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诗级的挪威公路旅行(极圈探险挪威大冒险)
1个国家,17天,11座城市,2种交通方式;
5种器材,拍摄400多G素材,
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9天的照片处理、7天的文字描述,
16天的视频剪辑;
为你展示一个美得让人心醉的挪威!
写在前面
本次挪威之行,有着各种难忘的经历,也有很多奇葩搞笑的故事。如果把这次经历全部还原下来,我想徐峥和王宝强绝对可以拍一部《挪囧》了。
1、从北京出发打专车去首都机场,司机和我身上都没有现金,最后还是找后面司机借钱交的高速费。
2、抵达法兰克福,转机时发现联程的登机牌不见了,还好汉莎航空的妹子面带微笑地免费给补了一张。
3、法兰克福转机安检时,工作人员可能没见过手持稳定器,非得要我现场演示如何使用,以至于我是团队里最后一个完成安检的。
4、第一晚入住酒店,插好房卡正准备拖行李进房间,三脚架却掉地上了,弯腰捡东西的瞬间房门关了……
5、从奥斯陆飞往希尔克内斯,当我登上飞机按照登机牌坐到34A之后,同行朋友却告诉我她也是34A。两人拿出票核对,果然都是34A。我靠!难道有张假票?《人在囧途》徐峥与王宝强附体啊!仔细一看,我们俩的登机牌上居然都写着朋友的名字。可是我是在她之前在人工柜台值机的啊,工作人员是怎么做到的?
6、一行人共带了4架航拍器,在山妖峡湾航拍时,一个无法返回起飞点,一个回到起飞点始终无法降落。前一个最后盲飞回来,后一个等没电了自动降落。
7、特罗姆瑟租车之后第一个晚上,回酒店时,导航莫名其妙地把我们导航到一条看上去就很少有车的走的路,然后我们悲催地打滑并横在了马路中间。在没有雪橇的情况下,只能用双脚来踢开四周的积雪,最后前面撞一下后面撞一下,再借势掉头走了出来。
8、依然在特罗姆瑟,我跟朋友两个都准备航拍,我的航拍器刚刚升起就失控了,然后撞在旁边的车上,四个翅膀全部牺牲,螺旋桨的卡座也撞断一个,即便有备用浆也彻底歇菜了。朋友的航拍器升空之后莫名其妙地自己乱飞,朋友只能强制下降以保证安全。之后朋友在特罗姆瑟周边的一个峡湾,拍完将遥控器放在车顶收飞机,然后就开车前往下一个拍摄点。
9、车开出来就听见有东西掉了,朋友这才意识到遥控器在车顶上。遗憾的是,遥控器连着手机掉在马路上被后面的车给压坏了。这下正好用我剩下的遥控器匹配他的航拍器,他还有另外一台轻便的航拍器。继续前行,在拍另外一个峡湾时,我拍得差不多正准确返回航拍器时,朋友接过我手里的遥控器打算继续飞,刚刚飞了没多远,航拍器就与遥控器失联了,然后就一直失联了......最后根据飞行记录里运动轨迹里的最后降落地的GPS去找飞机,然而始终没有找到。WTF!
10、从奥斯陆飞北京,安检之后根据航拍在电子屏幕上找登机口,我说是28F,朋友说是37E,在我的坚持下,最终我们去28F。终于,开始登机。朋友这才发现自己的登机牌不是自己的名字。什么?你没有看错!机场工作人员又一次把登机牌搞错了!这次朋友登机牌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从奥斯陆飞华盛顿的,但是行李牌贴的是朋友的。这下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毕竟离起飞只有不到20分钟了!万一朋友的行李跟着这张登机牌发往美国了呢?情急之下,立刻找到登机口的工作给协调,最终在舱门关闭之前顺利更改完成。
看完这些是不是想笑?是不是有点人在囧途的意思?真是各种大写的尴尬!旅行这么多年,头一回这么衰,也头一回遇到这么多奇葩的事情。好在都是有惊无险,让我们对挪威之行记忆深刻。
上一篇《【极圈探险】千万别去挪威,这个国家美的太野性!(游轮篇)》写到,我们乘坐海达路德游轮的北挪威号来到了斯沃尔韦尔,但挪威是所有自驾者心中的天堂,怎么能少得了自驾呢。于是我与朋友两人决定返回特罗姆瑟租车自驾。这段挪威自驾之旅我们又走过了哪些地方呢,跟紧我的脚步,旅程开始了!
