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演过哪些影片(乌克兰剧是怎样的存在)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新闻头条有两个人物,一个叫弗拉基米尔,另一个也叫弗拉基米尔。
两个弗拉基米尔,一个出身工人家庭,以铁腕手段治国,被天朝网友昵称为“普大帝”;另一个犹太书香门第,弃法从娱,因一部喜剧走上政治舞台,有人蔑称他为“演员总统”。
演员从政并不罕见,也不算话柄。银幕上一吻秀兰·邓波儿的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后,用八年时间逆转了美苏局势;肌肉猛男施瓦辛格竞选加州州长,七年政绩有褒有贬,但加州人民都夸“他是个好人”。
不过,战争与政客自有更专业的人去评说,硬糖君只想发挥所长蹭热点——泽连斯基与他代表的乌克兰剧。
毕竟,在国内不少被认为是俄剧的斯拉夫语剧集,其实是乌克兰剧。而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乌剧或许会赶上甚至超越俄剧的出海步伐,成为我们的另一个小语种内容来源。
喜剧片走出的总统说乌克兰剧,还是要从那部因泽连斯基而再度被讨论的《人民公仆》聊起。
自留里克王朝的基辅罗斯时代,莫斯科与基辅之间就一直呈现此消彼长的微妙状态。乌克兰与俄罗斯虽是一母同胞,却嫌隙不断。2013-2015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后两者于2022年2月被普京承认共和国身份)相继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而乌东与乌西之间小规模冲突几乎没停止过。
彼时的乌克兰,外有俄罗斯虎视眈眈,边境屡有摩擦;内有寡头把持政坛,瓜分国家资源。巧克力大王与天然气公主轮番上台,原本富庶的乌克兰变得越来越穷,民众对政客的不满情绪到达了顶点。《人民公仆》这部剧,就是在这样一触即发的时间节点出现在乌克兰人面前。
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当代乌克兰。历史老师瓦夏因对乌克兰政府不满,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陈述了一番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并表示“如果我做总统肯定比这些政客强得多”。这一幕被学生录下后发布至社交平台,瓦夏一夜成名。
得知自己大放厥词的录像引起现象级关注,瓦夏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激动而是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看过这段录像的乌克兰网友及公民却觉得,反正政客已经很糟糕了,万一这个历史老师可以呢?就算干不好,也不会比政客更差劲了吧。怀着这样的心理,历史老师瓦夏成为了乌克兰总统。
空有一腔热血与理论知识的瓦夏,真正坐上了总统的位置后才发现,自己的每个举措都会收到来自寡头及寡头代理人的干扰。看似温文尔雅的总理,实则一直通过结党等手段,试图架空这个草根总统。吃了几次亏的瓦夏,决定抛开总理及现有内阁单干。
出身平民的瓦夏,找来自己的同学朋友,组成了草根内阁与总理一派对抗。草台班子偶有争执,偶有分裂,在一次次洋相与翻车中,推动着乌克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该剧一连拍了三季,直到泽连斯基当选乌克兰第六任总统为止(因主演当上总统而导致剧集无法续订,在季播剧应该是仅此一家吧)。
都说是因为《人民公仆》热播圈粉,泽连斯基才有机会在寡头环伺下问鼎乌克兰总统,成为粉丝打投界的一朵奇葩。其实,回看《人民公仆》的播出时间和泽连斯基的人生轨迹,这部电视剧更像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总统宣传片。
剧中的瓦夏热情执着,胸怀正义的同时也会耍点小聪明。该剧在乌克兰收视率高达10.4%, 其中18-54岁年龄段人群收视率高达26%,这些人也是选举票仓的重要组成部分。泽连斯基趁热打铁,成立了“人民公仆党”参加总统选举,并以绝对优势登顶。
诚如前文所说,2015年的乌克兰,稍稍在危机中有了一丝喘息机会,普通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到达了极点,却又不知道除了寡头政客还能选谁。
《人民公仆》的播出,于乌克兰人而言,有种无形的引导作用。泽连斯基做总统并不是件太令人意外的事情,更何况他的背后,还站着前第聂伯罗州州长寡头科洛莫伊斯基。而这位寡头旗下的媒体公司,正是《人民公仆》的出品方之一。
乌剧俄剧,傻傻分不清楚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当时就有字幕组打出“俄版《人民的名义》”来宣传已经在乌克兰火翻天的《人民公仆》。后来泽连斯基真的当选了总统,该剧因“神预言”而再度出圈,当时评论区就不乏疑惑发言,“这不是俄剧吗?为什么选出来个乌克兰总统”。
在斯拉夫语中,俄罗斯被称为“大罗斯”,乌克兰则是“小罗斯”,可见两者关系之密切。乌语与俄语个中差别,跟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差不多。因此,将乌剧与俄剧混为一谈的人不在少数。
随着中国观众对小语种剧的关注度提高,这几年着实出现了不少小语种字幕组。其中在国内颇有讨论度的剧集,有不少其实都是乌剧,比如《人民公仆》。虽然剧中人物对话使用乌语,但不少人还是按照惯性思维将其归为俄剧。
