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大结局陈恭其实没有死(陈恭的复仇成了笑话)
相比原著中关于谍战戏比较笼统且单一的描述,《风起陇西》在电视剧的改编上可谓是下足了力气。
高潮迭起,几经轮转,烛龙成了曹魏间谍的一个代号,不到最后大结局,谁也不知道这个代号背后的主人是谁。除了陈恭的身份一再改变让人意料不到外,冯膺身份的改编也成了《风起陇西》里最大的悬念和看点。
在朝争权斗的过程中,成大事者均不拘小节。
相比荀诩和陈恭的单纯,冯膺、杨仪、郭淮等人为了所谓的大一统深,谋远虑才,舍小保大的牺牲精神,在让观众敬佩的同时更心惊胆寒。
荀诩的单纯、陈恭愚蠢的复仇路在《风起陇西》这一出权谋大戏里,荀诩是个非常单纯的傻白甜。
他一开始只是想帮助好兄弟陈恭洗清冤屈,后来又变成了追查烛龙的身份帮翟悦报仇。当身为烛龙的高唐秉突然在狱中自杀时,他并没有大仇得报的畅快,反而更加迷惑。
在他追查真相的路上仿佛有一座看不见的屏障,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控,到最后甚至连自己的好兄弟陈恭都在阻扰自己探查“烛龙”背后的真相。
在上位者的统筹安排中,他的执著仿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笑话。
相比荀诩的单纯,陈恭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当初拒绝李严的邀请,自以为仗剑走天涯,梦想在曹魏大展拳脚成就一番雄图霸业的他,在刚踏进曹魏的第一天就成了弃子。
真相总是以最残酷的方式给予所有有志青年以当头痛击。
在郭淮告知的真相中,十年前正是因为冯膺的出卖,间接害死了身为陈恭的父亲陈黼,而当时的陈黼则是一个为李严甘愿赴死的粮官。
前有杀父之仇,后有泄密之恨。
在曹魏蛰伏三年的陈恭,无时无刻不再想着报仇雪恨。
正当他历经艰难险阻重返司闻曹,力图将冯膺一击命中之际,没想到冯膺的坦白完全搅乱了他筹划三年的报仇计划——父亲以及那些游枭的死,并不是冯膺的算计,而是在国家大义和同僚生死面前,冯膺选择了前者。
与汉中这块“肉”相比,资中就是块“苍蝇腿”。
与光复汉室相比,陈黼、陈恭,乃至上千战士的命运根本不值一提。
政治分歧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蜀汉的最高权力的所属人-刘婵。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白帝城,临死之前,他给诸葛亮留下了一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看似是要禅让,实则却是逼着诸葛亮表忠心。
听到诸葛亮痛哭流涕地宣誓,刘备给了诸葛亮一个“相父”的称号,然后又安排了他与李严一同成为托孤之臣,相互制约。
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婵再无能,也不会愿意忍受诸葛亮对自己的钳制。
相比诸葛亮的宏图伟业,光复汉室。刘婵既无能力,也无魄力,只想偏安一隅,享受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英雄豪杰为自己带来的和平日子。
而此时李严的一些行为则代表了刘婵的意图。
诸葛亮和李严各自代表着蜀汉的两种命运——进则生,退则死。
刘备早年之所以占据西川,成立蜀国,依仗的是从全国汇集而来的人才,关羽、张飞、赵子龙、蒋琬、法正、王平、张翼、廖化、黄忠、马超等等。可等到刘婵继位的时候,天下已逐渐趋于太平,朝中的人才也逐渐凋零。
况且当时的东吴、曹魏的领导人绝对要比刘婵更具个人魅力。
此时的蜀汉如逆水行舟,如果不能一举拿下曹魏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那等到诸葛亮逐渐老迈的时候,蜀国的命运也就到了头。
基于这些考虑,诸葛亮才不惜举全国之力,五次伐魏。
而与诸葛亮的战略相反,李严想先拿下东吴,再去讨伐曹魏。
朝中大部分人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处处被压制的李严开始了各种作妖。而诸葛亮要想全无后顾之忧地伐曹,则必须铲除掉李严这个隐患。
而同为托孤之臣,除掉李严,必须师出有名。
最后杨仪和冯膺就是诸葛亮隐藏在黑夜里的那把剑。
冯膺的大义与精明做官靠的不是关系,而是利益。当你的利益和长官保持一致时,出了事长官才会保你。这是冯膺为官的座右铭。
在诸葛亮门下时,冯膺遵守的是国家大义。明知泄露情报会让镇守资中的李严等一众将领、士兵丧命,但他依旧领命行事。
假意投靠李严时,冯膺依旧遵守国家大义,为了帮助诸葛亮铲除李严这个政治上的绊脚石,他宁肯搭上自己的性命以及拖累诸葛亮的伐魏大计,也要把李严逼进死局。
郭淮对冯膺的评价是——心机深似海,手段毒如蝎。这位和杨仪一手创办了司闻曹的诡道高手,面对自己布下的死局,他还是想做一番最后的挣扎。
1、效仿王允
