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文社科的教授有多少仙桃人(西安82岁教授:出版第一部语用学著作)
他成就非凡,是语用学领域的拓荒者;他桃李天下,是教育学领域的引路人;他逾八十高龄仍精神矍铄,身为业界泰斗依旧可爱,他将语用研究当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他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杰出校友何自然。
何自然,193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现西安外国语大学),后留校任教。1973年调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作,曾任广州外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涉外秘书系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刊物《现代外语》编委副主任。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议组组长,广东省翻译人员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语用学学刊》、《跨文化语用学》的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他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学者。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何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用次数多年来都排在全国前列,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2008年何自然教授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在报考大学时,喜欢语言的何自然理所当然地把俄语专业作为了自己的第一选择,碰巧当时国家正在全力支援大西北,身在考生众多广东的何自然就这样来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而这一来便是18年,这让何自然与西安、与西外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想起在西外的18年,何自然教授说:"在西外,酸甜苦辣都尝过。"在西外的18年里,何自然教授每天清晨练发音,习文法;当傍晚来临,和好友谈未来,聊当下。他痴迷俄语、经常总结自己的翻译技巧,和师生一起交流;他热爱音乐,课下还组建了自己的青春乐队。但同时他也在这里经历了文革、遭受过痛苦。学习、成长、磨砺、收获,西安外国语大学里有他的青春年少,他的别样记忆。
何自然教授的回忆里,当时西安外国语学院虽然地处封闭的西北内陆,可思想却一点也不封闭。在语言学习上,何教授认为只懂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就相当于纸上谈兵,没什么实用。而西外的教学非常重视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校实行小班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展示,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很多机会进行语言练习,这样开放的模式恰好与何教授的想法相契合,这也正是他喜欢西外的原因之一。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何自然教授身上就是最好的写照。一个人若对语言没有兴趣,那学习语言一必定枯燥难熬,繁复而庞杂的词汇,颠三倒四的语法,不同语境下的语用,每一项都能让人头疼好久,但何自然教授一点也不觉得枯燥。那时候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定会牢牢抓住。校长在学校大会时讲话似乎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但何自然和小伙伴们开大会时却写纸条递给校长,让校长给大家讲讲俄语,有几次当校长看到纸条后,竟真的开始用俄语讲话了。何自然教授笑着说,那时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虽然大家都听不懂校长在说什么,但还是响起了阵阵喝彩。
在那个年代里,沟通的主要途径便是写信了,何自然教授当时在报纸上关注到了一位苏联学者,学术上产生的强烈的共鸣,让他大胆尝试着同这教授通信,信寄出后,他又期待又忐忑的等待着,可没想到这位教授很快就回信了。从此,这样的通信持续了很久,教授每次都对何自然来信中的疑问进行解惑,甚至帮助他修改信中文字。在窑洞大学的时日里,大家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放牛、放羊、挖窑洞。何自然发现放牛的时候,牛儿们都很乖,不用很操心,便拿着人民日报读文章、做翻译,没有老师指导,没有书籍查阅,一切全凭自己摸索,也正是这段自学时光,帮助何教授总结出了自己的翻译心得。
成功离不开努力,正是曾经的踏实认真、善于打开眼界造就了如今语用学的拓荒者、语用学的泰斗。而今何自然教授虽年岁已高,却仍保持着对语用学探索和发掘的热情,他的主要研究不但总结了语言的传播规律,也揭开了语言流行的神秘面纱。谈及未来,何教授对母校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说:"希望学生们能够静心、踏实地学习语言,不要浮躁,打好基本功;希望西外能够多出人才,出现一批带头人或者时代性人物,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承"。
附:何自然独家爆料三大语言学习秘籍!
1. 重复——练习 重复=第一步
2. 联想——脑洞大开,将所学融于生活
3. 归纳——勤思考,善总结,多实践
更多资讯请关注"西安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