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

清代与明代官员区别最大的一处,便是脊梁不够直,骨气不够硬。自大清入关后,能上疏直言时弊并指责皇帝的几乎凤毛麟角,数来数去也就两个人,一个是雍正朝的孙嘉淦,另一位则是嘉庆朝的洪亮吉。孙嘉淦其人在《雍正王朝》中为人所熟知,而洪亮吉相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算得上是大清朝第一硬气之人。

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1)

洪亮吉,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年45岁。洪亮吉为人正派、刚毅,但他自负自傲且不能容人,性格异常刚烈火暴,豪迈的近乎疯狂,正是因为这个性格,使他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当然要是没有这个性格,他也就不能被历史所铭记。

嘉庆亲政后,朝廷的中心问题便是白莲教起义。洪亮吉看到国家已衰败到了如此地步而没人敢于直陈其弊时,他便奋力驰笔写成了《征邪教疏》,力陈内外弊政,痛斥了地方官吏的腐败贪婪,甚至把从乾隆晚期到嘉庆朝给予了全盘否定。

这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征邪教疏》,和海瑞痛斥嘉靖帝的那份《治安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直陈时弊外,洪亮吉还在这篇上疏中直接指斥嘉庆帝,说皇上近三四个月以来视朝较晚,恐怕身边又有奸臣在迷惑圣听,大批皇上的过失。

看完《征邪教疏》后,嘉庆帝的直观感觉是洪亮吉把满朝描绘的一团漆黑,而且还对他大批特批了一番,这使得嘉庆帝大为恼火。因为自他亲政以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在臣民面前竭力打造一个“勤政爱民”的形象。

是可忍,孰不可忍。随即,嘉庆帝一方面下旨革去洪亮吉所有差事,命军机处会同刑部一起提押审讯,另一方面他专门为此事下了一道谕旨,对洪亮吉上疏中说提到之事进行辩解。几天之后,军机处以洪亮吉违反奏呈之制,又公然指责皇上,故依律拟“大不敬”之罪斩首。

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2)

其实,嘉庆心里很明白,洪亮吉所说句句是肺腑之言,一些看法,也颇有见地,只是他一时难于接受而已。对于那些弹劾官吏、用人行政、条陈政务的上疏嘉庆可以听得进去,但是有一条,皇帝至高无上,绝不能被批评非议,否则必受惩处。可见,嘉庆的度量和气节注定了他的一世平庸。

后来,冷静之后的嘉庆帝又降旨免去了洪亮吉的死罪,将其革职发往伊犁。洪亮吉一案的处理结果,恰似一盆冷水浇到众谏臣的头上,原来进言的热情瞬间冷了下来。此后提批评建议者日见减少,言路为之一转。

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3)

嘉庆帝没想到处理洪亮吉后有着如此巨大的后果,他知道自己失策了,只得尽力挽回影响。洪亮吉在伊犁呆了不到一年时间,时正值北方大旱,京师尤甚,嘉庆帝几次几天求雨,而不可得。

于是,嘉庆帝想通过清理冤狱、释放流放边疆的囚犯来感动上苍。这时,嘉庆帝的谕旨传到了洪亮吉的面前,委婉地表示了自己在处理此案中的一些不当,并暗示洪亮吉所言是一片爱君之诚,只是言语过激而已。接着,嘉庆正式传旨给洪亮吉为他平了反,让他从伊犁回到京城,以此向大臣们表示,他绝不是那种拒谏饰非之主,而是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明君。

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此人上疏历数皇帝过失)(4)

然而,洪亮吉回京后并没有得到嘉庆帝的重用,诚然这与洪亮吉本人与官场格格不入的性格有关,但嘉庆帝显然心中还有芥蒂,一心相当明君却又如此游移不定的性格,注定了嘉庆是一位成不了大器的君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