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少年天才中状元,被皇帝看中,迎娶公主成为驸马爷,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其实这样的情节是虚构出来的,并没有那么多的状元成为驸马,在我国历史上,有且仅有一例状元当驸马,他的名字叫郑颢。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1)

白敏中“棒打鸳鸯”

这位驸马爷郑颢,出生于817年,卒于860年,一生很短暂,只有44岁(古代按照虚岁计算)。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郑颢26岁,不过他天资聪颖,在这一年一举成为了当年的状元,一时风光无两。

到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郑颢中了状元几年后,他的工作稳定了下来,开始考虑自己个人婚配问题,他想起自己在家乡心仪已久的卢小姐,忍不住笑出声来,两情相悦,多年的苦守,在此刻终于要开花结果。

郑颢敲锣打鼓,车马开道,他打算给自己的挚爱一个风光的迎娶,也完成自己衣锦还乡的心愿,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衣锦还乡、少年多金,郑颢来到了人生的云端。就在郑颢返乡迎娶自己心仪之人的路上,在皇宫之中也敲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对郑颢影响极大。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2)

唐宣宗一直想给自己的长公主万寿公主择一良婿,他希望是一位文笔出众的文士,一直以来,朝中大臣多有举荐者,都没能入了唐宣宗的眼。这个时候,时任宰相的白居易堂弟白敏中,经过反复考察,多番打听,在这一天,他举荐了一位文士,唐宣宗一听此人履历,立刻拍板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长公主万寿公主下嫁给此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去楚州成婚,已行至半途的郑颢。

无奈的驸马都尉

得到圣旨确认的白敏中,一封堂贴加急送出,如流星赶月一般,追回了将至未至的郑颢,见此堂贴,虽郑颢有万般不愿,最终也只好谨遵圣意,勒马回京,奉旨迎娶万寿公主,成为了驸马都尉,并超授银青光禄大夫( 从三品),可谓平步青云。

郑颢与卢小姐的分离之苦暂且不提,被棒打鸳鸯,强行迎娶白富美的郑颢,尽管如今地位超然,却始终心中怀有芥蒂,对唐宣宗的怨恨,他自然不敢表露,对万寿公主的不满,也只能用不迎合来宣泄。最终,这桩圣婚的大媒人宰相白敏中,成为了郑颢唯一可以发泄的对象,于是,可怜的白敏中成为了驸马郑颢的眼中钉。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3)

郑颢对白敏中的恨之入骨,转化为每天早朝上的弹劾奏章,唐宣宗看着郑颢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弹劾奏章,心中苦笑,他身为郑颢的老丈人,自然知道这是郑颢在宣泄他的私愤,他也明白,这是郑颢把对自己的那一份怨恨也加到了白敏中身上。面对郑颢的奏章,唐宣宗只是一笑置之,就将奏章束之高阁了。

尽管郑颢的奏章唐宣宗不以为然,但是他们如今毕竟是“一家人”,这样的情况让白敏中每天忧心忡忡,万一哪天唐宣宗心情不美,相信了郑颢的话,自己岂不是万劫不复?于是白敏中斗胆上奏,对唐宣宗陈述了其中的厉害,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看到这样的奏折,唐宣宗一点都不意外,派人将郑颢一直一来的奏折都给白敏中送了去,让他宽心,表达了自己并不会难为他的意思,白敏中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奏上曰: “(白敏中)臣堂帖追回,上付圣念,颢不乐国姻,衔臣入骨。臣且在中书,颢无如臣何,一去玉阶,必媒孽臣短,死无种矣! ”……(唐宣宗)谓敏中曰: “此尽郑郎说卿文字,便以赐卿,若听颢言,不任卿如此矣。”——《东观奏记》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4)

唐宣宗为啥相中32岁的郑颢

唐宣宗想为自己招一位文士女婿,这一点郑颢非常符合,不过这只是其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与郑颢的家世有关。