以冯膺的能力,早在一开始他就洞察了柳莹的真实身份。只是当初匆匆一瞥,他未能看见柳莹那沉鱼落雁般的容貌。
送她一场富贵
把一个游走在众多男人身旁的敌国歌伎送到朝中重臣的李严身边为我所用,是冯膺对柳莹当初施以援手的报答。
对冯膺来讲,柳莹就是自己从李严那获得的保命符。只要有她在,李严就不会对自己痛下杀手。
2、为陈恭顶包
陈恭以烛龙的身份归来,投靠在了李严门下。
面对其来势汹汹的恨意,冯膺早感知到了生命的倒计时。
虽然当初下令让他透露情报给郭淮的是诸葛亮,但陈恭父亲的枉死终究是摆在既定的事实,他必须要为上位者的“冷血”买单,让陈恭减轻恨意,为我所用。
彼时荀诩一直在追查高唐秉幕后的真相,而为防止高唐秉泄露情报,陈恭不得不铤而走险潜入狱中将其杀害,然后将现场伪装成自杀。
另一边多次对陈恭示弱无果的冯膺,把陈恭在现场遗留的证据放在了自己身上,然后又把证据大摇大摆地放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惹得荀诩把他当成了凶手。
本来陈恭已经开始布局要杀死冯膺,但从荀诩处得知冯膺为自己顶罪的事情后,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把暗杀变成了逼问,得知了当初冯膺为什么叛变以及父亲惨死的真相。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刻意为之,那些惨死的将士和游枭只是上位者手里的棋子,为了所谓的国之大义,他们并不该死,但又不得不死。
不得不说,《风起陇西》实在太残忍了,它演的不仅只是烧脑的谍战戏,而是在官场百态以及小人物如蚍蜉撼树般的无力。
试问,一个为了国家利益已经做好了赴死准备的有志青年,一边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一边又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受来自后方同胞的背叛。
那支撑他前进的忠诚,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显然,冯膺的垂死挣扎最终还是奏效了。
高唐秉烛龙的身份被识破后,作为司闻曹的最高长官,因为李严的力保,他得以全身而退;因为为陈恭顶包,他又瓦解了陈恭对他的恨意,暂停了死亡倒计时。
赛貂蝉三国时期美女众多,“洛神仙子”之称的甄宓、“倾城绝世”的小乔、“绝色佳人”大乔、“剑侠仙子”孙尚香、“三国第一才女”蔡琰、“天香国色”邹氏、“芙蓉娇艳”的樊氏、“刺美人”祝融、“如玉美人”步夫人……
而这魁首,则当属“千娇百媚的人间尤物”貂蝉。
貂蝉一开始是王允家的歌伎,为了拯救所谓的汉朝,王允特意收她为义女,设下连环计,周旋在董卓和吕布之间,让二人心生间隙,反目成仇,稳定朝纲。
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个女间谍,貂蝉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同时结局也很惨,起先委身于董卓,然后又跟了吕布。吕布被曹操处死后,又被曹操送给了关羽,最终惨死在关羽的刀下。
《风起陇西》的原著中,柳莹只不过是一个被五仙道安排在酒肆里的卖酒女,虽然也曾周旋在男人中探听情报,但她却是一个深陷在爱情中的不及格的女间谍。
为了增加电视剧的看点,编剧直接给柳莹身上复制粘贴了貂蝉的美貌和身份。
初识荀诩,二人虽已暗生情愫,但源于两人身份的特殊,谁都没有更进一步。
为了救冯膺出狱,荀诩直接让高唐秉带着信物找上柳莹,根本没考虑到任务失败后,柳莹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为了得到冯膺的官印,荀诩又直接找到柳莹,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这次他也根本没考虑到或者说为了任务他根本也不在意,柳莹要如何做才能让冯膺心甘情愿地宽衣解带。
在跟冯膺温存后,柳莹又被这个与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男人转手送到了李严府上。
冯膺利用她、陈恭在她这探听情报、荀诩试探她,李严糟践她,这个游走在4个男人中间的女人,看似应付地游刃有余,实则已经活得了无生趣。
对这些男人来讲,她就是呼之即来的工具,闲暇消遣时的玩物。
虽然荀诩出于私情给了柳莹一道逃命符,但很显然她的结局最终也会和貂蝉一样——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结语总之《风起陇西》是一部值得反复琢磨和推敲的经典剧,剧中人物关系的互动、权利的争斗、职场生存的技巧以及冯膺的很多台词都颇具深意。
碟中谍,计中计,局中局,环环相扣。
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风起陇西》总共只有24集,对三国迷和喜欢谍战戏的观众来讲,实在有点太不过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