Day1:特罗姆瑟
Day2:特罗姆瑟
Day3:特罗姆瑟→斯沃尓韦尔
Day4:斯沃尓韦尔→雷讷
Day5:雷讷
Day6:雷讷→博德→特隆赫姆
Day7:特隆赫姆→克里斯蒂安松
Day8:克里斯蒂安松→大西洋海岸公路→卑尔根
Day9:卑尔根
Day10:卑尔根→奥斯陆
Day11:奥斯陆→北京
驱车前往北极大教堂,打算在这里航拍一下特罗姆瑟。俯瞰这座白雪覆盖的城市,安静地让人心动。冬季来到这里,尽情的享受冰雪赋予的奇妙世界,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尽管纬度很高,冬天的特罗姆瑟并非想象中那般寒冷。因为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特罗姆瑟的海港冬季并不封冻,从而成为挪威最北的天然不冻港。
特罗姆瑟也并不像电影《假装情侣》中所展现的那样,只有冰天雪地的凛冽严冬,而是四季分明:春有百花争艳,夏有潺潺溪流,秋有五彩森林……只不过,这里的春秋两季十分短暂,仿佛只有夏冬两个季节。
之后开车前往不远处的缆车,可以通往海拔421米的斯托尔斯坦恩山(Storsteinen),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特罗姆瑟。在购买了170挪威克朗/人(约140元人民币)的缆车费之后,搭乘半小时一班的缆车,只需几分钟即可到达山顶。
山顶有一个视野极佳的露台,还有一家供游客休息、避寒的咖啡厅。冬季的特罗姆瑟,天气变化极快,一天能下十几场暴风雪。尽快这座山不高,但还看到城市全貌,还真得看人品。另外,这里风大,一定要多穿衣服,三脚架也不是特别好放。
夜幕下的特罗姆瑟给人的感觉就是个超级大的渔村,几万个木屋里透出的彻夜不暗的灯光,顽强地在巨大的黑幕中透出温暖,为航行在冰冷的北极圈的水手提供心灵的依托。我看过许多城市的夜景,却依然被特罗姆瑟深深地震撼了。
本来想在山上堵一把极光,无奈最后一班下山缆车是22点,而那个时间天空还未完全黑进,不大可能看到极光。带着遗憾下山了,没想到山下的雪更大,我们的车已经基本全部被雪覆盖了。
回到城区,各个餐厅都不是厨师下班就是关门了,好在有个24小时的便利店,只能买个热狗、牛奶将就一下了。这就是欧美自驾的不便之处,晚上基本没东西可吃。所以提醒大家,如果因为事情耽误了吃完饭,一定要提前买一些干粮,毕竟不是哪儿都有24小时便利店的。
第二天起个大早,开始城区徒步观光。码头上的船只基本全部被雪掩埋,远远地,在迷蒙中,港湾的水面象霓虹似的闪着光芒。如此美丽的景色,怎么能不航拍一下呢?于是我的航拍器撞坏,朋友的也险些失控。
飞机坏掉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地面拍摄吧。
特罗姆瑟图书馆,里面很多市民在这里读书看报,也有人坐在大厅里聊天。真的没想到,这座小城里,却拥有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在图书馆时转悠时,这个很有特色的X型楼梯吸引了楼梯控。
非常精致的海洋馆,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尽管面积不大、海洋生物的品种也不多,但它却实实在在是北极圈内最大的水族馆了。
特罗姆瑟路德教堂(The Lutheran Cathedral)是一座木质教堂,有800座位,建于1861年,是世界最北的同类教堂,位于城中心,教堂后面不远处就是北挪威艺术中心。
特罗姆瑟圣母教堂(Our Lady Church)是一座建于1861年的小教堂,是世界上最北的主座教堂。教堂正门上方有一座纯白的圣母雕像,优雅而端庄。
教堂并不算大,只能容纳150人。内部简单大方,色彩独具特色。屋顶有鱼类的绘画,似乎体现着挪威这个与鱼不可分割的国度。
