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怎么评价赵太后(北宋刘太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尚书》中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就是说,妇女如果主持或干预政事,就会使国运衰败倾颓。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参与国家大事的传统看法。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从秦宣太后到唐女皇武则天、辽萧太后、清孝庄太后,中国历史上有颇多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和前面数位女强人相比,北宋刘太后可谓是声明不显。但她的政治贡献和地位却足以和她们相提并论。
刘太后本名刘娥,出身贫寒低贱,早年嫁于银匠为妻。后改嫁给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赵恒,因其“多才聪慧”,深受宋真宗的喜爱和信任,在后宫倾轧挣扎的漩涡中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是真宗从不忌讳刘氏的存在,反而因为其秀外慧中、通晓典籍、世故,在处理许多朝堂大事时,都要和刘氏相商议,刘氏的政治才华也逐步得到挖掘和锻炼。
在真宗统治的后期,真宗多病卧床,朝廷大事的决断职权逐步由刘氏把持。刘皇后重用丁谓,长期把持朝政,受到了朝廷上以寇准为代表的帝党官员的抵制,后宫中也有昭宣使周怀政等人响应,密谋扶持太子监理朝政、甚至迫使宋真宗退位。
刘皇后借机铲除了朝廷上的一批反对势力,连寇准这样的两朝元老、当朝宰相都被夺职免官、客死雷州,刘后的势力开始在朝廷上站稳脚跟。真宗去世后,刘氏被尊为皇太后,开始名正言顺的监管军国大事。成为宋代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刘太后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权臣丁谓,将朝廷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驱虎吞狼、兔死狗烹等权谋手段,打压平衡、恩威并济等帝王心术她施展的可谓是炉火纯青、丝毫不逊于各代帝王。
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之多足足占据了中国历史上摄政皇太后的四分之一,这和刘太后的榜样作用不无关系。
刘太后虽然迷恋权势,但也不失为一位合格的统治者。真宗去世后,她肃清了真宗时期大搞迷信的宫廷氛围,建立了专门用于听取意见、体察民生的谏院,严格整顿吏治。
她将朝廷大臣的子嗣名录日日悬挂于自己的寝宫,对于他们加官进爵进行严格审查,防止任人唯亲。并持续数年兴修河道,解决了十年未绝的黄河水患问题。
在教育上,大兴科举,建立了宋代的武举制度。她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卓越的贡献。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出现在她听政的时间,她还设立了交子务,将交子发行转为官办,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经济的交流、沟通、发展。她虽然也宠信外戚和宦官,但是却并没有对政局产生多大的恶劣影响。
史书对于她治下的大宋有此评价:“内外肃然,纪纲具举”“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瑕不掩瑜,刘太后对于大宋发展的重要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无论是在电视剧、电影、京剧中都能见到。故事里的刘太后往往被塑造成了一个恶贯满盈、阴狠毒辣的妇人形象,这也是大多数读者对于刘太后印象不好的原因。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狸猫换太子”吗?
宋仁宗赵祯的亲生母亲确实不是刘太后,而是李宸妃。李氏本来是刘太后的侍女,因为生得秀美收到了宋真宗的宠幸,并为年过半百的真宗生下了皇子,因为真宗前五个儿子多病的多病,夭折的夭折,这个孩子就是理所应当的太子。
因为真宗宠爱刘氏,外加李宸妃出身卑贱,所以真宗就默许刘后将太子接到自己的宫内抚养,对外宣称太子是刘皇后所生。
真宗去世后,李宸妃就被刘氏打发去为真宗守灵,直到李宸妃去世,仁宗也不知道她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直到刘太后去世后,仁宗才被告知真相。后世话本、剧作中包拯大破迷案、仁宗迎母还朝的剧情只是虚构而已。
致人骨肉相离,乃至终生不得相见,刘太后的所作所为有其残忍、狠毒之处,但是她对于李宸妃的族人施加恩宠。
在李宸妃去世后也按照皇太后的品格下葬,就连仁宗知晓真相后也感叹刘太后的恩德,没有对刘氏族人施加惩罚,反而是格外恩宠,由此可见,刘太后纵然贪恋权势却也保留着人性。
她在大权独揽之时也并未效仿武则天称帝,而是尽己所能,对上延续了真宗的咸平之治,对下开启了仁宗的庆历盛世,于夫于子,于天下于大宋,刘太后都可以说是毫无愧疚。她唯一亏欠的人大概只有李宸妃一人吧。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