乌语与俄语相似度本就高,加之俄乌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不少演员属于“跨国打工”状态,在乌剧中出现俄罗斯演员,或俄剧有乌克兰演员出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于是更增强了这种错把乌剧当俄剧的混淆感。
除了语言相似、演员也时不时相互串场,乌剧的故事背景也在加深这种混淆感。大概是乌克兰人的心中,先有基辅罗斯,后有帝俄及当代俄罗斯,因此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做这片土地的正朔,编剧笔下故事发生的地点总在俄罗斯。
2013年,乌克兰制作了一部名为《嗅觉神探》的探案剧,男主角靠闻破案,拽得二五八万,案件设置与剧情推进颇有美剧环环紧扣的感觉。该剧在国内小圈子中口碑不错,但观众却多把小语种佳剧的桂冠错戴在俄罗斯头上,盖因这部剧发生的地点是俄罗斯而非乌克兰。另外主演Кирилл Кяро一直在莫斯科剧院演出,是知名俄剧《背叛》的男主之一。
2019年在国内走红过的《糖老爹》,主角老爷子经常把“苏联时怎么怎么样”挂在嘴边,实际上这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乌剧。值得注意的是,《糖老爹》的出品方——“95 又四分之一”,就是泽连斯基创办的喜剧表演团体。
就连俄罗斯人自己,有时候都会弄混剧集的出品方究竟是哪个国家。说起在国内率先掀起俄剧热潮的,一定是《Как я стал русским》(《战斗民族养成记》)。
这部剧当年有多火?当时媒体及网友的热议就不用说,甚至吸引了国内资本与俄方携手拍了一部“续集”电影。可惜,这部电影虽然噱头不小,也有不少剧粉去贡献电影票,但口碑却并不怎么样。
有意思的是,好几位俄罗斯朋友与硬糖君言及这部剧时,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并告诉硬糖君“这是乌克兰人为了迎合西方拍摄的垃圾剧”。而硬糖君通过官微、俄媒采访等渠道查证,基本确定这就是一部俄剧,只是“乌克兰味儿”太重,导致俄人自己也分不清它到底姓俄还是姓乌。
乌剧出圈靠什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经济及债务归俄罗斯,军工则给了乌克兰。解体后,因休克疗法导致东欧经济长期一蹶不振,俄乌两国文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较于乌克兰,俄罗斯的底子更厚一些,文艺复苏得也更快,千禧年前后就已经对我国输出了Витас(维塔斯)、《情迷彼得堡》等。但进入到下一个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乌克兰开始奋起直追。
区别乌剧与俄剧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靠语言。尤其是乌克兰政府大力推行去俄罗斯化后,使用乌语对白的剧集占了市场主流。除此以外,叙事风格、画面等,不仅是区别俄乌两国剧集的标准,也是促使乌剧在短短十年间迅速出圈,甚至赶超俄剧的关键。
2013年的乌剧,那时候的俄味儿还很足
最明显的是画面,俄剧沉郁乌剧明快。《人民公仆》中,瓦夏每天蹬着自行车穿越大街小巷,前往总统府上班的镜头,每一帧都可以直接截图当做壁纸来用。而俄剧虽然也秉承了斯拉夫人民的逆天审美,但总归带点丧味儿,尤其是2015年后这种区别更加明显。
叙事风格的不同,也是乌剧出圈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在其他国别获得讨论度与关注,迎合刻板印象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土耳其剧在全球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土剧满足了世人对富豪的一切想象。
虽然经济受重创,当代俄罗斯早已无法复现帝俄时期的辉煌,但俄罗斯人骨子里仍是骄傲的,这种骄傲也直接反应在俄剧创作上。看俄剧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累”,即使是喜剧也会看着看着让人心里沉重,忍不住就要反思人生。
俄剧《禁区·切尔诺贝利》,相当费脑
乌剧却不是这样。刚解体时期的乌剧,也与现今的俄剧一样,或取材于沙俄时期经典文学作品,或叩问人生意义这样的重大命题。但如今,或许是乌克兰的创作者们终于接受了乐崩礼坏的现实,大众既然喜欢刻板印象,那为什么不索性就这样创作呢。
于是在《糖老爹》中,我们会看到时不时就要缅怀一把苏联的老年人,以及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己身体的东欧靓女等自黑情节。一把俄式大胡子的老爹,金发大胸的女主,这俩人的外表都很符合大众对东欧人的刻板印象。
对于深度社会议题的探讨,乌剧倒也有,但多点到即止,至少让人看着不累。而且比起俄剧,乌剧更喜欢给予主角一连串“口号式台词”作为高光时刻。这就像咪蒙老师当年的金句大法和我们这边频上热搜的大女主发言一样,这类口号式台词对剧情并不重要,但能给予观众一种热血沸腾的爽感,观众爽了自然愿意讨论与分享。
另外,这几年乌剧也在着力探索年轻化,靠近西欧审美。2018年播出的《 Школа》(《学校·非敏感游戏》),很明显有着《Gossip girls》《美国派》等校园题材美剧的影子,甚至在剧中演员的妆造上,也更靠近西欧人的品位。
原本以乌剧这几年表现出来的好势头,传播力超越俄剧真不是梦。但随着战火燃起,俄乌局势陷入紧张,民生艰难流离失所之下,两国的文艺复兴进程也将再度进入漫长停滞,往日辉煌,终难复现。
мирвсего мира,невойны。(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