萨米人是欧洲一个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萨米人有着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讲7种不同的方言,挪威萨米人居住的地区占挪威国土的40%,目前挪威仍约有百分之八的萨米人以养殖驯鹿为生。
特罗姆瑟的大街上,能看到这种厢式货车,里面专门贩卖萨米人相关的产品,如服饰、驯鹿皮、驯鹿角做的梳子和开瓶器等。萨米人的民族服饰很有特色,大多是手工制成、搭配蓝红黄三种鲜艳色彩的麻布。买一件萨米人的衣服,穿起来在挪威自驾,也是很拉风的。
特罗姆瑟市区并不算大,步伐快的话,半天就能逛完。午饭后我们计划驱车去周边拍拍峡湾风光。天空中依旧飘着雪花,四处一片白雪茫茫。像极了冰雪世界,要是在湖边有一位白雪公主,真的就完美了。白雪公主没有,只能我来出个镜了。
不得不感叹挪威的峡湾风光,很多深入陆地的峡湾,海面极其地平静,雪山倒影极其清晰。在这里,你不忍心发出任何声响,生怕打破了眼前的这片宁静。
驱车继续往前走的时候,看到一片积雪覆盖的峡湾和雪山,一束阳光穿破乌云将山顶和雪面照得极其透亮。我拍照,朋友航拍。于是朋友在这里忘记了收好遥控器。
带着失落的心情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一片宁静得峡湾,静地就像天空之境。于是,在这里又飞丢了一架无人机。
无人机飞丢之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这算是遗照么?
在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地寻找之后,基本放弃了找回无人机的希望。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本来前往下一个城市的计划也只能搁浅,毕竟在积雪覆盖的路面开夜车不是很安全。值得欣慰的是,回到特罗姆瑟时,天空一片晴朗,也正是拍夜景的最佳时间。此时的北极大教堂,在蓝色的夜空下,显得更加神圣、唯美。
连接北极大教堂与主城区的跨海大桥,夜晚时分倒是比白天多了一些繁忙。
斯沃尔韦尔
斯沃尔韦尔是从特罗姆瑟前往罗弗敦群岛(Lofoten)的必经之路。一路上晴空万里,我们边走边拍,还未抵达斯沃尔韦尔天空就已经暗了下来。
途中总能碰到一些滑野雪的人,他们自由地穿行在林海雪原,有一种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的风范。
拍完夕阳,离达斯沃尔韦尔差不多还有30多公里时,我隐约地看到漆黑的天空中有一丝弱弱的光线,直觉告诉我极光就要来了。
迅速找了一个有山有水还能停车的地方,刚支好三角架就能看到越来越明显的极光。寂静的夜空中,就剩极光在自由地飞翔。
当我们还在欣赏湖边那一条条绿色的极光时,山尖突然出现了一道特别明亮的光线,划破了整个黑暗的天空。还没等我们重新构图,整个极光就发生了迅速而绚烂得变化。绿色、紫色、蓝色交织在一起,天空、地面被照得透亮。那一刻,感叹于极光太美的同事,也叹息于手里的设备没法完全记录它的美。
第一次看到如此神奇的极光,着实被惊艳了一把。相比于眼前,之前在斯沃尓韦尔拍摄到的极光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儿科。原来极光有两种:一种是很弱的,肉眼看到的只是一束像手电筒一样的极其微弱的光线,通过相机的长时间曝光是可以拍出来的,但没有丰富的色彩和绚烂地变化。另外一种就是肉眼就能看到非常明显的彩色光束,那种震撼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反正就是美的一塌糊涂。
极光是天地间最神秘梦幻的奇观,它从来不会重复,甚至炽烈得会发出轻微的呼啸声,有人说,那是灵魂在天堂踏雪散步的脚步声!
