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新剧安家工作照(孙俪新剧安家的扎心真相)
付出一切的父母和不知感恩的孩子,总会成对出现吗? ——来自叉姐的追剧时间
孙俪新剧《安家》这两天的剧情持续贡献了热搜话题,其中最戏剧化的冲突和对比,来自两种“狗血”的亲子关系:
一边是吸血鬼母亲。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在搜刮走20万元之后,再次出场,用近乎鱼死网破的方式逼迫女儿给钱为弟弟买房。
另一边,是白眼狼儿子。剧中的老严夫妇,拿出了一辈子起早摸黑卖包子攒下的320万元,给儿子全款买了房子,就在他们满心欢喜地搬去新家时,却发现儿子的丈母娘已经鸠占鹊巢。
他们倾其所有买的房子,成了别人家的房子。
“我以为只有父母是坏的,没想到孩子也会这么坏。”看到老严夫妇的遭遇,房似锦发出了天问。
是啊,我们总以为“母不慈子才不孝”,老严夫妇的故事因此显得特别悲情。
他们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小生意人,靠卖包子攒下的钱,可以说每一分都浸泡着汗水和艰辛。但是为了儿子结婚买房,一口气拿出320万全款买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名字。
为了买房,他们连给自己看病和租个小房子安身立命的钱都没留,窘迫到连500元罚款都交不出来,就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我们这么辛苦,打拼一辈子,还不都为了儿子?
他们也有个很淳朴的逻辑:
我们为孩子付出这么多,会得到回报的。
结果当然是无比令人寒心的。
儿媳妇翻脸不认人,亲家母一副女主人的姿态,儿子也只是唯唯诺诺地让他们先走,对自己父母即将要流落街头的困境毫无察觉。
微博上的讨论标签是“心疼老严夫妇”。
但是对这样的儿子,除了骂一句“白眼狼”,似乎也说不出更多了。也有人从法律角度讨论,老严夫妇付了全部的房款,完全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力拿回房子。
不过,我想,把“一切为了儿子”刻在骨子里的老严夫妇,不可能会这么干,而且,一旦儿子发出召唤,他们还会毫不迟疑地再奉献一次,毕竟在畅想未来时,他们早就有了“要伺候怀孕的儿媳妇、带孙子”的自觉。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老严夫妇注定的悲剧,只是电视剧极致的刻画吗?
就像编剧六六说的,电视剧里的故事还不是最极致的。
更极致的,我们在社会新闻里没少见。
南京的王先生十几年前耗资百万送儿子去留学,学成归国后的儿子却在家啃老,甚至因为父亲卖了他的车把家里都砸了,还扬言要砍父亲。
上海人大卫读的是同济大学,后来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读了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却不工作,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年近50了,还靠患有尿毒症的80多岁老母亲丁阿婆供养他。
这些真实的案例比比皆是,让我们无法不问一句:
奉献一切的父母和不知感恩的孩子,为什么总是成对出现?
这些父母自己节衣缩食、奉献一切,为什么孩子却被养废了?
问题也许就出在,这种爱毫无保留的同时,也失去了边界。过度操心的父母们,哪怕孩子成年之后,仍然像小时候操心衣食那样,给找工作、安排终身大事、买房子、带孩子……
把这些都视为责任的父母,几乎就是把孩子的整个人生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这换来的,不就是孩子的毫不自立和理所应当吗?
学者钟晓慧和何式凝做过一个社会学调查:
她们访问了很多主动出钱给孩子买房的父母,发现他们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会认为子女在外租房、独自贷款买房,那是孩子“受苦”,做父母的会为此发愁担忧,而不会认为这是孩子走向独立、有能力承担自己生活的表现,没有能力为孩子买房的父母,甚至会内疚自责。
当这种认知成为普遍的社会观念,为父母套上过于沉重的负担,也把孩子都养成了精神上的残疾。
就像剧集中的老严夫妇,卖包子这么辛苦的生意,我猜他们从未让儿子沾手过。
孩子看不到父母凌晨三四点起床做工的辛劳,只觉得开口让父母出钱买房很正当。父母总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你过得好就行”,天长地久地,孩子也会把自己过得舒服当成最“正义”的事。
这是因为,他从小在家庭里学习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只考虑自己。
过度奉献,也就等于过度负责,节衣缩食为孩子奉上一切的父母,想的是“我吃了这么多苦,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却不知道,生养儿女原本就是应该让他们自立的。
当你吃了一切苦、扛下一切事之后,却剥夺了他们自立的机会——人都是有惰性的,躺着享受这一切多舒服啊!
在这个故事里,结局已经被写好了。老严夫妇的爱太卑微,也太沉重,最后养出一个只知掠夺父母的巨婴。父母用一辈子的辛劳托起了他的生活,他却活成了一个被老婆和丈母娘操弄的木偶人。
参考资料:钟晓慧,何式凝.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J].开放时代.2014,(1):155-175,7-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