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

庙头,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

月之门音乐文化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

文/陈斌 摄影/傲剑凌风编辑合成/王建款前鸣山后金山山前垟底山下方东高速西高铁庙头鲍岱伏虎山__《庙头地名集锦》

昆阳庙头已举办三届鲤鱼文化节暨庙头传统庙会(农历2月14日一16日、阳历3月30日至4月1日),故去庙头走走,感受一下第三届鲤鱼文化节暨千年传统庙会的氛围。

我沿着平瑞北塘河路,穿鸣山下段,过了塘桥,转向鲍岱(一作鲍黛)方向,再从鲍黛前高速路边,左折走往山下方,然后到庙头。沿途湖光山色,也是美不胜收,尤其是鲍黛高速路边的那片油菜花田,黄澄澄的一片,微风吹过,花浪泛起。心里油然想起杨万里《宿徐州新市》中那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2)

昆阳有山名岭门山,形似斗牛,乾隆《平阳县志·舆地(下)》载:“岭门山,在县治前,两山翼然,中间为门,状如斗牛。两旁有溪,南通坡南,北通城南,其门曰通福。”清代平阳诗人张綦毋诗云:“屹立双山像斗牛,山泉两道夹城流。后生嗤点流传误,见说清官不久留。”岭门山如牛,鸣山似虎,虎伏在牛的不远处,虎视眈眈,跃跃欲扑,实为凶险。不过,传说此虎已被神仙锁住,只能对两头斗牛垂涎三尺,可望而不可及。纵观山形,庙头自然村仿佛在虎左后腿旁边的位置。〈编者按:当地有俚语,“吃庙头,尿鸣山”之说。从东北看,此山是东边鸣山村略高于庙头。何谓伏虎山观牛斗,庙头虎头伏着,鸣山村虎屁股翘起来。故鸣山略高于庙头山。还有《山下方与管岙底地主爷斗法》。此两地主爷在庙头山斗法之间,踏平了庙头之山巅,由于篇幅关系,这里略提下,详情请看《鲍叔戏说民间故事》。至于伏虎观牛斗,就指此山观看对面上林垟金山潭‘金水牛'与鲍黛水湾潭'银水牛'。〉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3)

(《平阳县地名志》1985版)载:“庙头(指庙头自然村),系村委会驻地。39户,165人。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村中住宅均坐南朝北。属平原地区。当地《徐氏宗谱》载,南宋时徐氏由瑞安下衍(下徐)迁此,聚居成村。后在村东建立一座庙头殿。遂以殿名为村名。后简称‘庙头’。”当然现在庙头自然村的住宅也有个别建成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的,不过都在靠近山的那一边。庙头自然村成村于南宋时期,应该说在万全平原上也是一个较早的村庄,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且以殿名为村名,更不多见。庙头自然村属庙头行政村管辖。庙头行政村为昆阳镇城北社区所辖,原有四个自然村,即庙头、山下方、山前、垟底,后由于区划调整,鲍岱也归其管。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4)

庙头自然村不大,街不长,长约三四百米许,宽处八米许,窄处有四米许,房子依着小溪河道而建,东首是庙头殿,西端与垟底相连。(如今街道扩宽加长了,庙会从东首庙头殿直到垟底,西湖潭第一期提坝业已完成)。街道上较醒目的建筑就是庙头殿与村老人活动中心,据说接下来村委会准备将此处改建为文化礼堂。活动中心的地址原是庙头小学,进去后,里面一个礼堂,正面为戏台,旁边柱子上有一副对联,道:“演离和悲欢当代岂无前朝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戏中人”,可其中“离和悲欢”的“和”字却为错别字。

庙头村街道旁的河流,名为庙头河。河面宽八米左右,两岸由石块砌成,非常整齐。岸边种着水杉,在寒风中巍然不动,笔直笔直的。河上有两条桥梁,方便人们往来。庙头河之水主要源于流水白坑,也有部分来自上水碓坑,最后过山下方,流入北塘河,为北塘河的主要受水河之一。《平阳县水利志》载:“流水白坑,在昆阳的水亭境内,发源于瓦砾坑。溪水流经前爿村、水亭村,过垟底地方,在庙头附近与上水碓坑来水汇合,然后注入北塘河,长约4.9千米。”

庙头村本是宁静的,只有庙会那几天才热热闹闹,但由于其处于鸣山之麓,而鸣山作为平阳县城的北面屏障,自然承担着护卫县城的功能。乾隆《平阳县志》:“仙坛昆山对峙于前,鸣山石塘相拥于后,故宋令陈容有‘前分凤翅,后叠峨眉’之句。”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5)

抗日战争时,在庙头附近曾发生过鸣山之役。《元到民国时期平阳史料选编·卷七·抗日战争时期史料》载: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久据永嘉之敌,突向瑞安进犯。二十六日拂晓,即将瑞安县城侵陷,同时分兵渡飞云江,占领南岸马道。另有伪军一股,由沙园登陆,有侵犯本县企图。……是夜十二时许,敌各路同时向我阵地进犯,以炮兵掩护向我万全铺左右河港各阵地猛扑。经我各官兵奋勇迎击,压制敌数次冲锋,敌伤亡颇重,我阵地依然无恙。支持至廿七日上午二时许,吴家桥之敌向我左翼纡回。我为避免受敌包围起见,下令转移阵地。……三时许各部均先后占领新阵地,配备尚未完毕,敌先头部队水陆并进,已到达鸣山阵地前面一带,城厢保卫战于是开始。是时敌以猛烈之火力向我鸣山阵地攻击,并分兵将鸣山四面包围,另以一部偷过鸣山,向我城厢西北门疾进。……是时鸣山之我部被包围后,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冀牵制敌之主力,而减轻城厢之威胁。天明后,城中心区已闻枪声,乃知城已被陷。斯时复弹尽粮绝,乃下命令向步郎山方向突围,与第三中队会合,向下村方向转进,对敌严密监视。是役计阵亡士兵十六名,敌人在湖岭死伤约二十余名,在鸣山死伤约十余名。”如今,硝烟散去,弹痕无迹,庙头又是那么寂静,那么安宁。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6)