如果你可以不惧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天气,只为那颤动心尖的梦幻极光而来,只奔着全世界最童话的冰雪而去,那么你一定能拥抱梦里的愿景。
最后选择了一个平静的峡湾和雪山当前景,开始拍延时。虽然已是4月初,但夜晚还真是挺冷的,所以时不时地要躲进车里取暖。就这样一直拍到了凌晨3点,东边的天际线渐渐开始泛白,极光也变得越来越弱。于是,拍完极光就直接拍日出了,直到把电池都拍完了,我们才驱车前往斯沃尔韦尔。
早上5点的斯沃尔韦尔,没有任何人影,也不见任何商店开门,即便是加油站也要9点才上班。好在头一天我们给车加满了游,索性把车停在了加油站,开着暖风,就在车里睡了。刚过9点就醒了,第一时间冲进加油站买了热咖啡和汉堡,拍了一天一夜,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紧接着回到车里,抱着插线板和相机、手机、充电宝、航拍器、手持稳定器等一堆设备再次走进加油站,找到插座就开始充电。我至今依然记得当时服务员那吃惊而又好奇的表情。
一直在加油站待到将近下午1点,就是为了充电,毕竟下午、晚上还有很多拍摄。斯沃尔韦尔的不远处,有一座未然耸立于E10道路旁边的教堂,叫做Vagankirke。
亨宁斯韦尔
亨宁斯韦尔(Henningsvaer),背倚高山,大海围绕,一片小岛礁上建起的亨宁斯韦尔,不但是群岛上历史最悠久的渔村之一,更是罗弗敦的冬季渔业中心。和群岛上许多其他渔村不同,亨宁斯韦尔的人口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目前岛上仍有500多人长住。
有趣的是像挪威这样的发达国家,竟然直到1981年,才打破亨宁斯韦尔的孤立局面,建造桥梁跨越100多米的海面和群岛相连。一直以来,亨宁斯韦尔并未受到当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仍保持着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挪威村镇的风貌,让这里的风景秀逸如初。
渔业加工厂的鳕鱼干加工,是群岛的主要经济。冬季捕捞的鳕鱼,经过二月至五月的晾晒,再在加工厂加工后出售到世界各地。目前,意大利仍然是罗弗敦的最大出口地。
这些鳕鱼在捕鱼量非常大的季节被捕捞上来,经过处理后被晾在这些木桩上。站在这些木桩底下,可以闻到阵阵鱼的香气飘来。感觉真的棒极了!
挪威鳕鱼体型瘦长而结实,体侧有白色曲线,颌下有条明显的触须,同样的品种因为栖息地的不同,身体的颜色也稍有不同,浅水域的挪威北极鳕鱼呈微红色、棕色或橄榄绿色,有较深斑点;栖息在较深水域的挪威北极鳕鱼颜色很浅,一般呈浅灰色。
亨宁斯韦尔的沿海公路,一边贴着高山,一边紧邻大海,狭长而弯曲,展现着罗弗敦群岛野性而唯美的特征。
开车穿行在这里,永远不会觉得乏味,美丽的峡湾风光总是让你目不暇接,一幕幕充满惊喜与惊艳的景致不停地出现在眼前。
离开亨宁斯韦尔,沿着E10公路继续往南开,一路上的风景足以让人沉醉,也能看到很多极具特色的教堂。
11世纪初,基督教被北欧的维京人接受,基督教在挪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挪威人将维京时代的造船工艺发挥在木板教堂的建造上,并将此发展成为一门木建筑的艺术。鼎盛时期,北欧曾有上千座木制教堂,大多数位于挪威境内。Borge教堂便是其中一座。
这座教堂位于一个隆起的山丘顶部,因此极其显眼,不远处就是巍峨的雪山,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我拍过很多教堂,但像这样独处雪域深处的,还真是头一回碰到。
弗拉克斯塔(Flakstad)教堂,可以说是罗弗敦群岛众多教堂里的另类。这座木质的基督教堂,却有着洋葱顶东正教堂的特点。由于外表采用木质结构,在挪威寒冷的日子里,教堂依然能给人们带来温暖与舒适。
雷讷
一路拍摄,抵达雷讷(Reine)已是下午5点多,找到酒店办理完入住,顾不上吃饭,先把相机电池充上电,立马来到经典机位准备拍摄。支好三脚架、参数设置好,拍上延时,朋友盯着相机,我才抽出身去便利店买吃的。
一边啃着热狗,一边操作着相机,想想已经连续两天没正儿八经地在餐厅吃一顿饱饭了,每天从早拍到晚,这就是风光狗的日常。
雷讷充满了北欧野外的美感,青蓝色的港湾坐落在峡湾和高山间。
究竟一个地方能有多美?美得像画一般?雷讷,这个位于罗弗敦群岛上的挪威小渔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个“明信片”或“田园诗”一般的地方,每年会接纳上千名游客,来这里感受美景。1970年代后期,挪威最大的周刊Allers评选雷讷为挪威最美丽的村庄。从雷讷布林根山上拍摄的一张雷讷的照片被用于基本旅游册子和书籍的封面。
