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绣金匾》:从一首歌到一部剧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庆阳广播电视台/看清(记者:石强)《绣金匾》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以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后传至全国的传统民歌。时至今日,这首歌曲依然被广泛传唱,而以歌曲为基础创编的同名歌舞剧让《绣金匾》历久弥新,成为庆阳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新载体。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1)

这是1977年郭兰英演唱《绣金匾》的画面,这首以庆阳民歌为基础,由汪庭有填词创作的歌曲,通过郭兰英、李谷一等歌唱家的演唱,广为流传。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2)

2011年,我市举办第二届全国红色运动会。为了在红运会期间宣传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红运会闭幕式上展演一台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舞台剧目。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3)

为了顺利完成创排工作,当时还是庆阳市黄土缘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庆阳市歌舞团、陇剧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找寻合适的导演、编剧、编导、舞美、作曲等人才。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剧组从主要演员、舞剧结构、舞段编排、舞美布景、服装造型、灯光多媒体等方面,全面做出提升。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4)

2013年,庆阳市黄土缘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绣金匾》复排工作。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以绣荷包、绣红旗、绣金匾、新绣金匾这“四绣”为载体,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龙、顺子等热血青年到南梁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踏上抗日征程的故事,展示了老区人民在过去艰苦异常的岁月里,保卫边区政府、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到目前,舞剧《绣金匾》排演8年时间,演出80多场,参演人员200多人,观看人数近10万人。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5)

而为了让《绣金匾》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光彩,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今年,庆阳市黄土缘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打算将不断完善调整后的《绣金匾》再一次搬上舞台。

庆阳地区的红色故事(从一首歌到一部剧)(6)

“精修”之后的舞剧《绣金匾》,结构更加合理,故事更加清晰,人物更加鲜活,感染力也更强。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绣金匾》经历了80多年的演绎变迁,从民歌到歌舞剧,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老区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初心。

总监制:缪中发

监 制:慕彬 王俭

责 编:邵勇瑊 编 辑:朱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