殿里乾坤贯古今

庙头自然村最宏伟的建筑,就数庙头殿。建筑坐南朝北,由戏台、正殿、后殿、东西厢房组成,雕栏石柱,金碧辉煌。根据目测此殿占地面积约为一千平方米,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村以殿名,足以证明其年代十分久远,近十年又重建过。我站在殿前面,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好一会。殿面阔五开间,前下六踏步。殿有两层高,上方悬有“庙头殿”牌匾。殿前的六根柱子上,分别写着三副对联,中间一副为“画阁境中看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山水青音”,左右一副为“静以修身福向善中求”、“有容乃大德从宽处积”,最外面的一副为“寿量光明飞步驾玉阙”、“威德广大飘然游太清”。门前墙壁上画了一些壁画,有“福满人间”、“与民同乐”、“雄风万丈”、“灵瑞千祥”等,大门上画的是众门神,都给人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7)

进入殿里,两厢廊墙壁上也都是壁画。内容是《封神榜》、《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中的一些故事,东侧是“长坂坡”、“三英战吕布”、“凤凰山救主”、“棋盘山”、“寒江关”,西侧是“渭水访贤”、“崇黑虎放神鹰”、“伦虎斗”、“九四黄河阵”、“殷郊下山”。殿门背后是大戏台,每逢庙会时经常在此演戏。

正殿也是五开间,大门紧闭着,无法进去,我只好在外面看了一会。正殿供着众神诋,其中主神是杨府爷。不过,我问了一些当地人,他们只知道主神是殿主爷,而不知其殿主爷,即杨府爷。《平阳县苍南县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平阳傀儡戏与庙会》载:万全鸣山缪头庙(注:即庙头殿)二月十六传统庙会,主神为杨府爷,演出的木偶班为新玉台班等。新玉台班,初建年代为民国,主要演员为林新讨,演出庙会所在地在浙南。杨府爷是浙南民间影响最大的信仰,是温州一带的地方神,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神诋之一,奉祀的神庙多达五百多座。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载:“杨府庙,一在古鳌头,一在二十六都鲸头,他处多有不悉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人,三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陶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宋时敇封:圣通文武德理良横副德显应真君。”但由于宋时温州沿海各地发生大海溢,人口剧减,福建移民大量迁入,带来了福建族群信仰的烙印,故有的杨府庙里祭拜杨家将。当然,还有个别杨府庙对杨府爷身份作其他的解释。因此,各地纪念杨府爷的诞辰与升仙的日子不一样。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8)

山名伏虎村庙头

庙头在鸣山西北麓,全村依山面河而居。鸣山又名伏虎山,乾隆《平阳县志·舆地(下)》载:“鸣山,在县北五里,状如伏虎,又曰伏虎山。《方舆胜览》云,‘山腹有大洞穴,常有声,故名。’西有小山六,突立平原,一大金山、一小金山、一湖屿、一竹山、一步廊山、一叶岭,共名为七星山。”故鸣山既名伏虎山,又是七星山之一。当地人称庙头村边的鸣山构成部分为庙头山,其实也是鸣山整体的组成部分。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9)

菜花风细鲤鱼肥

一年中庙头自然村最热闹的日子,当数农历二月十六那几天。庙头殿庙会是农历二月十六,今天虽然还只是二月十二,但街上已经摆上农具、地方风味小吃与其他物品,开始有了农村集市的味道。93《平阳县志·商业》载:“‘会市’(即旧庙会)是农村集镇群众自发的,结合祭祀庙神、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为一体的传统集市形式,会期一般在秋收以后至春种之前,朝集暮散,只有一天。上市的商品,除当地店铺的工业品、副食品外,主要是附近农村铁、木、竹匠的手工业品如农具、家具等以及农民自产农副产品。”由于“会市”具有繁多的商品可供自由选择,供求直接见面,价格性可比性功能合理。又有迎“神"演唱古戏等文化娱乐活动招引四周方邻优越性。故此历久不衰。浙南平阳如万全镇郑楼(正月十五)、榆垟大寮宫(正月廿八),昆阳镇庙头殿(二月十六),麻步镇(三月三),鳌江镇钱仓(清明日),昆阳镇水亭管岙底杨爷殿(七月十八),腾蛟镇(八月初七),水头镇(十一月初六)等地的旧庙会,现仍是商贩辐辏,热闹非凡。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0)

庙头完小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1)

庙头殿内厅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2)

庙头殿戏台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3)

庙头油菜花正开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4)

垟底老门台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5)

垟底百年古榕似盘景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6)

山前四合院

温州洞头灵昆镇(一颗沉睡千年的明珠)(17)

山前四合院门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