陡峭险峻的山峰环绕着碧蓝的海水,雷讷静静卧于峡湾之中,一边起伏险峻的山峰是它天然的屏障,正是有它的保护使雷讷成为峡湾中绝世清幽的遗世小镇。
运气不好的是,在雷讷的第二天,暴风雨不停,也就无法拍到极致的景色了。不过也好,睡个懒觉,好好休整一下,整理整理照片,放慢一下脚步,融入这个慢节奏的小镇。
一边是无边际的大海,雷讷就像是从海底升腾而起慢慢飘到陆地边的奇迹城。山坳里的一泓幽兰就像传说中的荷鲁斯之眼,似乎有一股致命的魔力想要吞噬你。
雷讷的不远处,就是罗弗敦群岛的尽头,也是E10公路的终点,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A。它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短的地名了吧?人们习惯上叫它“奥镇”。
这里地处罗弗敦群岛的尽头,狭长的陆地与宽阔的峡湾彼此相融,山水自成一体,难怪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关顾这里。
博德
从罗弗敦群岛前往博德,一般可以选择从斯沃尓韦尔坐飞机,也可以直接在雷讷附近坐轮船。雷讷与奥镇之间有一个叫做莫斯科内斯(Moskenes)、专门驶向博德的码头,冬季每天两个往返,分别是7点和20点开船,航行时间约为3个半小时。这里不需要提前订票,只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达码头排队就行,一车两人的价格为972挪威克朗。
博德(Bodo),又叫博多,是挪威北部港口,坐落于北极圈的北部,是诺尔兰郡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北挪威第二大城市,被称作“罗弗敦的大门”。这里是挪威北部重要的渔业中心,也是水上飞机的制造基地,此外,还有多个修船厂和啤酒厂。
这里有1个国家公园和17个自然保护区,对于自然爱好者极具吸引力,是亲近自然,探寻自然的理想之地。
博德大教堂位于城镇北侧,是在二战后经过方案竞赛后重建的。教堂旁边的高塔造型十分前卫,顶部的铃铛用以纪念二战中的牺牲者。
沿着博德继续往南开,路上会看到一座特别的建筑,这便是北极圈的标志,也就是北纬66°33′的纬线穿过这里。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特隆赫姆
再往南走,就会来到另一个重镇:特隆赫姆(Trondheim)。这座挪威第三大城市,十四世纪时曾一度为挪威首都,工业中心,有造船、鱼类罐头、木材、造纸、冶金和纺织等工业。
大主教宫建于1160年,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的世俗建筑。博物馆展出了大主教宫的考古发现,再现了中世纪的日常生活。宫殿只能在外部参观。
尼德罗斯大教堂,位于特隆赫姆的尼德河畔,被挪威人誉为“国家的庇护所”,这座雄浑庄重的教堂享此盛誉是因为她曾发生的不平凡的诞生史实事件。
史书记载,1030年挪威曾和丹麦王国发生了一场大战,史称史提克勒斯坦Stiklestad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当时的挪威国王奥拉夫·哈拉尔桑战死,尸体被埋葬于当时的首都尼德罗斯尼德河畔(现今的挪威中部城市特隆赫姆),当一年后,尸体挖出来准备迁葬时奇迹发生了:国王尸体竟然没有任何腐烂的痕迹,而且在埋葬的地方还涌出一个泉眼,泉水竟然可祛邪治病。
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而且适逢基督教刚刚传入挪威之时,因此挪威国人们认为奥拉夫国王是上帝派来的复活者,因此把他推崇为圣徒,尊为挪威的守护神——圣·奥拉夫。并且在此建立了挪威最古老的中世纪大教堂——尼德罗斯大教堂。
这座用挪威的篮肥皂石和白大理石建造而成的教堂,装潢繁复,精雕细镂,被认为是挪威最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其长度为101米,宽50米。正面双塔高耸,大门上方密密麻麻雕刻着三排人像,圣徒、国王、主教们刻于其中。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礼,最后一次是1905年哈康七世国王,他的王冠和其他王权象征物至今仍保存在这座教堂里。
