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茶叶的好坏呢(弄懂茶叶包装上代表品质的标识)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自然是要聊聊屏幕前各位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在买茶的时候,茶叶的香气、滋味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还有大家更为关注的一点,就是【安全】。
作为一个体验过某平台17.8元的老树普洱嗓子疼了两个礼拜的人,小懂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安全真的太重要了。
食品的安全性是怎么判断的?在真正学会鉴别茶叶之前,我们可以先认清有关茶产品的一些安全认证标志。
标识的图案很多样,那它们具体都代表什么呢?
接下来就和小懂来看看茶叶上的那些安全标识的含义吧!
"QS"、“SC”标志
安全指数:60分(合格)
QS标志,是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食品生产领域推行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相信许多人对这个标识都不陌生,但是现今却是基本见不到了。
这是因为随着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整,从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安全认证便不再使用QS标志,改用新的SC编码。
“SC”标志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它的意义就相当于食品的“身份证”。
SC编码实行一企一证,一经确定便不会再改变,每一位号码也都包含着对应的信息,能够实现溯源,更便于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安全指数:70分(良好)
定义: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执行的是无公害食品标准,认证的对象主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
也就是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目的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是政府推动的公益性认证。
目前我国茶叶的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必须检测茶叶中重金属铜和铅的含量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
▲我国茶叶卫生标准理化指标
一般无公害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茶叶的品质,是允许使用少量化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
但是可以放心,其中的农残等指标都在极低的范围内,以保证达到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
有机茶认证
安全指数:90分(优质)
有机茶,是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其宗旨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茶叶品质。
当时的有机认证也是有标识的,当时俗称“大白菜”是长这个样子的。
在经过时代的逐步演变后,现在我国的有机茶认证标识则是这样的 ↓
有机茶是一种完全没有污染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在所有的食品里,茶产品的有机比例比较高的。所以,中国的茶叶整体上都可以放心饮用。
有机茶的茶园一定是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的,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等,给茶叶带来的污染。
有机茶地的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天然有机食品是无公害食品中的最高层次。
绿色食品认证
安全指数:80分(较优)
绿色食品茶是原农垦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发展起来的,强调产品具有安全、优质、富营养的特点。
绿色食品茶,在质量安全方面是介于无公害茶和有机茶二者之间的一种茶叶。绿色食品茶又分为A级和AA级。
AA级绿色食品茶要求不得检出农药,比A级要求高得多。它实际上已达到了有机茶的卫生要求,也就是说它算得上是天然有机茶了。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彰显了地理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对于茶叶而言,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就确保了这款茶的原料及制造方法的质量保证。
"地名 品名"是地理标志的核心内容,属于当地生产经营者全体。
我们熟悉的很多名茶都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例如西湖龙井、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等。
据了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90%。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格比没有注册保护时的价格,平均会增长87.69%,将近翻了一番。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茶叶外包装上的各种标识已经有一定认识了,小懂这里还有一张食品安全金字塔,让大家更清晰地认清它们的安全性。
由于茶叶市场的特殊性,许多茶友或小型茶商会直接略过厂商选择在茶农手中买茶。
这类茶叶可能一般是没有这些安全标识的,但我们也不能断定这些茶叶一定是不安全的,还是要看具体情况,选择自己信赖的、可靠渠道购买茶叶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