郑颢的祖籍在河南荥阳,后来才迁居河清,郑颢的家族被称为豪门也不为过,是所谓的“山东旧族”,不要因为一个“旧”字看走了眼,这“山东旧族”在隋唐时期威望很高,即便是皇族,能与之联姻也是荣耀之事。

郑颢的曾祖父郑羡官至池州刺史、歙州刺史;郑颢的祖父郑絪更不得了,官至宰相,太子太傅,生前最大的官从一品,死后被追赠司空( 正一品),更有谥号宣,地位极高。不仅如此,郑颢的父亲郑祇德也是一位正三品的高官,只是本事比其祖宗要差上一筹。除此之外,只要你仔细查看郑颢的家族族谱,你就会发现,郑颢的家族除了有威望,官宦世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头——驸马世家。在郑颢之前,他的族人中,还有八位驸马,令人咋舌。郑颢身后的家族,皇家的荣誉,这才是唐宣宗硬要收郑颢为驸马的原因。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5)

郑颢为啥娶了公主很生气?

按理说,当状元,成为驸马,这是每一位取仕文人的终极目标,为何在电视剧里风光无限的角色,在现实中却让郑颢如此糟心,真的只因为他与卢小姐情深意厚吗?

  • 娶公主弊端多

在唐朝,不喜欢娶公主的士人、进士有不少,郑颢不是一位奇葩。造成这种情况出现,很大一个原因是公主们的修养不好。

唐朝时期,“胡风”颇重,以唐朝公主为甚,轻者泼辣不讲道理,骄纵、专横是公主身上的普遍毛病。更有甚者,不修妇礼,家暴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当时的士人、进士之中,多为才俊之辈,身后更有显赫家世,这些“山东旧族”对唐朝公主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屑,自然不愿意“嫁”于皇族,受此婚后苦难。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6)

除此之外,娶了公主之后,男人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会受到摧毁,毕竟妻子是公主,男人的地位肯定不如娶别家女子,这样的家庭地位下降情况,那些士人、进士自然不愿意接受。而且,在公主死后,根据当时的礼仪制度,需要守丧三年,而普通人家的妻子死去,只需要守丧1年即可,这中间的差距,对仕途来说,影响不小。

鉴于唐朝公主的诸多弊端,那些士人、进士自然不愿迎娶,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根本不缺少名媛闺秀为妻。郑颢更是当时士人、进士中的翘楚,他的家族是“山东旧族”,对皇室公主的家法门风更是鄙弃,这与他们家族的“绅士风度”极不相称。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7)

  • 郑颢婚姻不美满
  • 郑颢在迎娶万寿公主的之前,已经与“山东大族”的“范阳卢氏”家的女儿有了婚约,并且已经在迎娶的路上,结果被白敏中的“堂贴”棒打鸳鸯,硬生生拆散了这段美好姻缘。

    根据我们对唐朝公主弊端的了解,郑颢的婚姻被打破,然后被强行“迎娶”万寿公主,白敏中做的这件事情无异于将郑颢从温柔乡中拉出来,塞进了火坑之中。本来前途似锦,爱情美满的郑颢,如何能不对这位“大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呢?

    书生救了老婆婆助他中了状元(状元迎娶心上人)(8)

    郑颢成为驸马,唐宣宗内心跟明镜儿一样,他知道他的这位女婿心里不舒服,所以唐宣宗在郑颢与万寿公主完婚之时,曾对万寿公主苦口婆心的谈过话,只是作用并不大。在婚后,万寿公主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在郑颢的弟弟得重病的时候,管都不管,自己去看戏了。

    宣宗万寿公主驸马郑尚书之弟凯有危疾,上使讯之回,问: “公主视疾否?”曰: “在慈恩寺看场戏。”上曰: “我怪士大夫不与我为亲,良有以也! ”召主责曰: “岂有小郎病乃就看他处乎?”立遣归宅。

    如此不美满的婚姻,自然让郑颢高兴不起来。

    如此看来,中状元当驸马,并非是人生巅峰,历史中唯一的一例,以悲催开始,以悲剧收场。这样的开始与结局,与电视剧中的高头大马戴红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在是相去甚远!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东观奏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