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论语第一课(俚语村言上下五千年)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我们知道,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星空之中,有许多闪亮的明星。其中最熠熠生辉的那一颗,也许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 。咱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也特别看重“礼”。不过,孔子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意思是说,做人而没有仁义之心,礼仪对他还有什么用呢?那么,孔子嘴中说的“仁”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12讲.孔子说的“仁”是什么意思呢?
在春秋时期,“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作为君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德性之一。可见,在孔子以前,与其他美好的道德品质相比,“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它德性中脱颖而出,并被赋予了新的丰富的内涵。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堪,传统的社会秩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而新的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开出了恢复周礼的药方,用来治疗这个百病缠身的社会。那么,怎样才能恢复周礼,实现社会的繁荣安定呢?儒家给出的答案就是“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意思是说,做人而没有仁义之心,礼仪对他还有什么用呢?
“仁”的最初意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友善关系。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并且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达到目的,首先要帮助别人也达到目的。儒家把“仁”作为人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甚至认为“仁”是如此的重要,就是为之献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孔子对学生们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仁德,怎么能够去成就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可以离开仁德,就是紧急匆忙的时候也是一样,就是四处逃难的时候也是一样。
儒家的仁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孔子的学生有若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只有抓住了根本,治国和做人的原则才能确立。孝顺就是仁的根本吧。”
儒家认为修正自己,关爱别人是仁的表现。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意思是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论行动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言行都符合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完全是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儒家还认为在外信任朋友、对国家忠诚就是仁。孔子说过,做人却不讲信用,怎么可以呢?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是有仁德的。一次,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日常起居行为端正庄重,从事工作严肃认真,待人真心诚意。”
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仁”这棵古树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出了新的枝桠。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继承和发扬仁的思想,扩展仁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内心讲仁德,行为尊礼仪。直到现在,仁的思想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发现仁,并且把礼根植于仁的基础之上,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待续……
谢谢大家关注俚言的原创文章,《诸子百家》共计100讲。
文中引用图片均来自于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