尼德罗斯大教堂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名为Church of Our Ladies的教堂,这里人烟稀少,却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非常值得一看。
在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国王奥拉夫一世的雕像。奥拉夫是一位十分出名的海盗国王,此人嗜杀成性,但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建造了当时挪威最大、最快、最昂贵、最华丽的“长蛇号”海岛王船。
这里还有奥拉夫二世的墓地。奥拉夫二世在他年轻时代曾是横行海上的劫掠武士的首领,当上国王之后颁布了挪威第一部国家立法。他后来在与丹麦的战争中因为惨败而失去了王位,后又在夺回王位的战斗中死去。
他的遗体被埋葬在1016年修建的特隆赫姆圣克莱门教堂。1031年,当他的尸体被重新挖掘出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依然新鲜无损(很快这个地方还出现了一个泉眼),于是奥拉夫二世被推崇为“圣徒”。1164年,由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列圣,被尊为挪威的主保圣人。他的纪念日(Olsok)是7月29日,是挪威的国旗日,朝圣地就在特隆赫姆。
值得一提的是特隆赫姆艺术博物馆有一走廊的蒙克版画,还展出了1850年至今的丹麦和挪威艺术品。
特隆赫姆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了精致的当代艺术品和工艺品,包括颇具声望的织锦艺术家瑞根的作品。
作为一个楼梯控,到了欧洲这些古城,总是会习惯性地喜欢进一些老楼,只是为了去寻找那些线条优美、设计独特的旋转楼梯。
克里斯蒂安松
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是挪威西部城市,位于北海中的4个小岛上,紧靠挪威大陆,距离特隆赫姆月200公里。这里有挪威最大的捕鱼船队、广阔的晾鱼场、鱼类罐头厂、鳕鱼肝油提炼厂、船厂,以及鱼肉加工、肥皂、人造奶油等工厂。
这个并不算太起眼的小城,却保存有挪威最古老的歌剧院、世界上还在运行的最古老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以及名气在外的大西洋海滨公路。
夕阳下的克里斯蒂安松是惊艳的,落日余晖将整个海边的房屋都照成了金色,如梦似幻。拍完夜景,又到了尴尬的22点,这个时间的欧洲,餐厅都关闭了。好在找到一个名叫“香港花园”的中餐厅,老板是一个定居这里的上海人,见到我们之后非常开心,聊了很久,以至于最后非得不收钱。有趣的是,他居然把他的挪威店员都教会了上海话。
自驾到克里斯蒂安松,最期待的当然是附近的大西洋海滨公路(Atlantic Ocean Road)。大西洋海滨公路,建造在挪威阿尔法罗密欧,此公路亦称“大西洋之路”,独特的建筑特点,使它被不少人称为真正的通天之路,也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佳公路旅行目的地之一。
大西洋海滨公路由8座小桥组成,每座桥又经过一个小岛。这条公路设计独特,经过了各个小岛上的自然景观,马赫马萨尼在谈到这一点时说:“这是一条颇具匠心的公路,为欣赏道路两侧美景提供了机 会。”这条路又名64号公路,被挪威人评为“世纪建筑”。
存世至今的32座木教堂中,克里斯蒂安松就有一处。因为用于支撑教堂结构的圆木柱看起来像是帆船的桅杆,这类木结构教堂又被称为桅式教堂。挪威人把木结构教堂称作“斯塔布希尔凯”。
从克里斯蒂安松小镇出发,沿着大西洋公路只需30分钟车程即可穿越大西洋隧道。驶出隧道,就会路过迷 人的阿沃尔群岛,岛上建有克韦尔内斯木板教堂(Kvernes Stavkirke),群岛西侧的自然风光尤其美丽,群岛壮观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胡斯达维卡。
离开木板教堂,就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卑尔根了。克里斯蒂安松到卑尔根的518公里路程,开车需要10个小时,中间需要乘坐3次渡轮。
开着车,直接开往渡船。渡船甲板和地面成一线,没有坡度,非常方便,很轻松地上船了!我们刚上甲板,准备拍照,渡轮声响起,缓缓启动,出发了!后来我们才得知,渡船按照时间起航的,不管车辆有无。
由于一路上边走边拍,抵达最后一段渡轮码头时已经是22:30左右。令人意外的是,渡轮居然还在运行,而且还是24小时的!这在欧洲是多么难得!
