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珠心算练习(怎样用笔学习练习珠心算)
宋国锋珠心算是以珠算半抽象半形象的特点为基础,再经过一段时间对珠算基本运算的学习之后,脱离对算盘的使用,在头脑中形成算盘,随着算珠的拨动,可以很快地进行计算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的珠心算课程日益兴旺,各种珠心算大赛也举办得有声有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简单的珠心算练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简单的珠心算练习
宋国锋
珠心算是以珠算半抽象半形象的特点为基础,再经过一段时间对珠算基本运算的学习之后,脱离对算盘的使用,在头脑中形成算盘,随着算珠的拨动,可以很快地进行计算。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的珠心算课程日益兴旺,各种珠心算大赛也举办得有声有色。
该不该让孩子学“珠心算”在社会、学校、家长引热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提倡者认为:学习珠心算可以让儿童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独创性,能够有效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通过学习珠心算,可以提高孩子计算能力、各器官协调能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空间想象力、注意力等六大能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学习珠心算过程中,通过看打和听打等练习,可以刺激孩子的手、眼、耳、口各种器官的共同作用,同时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在学珠心算的同时练习左右手拨珠的方法,可以训练左脑逻辑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
反对者认为:机械学习计算技巧,不利于逻辑思维培养。
珠心算的学习是一种技巧训练,相对来说比较模式化、机械化,速算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速度之类,趋于机械化的计算,压缩甚至直接忽略了思考过程,不利于逻辑思维训练。而这恰恰是在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一些参加过类似训练的儿童刚入小学可能比其他学生计算速度快,但是中央教科所曾经做过研究发现,在四年级以后,与其他孩子在计算水平上就不存在明显优势了。
大量的计算技巧训练,或超出幼儿理解水平的抽象数学学习,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幼儿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国内外大量调查表明,在幼儿没有真正获得基本的数概念,没有理解和知道什么是数时,就提前让他们学习大量的加减算式等,幼儿最终并不能获得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更不能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技巧不是不可以,但要在合适的时机,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水平和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要在尊重儿童数概念和数学能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孩子家长认为:该不该学多半说不清。
许多家长一方面被学习珠心算的“神奇”效果吸引,一方面又担心珠心算和小学数学的计算在思维方法上会不会有冲突,让孩子产生混淆?学习珠心算是否会影响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正常思维、学习?对于该不该带孩子来学珠心算,家长觉得很困惑。“孩子计算能力差,在家呆着也是玩,还不如学点东西。可是担心现在都计算机时代了,学这个会不会过时?另外也担心学算盘会太枯燥,孩子也坐不住。”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理。
笔者的观点:用笔学习、练习珠心算。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珠算已经不常用,被多数人遗忘,作为优秀的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珍惜,不应抛弃;在现代数学教学中,珠算已经被取消,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不了解珠算,珠算有很多独特、优秀的算法,不了解是不应该的;算盘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玩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启迪儿童智慧,孩子容易感兴趣;珠心算对开发智力很有帮助,如果孩子感兴趣,教学方法得当,适当地学一些珠心算是有好处的;珠心算虽然从高位算起,但是小学数学中的口算有时也会从高位算起,所以两种学习方法并不抵触。
家长让孩子学习珠心算要适度。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不能只片面追求怎样用珠心算提高计算能力,更应该想到如何启迪儿童智慧,提高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不能为追求暂时的效果而断送了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长和孩子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 学珠心算的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珠心算知识,还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组织教学,珠心算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儿童的数学智慧,在哪个年龄段最适合学习,怎样教、怎样学,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喜好,不能盲目跟风,不能因此而额外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学珠心算必须首先学会方法,学珠心算也离不开笔算,学珠心算主要是掌握珠心算基本原理、规则、方法。在没有算盘和算盘已经不被常用,对珠算、珠心算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笔者的建议是:“用笔学习、练习珠算、珠心算”,因为不论儿童、少年、成年人,还是现代生活中,用笔的时候应该是最多的,因此,用笔学珠算、珠心算应该很方便,也很现实。
比如计算2 4 8=14 :
第一步:先用笔在纸上画两条横线表示2;
第二步:在加4时,用竖线消去一横,在横线左上角加一点(此点记为记为五,珠心算口诀:四下五去一),计算结果为6;
第三步:加8时,在第二步的符号下加上三条横线,用圆圈圈掉“点”,向前画一条横线,即进一(珠心算口诀:八上三去五进一;)计算结果为14 。
本文为原创,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