈寨,将龙三奶奶捉获。经审问得知,陈大嫂已经化名嫁给了四方河的农会委员班永华为妻。

追捕队马不停蹄赶到四方河,找到班永华家,却得知,班永华的这个漂亮媳妇,已经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了。

追捕队再次提审龙三奶奶。在严厉审问下,这个老奸婆才又交待,陈大嫂被她做媒又嫁给了混子场乡她自己的亲侄子龙德温。可待追捕队赶到龙德温家后,才又得知,这女人嫁给他没几天,于10月16日便跟贵定县水田坝毛栗寨的韦汤粑出走,不知去了哪里。

追捕队又赶到了毛栗寨找到韦汤粑,从其嘴里获知,这女人经他手又嫁到了龙里县大新乡革老铺,至于嫁给了谁他也不知道。

1953年旧历正月初六,追捕队赶到了大新乡。考虑是新解放区,队员们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和意图,而佯称是民族工作调查组,前来调查《婚姻法》的执行情况。从乡婚姻负责人那里得知,该乡革老铺韦万书家,新娶了一个媳妇,虽然是过婚嫂(有婚史),但长得特别漂亮,只是催促了几次,一直没来进行婚姻登记。该负责人详细描述了这女人的身高和长相。因陈大嫂有着那个地区那个年代少有的身高和倾城的美貌,大家一听,就断定此人必是该匪无疑。

追捕队当晚赶到革老铺,制订了抓捕方案,悄无声息冲进了韦万书家。陈凤美用枪比着韦万书,小声但威严地问道:“你老婆在哪?”

老实巴交的韦万书被吓坏了,饭碗掉到了地上,好半天光张嘴说不出话来。

队员们遍搜屋内各个角落,未能发现陈匪。遂改用和缓的语气再次询问韦万书,得到回答,说他的新媳妇儿是去韦国俊家吃饭了,一会就要回来。

得知陈大嫂并没有离开村子,大家欣喜若狂,遂在韦万书家门口的大树下埋伏起来,守株待兔。

约半个小时后,暗夜下,一个身材苗条高佻的女人,手中握持一件看不清形状的什么东西,向着韦万书的家中走来。

她似乎闻到了什么,走进院子后,没有进屋,而是停下脚步,迅速环视了四周,然后转过身子,又急急向门外走去。

见此情景,陈凤美不待她走出院门,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扑了过去,先是打掉她手中拿着的东西,然后用力抓住其手臂反扭过去。赵股长、李参谋等几乎也在同时一跃而起,疾速上前,几人合力将其按倒在地,反剪双臂五花大绑。

陈凤美捡起从那女人手中打落的东西,原以为是手枪,却发现那不过是几块豆腐干。

“陈大嫂,我们就是来逮捕你的,你被捕了。”赵化一亮明身份,对她说道。

该女子一脸无辜地说道:“你们找错人了,我男人姓韦,不姓陈。”

陈凤美用手电照了照她,又往自己的脸上照了照,说:“笋妹,你总该认识我吧?”见她仍然不承认,陈凤美又说道:“你当家的过世,我在你家吹了一个月的坐堂,你忘了?”

原来,陈凤美与陈大嫂的前夫陈正明同乡。参军前,陈凤美在种田之余,还参加当地专门服务于红白喜事的鼓乐队挣钱糊口。陈正明丧事期间,陈凤美在其家中吹了整整一个月的唢呐。陈大嫂早就认识这个棒小伙子,这时只是因为天黑,一下没能看清楚。

见不能再隐瞒,这女匪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这年,她32岁。

接下来的故事,就用不着我再啰嗦。陈大嫂是如何被游街示众,如何被批斗公审,又是如何被毛主席刀下留人,给予特赦,与此相关的网络文章已经是铺天盖地。

大概就是以刀下获得新生为起点,陈大嫂开始用名程莲珍(确实与否待考)。

被特赦后,剿匪小分队多次利用她的影响力,对仍然盘踞在大山中的残匪劝降。她也的确很卖力,经常对担心投降后被杀的土匪现身说法,“我这么罪大恶极,毛主席、共产党都给予宽大了,你们主动投诚,还怕什么呢?”在她的参与下,很多土匪解除了顾虑,放下武器,下山投降。在这方面,她的确是立功赎罪了的。

但是,这个传说中的双枪陈大嫂能手使双枪百步穿杨,可能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也就是说,她可能并不会手使双枪,至少不能百步穿杨。

在一次随武工队围剿残匪途中,小憩时,武工队的神枪手胡俊半开玩笑地对她说:“程莲珍,大家都说你会两手打枪,咱俩比试一下,看谁打得好。”一边说,一边将驳壳枪向她递过去。她却连忙摆手说:“我不会的,我不会的。都是大家讲我如何如何的。”

她这样说,我猜一种可能是以自己俘虏和罪犯的身份,不敢接枪;一种可能是想努力把自己扮成一个不会打仗的弱女子,以减轻罪责;还有一种可能,则是真的不会打或打不好。

插句题外话,多年以来,那些流传于地摊和网络的双枪女将,像什么双枪黄八妹呀、双枪吕凤斯呀、双枪赵洪文国呀、双枪陈联诗呀等等,有一个真的没有?谁有本事就把相关的史料拿出来,反正我是找不到这样的记载,一个也找不到。

双枪老太婆陈昌秀原型(貌美如花百步穿杨)(3)

贵州剿匪胜利结束之后,程莲珍落户到惠水县的山顶寨,并将女儿从广顺县旁边寨接来团聚。鉴于她对农业生产的生疏以及给生活造成的困难,惠水县政府又将其安排到城里一家制衣厂做缝纫工作。

1960年开始,程莲珍连续当选惠水县第二到第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起,又被选为第五、六届政协常委。

程莲珍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恩之情是一点也不假的。毛主席逝世后,她在自己家中摆设了灵堂,几天几夜长跪不起,不吃不喝,数次哭晕了过去。

1998年10月21日,程莲珍因病离世,终年77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