大海与蓝天,“湛”,“透”,“亮”。克里斯蒂安松到卑尔根的500多公里,绝对是自驾与摄影的天堂。一路上的湖光山色,路过了很多世外桃源般的小镇,还有雄奇险峻的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每每沉醉其中而舍不得离开。
卑尔根
卑尔根(Bergen)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落在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峡湾线上,倚着港湾和七座山头,市区频临碧湾,直通大西洋,是座风光明媚的港湾之城。
卑尔根也是西挪威的非正式首都,也是挪威对外的大门。而也因为其峡湾地形适合大型船集操作,令卑尔根成为欧洲其中一个最大的邮轮港。由于受墨西哥暖流影响而生的暖风,使卑尔根成为多雨的地区。2000年卑尔根被选为9个欧洲文化城市之一。
在去卑尔根之前,最期待的莫过于布里根(Bryggen)。自驾到这传说中的布里根,远远便是看见那一排矗立在港湾边的彩色尖顶小木屋。
挪威渔业博物馆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尽管它确实挑起一些争议,比如展示捕鲸的过程。但是在这里详细叙述了渔业的一切。
这座古城于1070年由国王奥拉夫三世建成,12至13世纪曾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国王最早奉行加冕典礼的地方。在整个中世纪期间,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大港口和贸易中心。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它屡遭劫难,却在挪威政府和人民的精心保护下,许多历史的古建筑得以完好保存。
这一排彩色的小木屋,整整齐齐,安安静静的处理再蓝天之中,迎着披洒下来金色的光。
布里根,是一个旧城区,拥有很多古老的木屋,大约于十八世纪早期建成,即1702年大火后重建的木屋,风格比较像火灾前的中世纪风格。
在布里根的山坡上,遇到一个特别好心的当地大叔。他看我们拿着单反相机,便非常热情地为我们介绍摄影点。一阵闲聊之后,才知道他曾经进口中国的电动车来挪威卖,那时还是挣到了不少钱,自从2010年中挪“准断交”以来,他就再也没拿到过中国签证,渐渐地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他一个劲儿地感叹,诺威尔和平奖只是个私人奖项,而且只是办法给个人,为什么中国政府就惩罚了整个挪威政府?
在这小城中漫步,来到城中的大剧院,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天气并不十分晴朗。
汉萨博物馆位于布里根并排木屋的最前方,屋顶上插有旗帜。于1702年,是市内最老的建筑物,也是 16世纪商人的仓库,内部的展示品饶富趣味。
卑尔根参加汉萨同盟的背景是在14至16世纪,因欧洲各国对鳕鱼的需求而产生。当时的卑尔根是北海鳕鱼业的集散港口,因此许多从同盟都市赶来的德国商人,在此大量采购鳕鱼,晒干后运到各地出售。这座博物馆就是德国商人的住屋,仓库和办公室。
圣玛丽教堂从12世纪中叶开始建造的教堂是卑尔根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挪威最著名的罗马式教堂。城市音乐会时常此举行。
圣约翰教堂始建于1894年,是一座位于卑尔根市中心的红色砖瓦教堂。它是挪威最优秀的新哥特式的教堂之一。这里经常会举办风琴演奏会。
在建造供做礼拜用的神圣的空间上,挪威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融合了这一历史,在建造此教堂上,光和木便成为了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特别的十字架形状同时有着深刻的寓意——就像一条通往天堂的适合居住的阶梯,因此这座教堂也被称作十字架教堂。
内部结构的纵横交错、相机暗箱、棱镜以及琴上的镜子的结合捕捉并折射着自然光线,以此照亮了礼拜仪式。那些降落的光线给整个教堂带来了生机,教堂里的走廊看起来更加深远,代表着这个建筑的灵魂。
主座教堂坐落在卑尔根市中心。有关该教堂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1181年,教堂中至今保存着对古老的圣奥拉夫的奉献品。
挪威国王哈康四世(在位期间,教堂附近出现了方济会的修道院,当时称为圣奥尔夫教堂。1248年该教堂被烧毁,1270年再次遇火灾,两次均得到灾后重建。
自驾的旅途虽然总有意外的风景,可一路下来也是舟车劳顿。幸运的是我们在卑尔根住到了一家特色酒店,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以木制造型作为吊顶,的确有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从卑尔根前往奥斯陆的途中,本来计划顺道去看下挪威最大、设计最华丽的木板教堂:Borgund教堂。居然遇到隧道塌方,等了两个小时无果,果断放弃选择另外一条路直奔奥斯陆。
庆幸的是,路上居然碰到了惊险刺激的“风筝滑雪”,这是滑雪运动中的最新趋势。利用风筝带来的升力,在雪原上驰骋,而且真的可以“飞”起来!
风筝滑雪是单板滑雪和风筝冲浪结合的产物。风筝滑雪既可以选择单板,也可以选择雪橇,不过大多数极限运动爱好者偏爱单板,因为它灵活性较大、活动自如。风筝滑雪依靠放飞风筝所产生的动力带动人滑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技术熟练的高手还能跳跃至30米的高空之上。
奥斯陆
回到挪威首都奥斯陆之后,抓紧时间到海边拍了个日落与夜景。远处灯火辉煌的夜景形成了曼妙的夜景。画面右侧的房屋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地点。
克斯胡斯城堡是矗立在阿克海角边上一座雄传的城堡的名字,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这座城堡几乎可以俯瞰市政厅和奥斯陆市中心的全貌。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座大型建筑是坚实要塞与华丽宫殿的绝妙组合。如今,城堡经常用来招待外国贵宾。
奥斯陆市政厅,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不断的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市政厅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泉,顺着两边的台阶走向市政大厅,宽阔的大厅可以想象容纳的范围。
挪威旅程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以及未完结的残念与不舍,也终于将在奥斯陆告一段落。
漫天飞舞的大雪盖不住高山冷峻挺拔,曲折蜿蜒的道路看不尽峡湾壮美秀丽;奥斯陆安逸闲适,特隆赫姆新旧融合,特罗姆瑟闹中取静。我第一次有一种遗憾,遗憾没能用相机拍全这个国家所有的魅力。
所幸,该遇到的我们都遇到了,雪山峻,峡湾美,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小木屋温馨浪漫,大西洋的海风凛冽刺骨直击人心,当然还有,翻山越岭彻夜追逐亲眼见到的泠泠极光。
带着依依不舍与留念万分,结束了11天的挪威自驾之旅,感谢环球漫游给力的wifi,让我能全程随时随地的分享图片与故事;感谢租租车的车辆以及超级权限,让我全程无忧地在挪威自由地驰骋。
我想我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回到这里。
这是我对一个国家最好的评价之一。
,地点:挪威 特罗姆瑟、斯沃尓韦尔、亨宁斯未尔、雷讷、博德、特隆赫姆、克里斯蒂安松、卑尔根、奥斯陆
时间:2017年3月29日-4月9日
器材:SONY A7RII、SONY Vario-Tessar T* FE16-35mm f/4 ZA OSS
SONY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Canon EOS 5D Mark II、TS-E 17mm f/4L
DJI PHANTOM 4
vivo Xpaly6
智云Smooth-Q手持云台
摄影:冰沁于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