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

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1)

烧香

在经典中经常可见以烧香供养的记载。烧香是指在诸佛、菩萨、祖师像前燃烧各种香,并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态。

《大日经》卷八中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上的树王开敷时,香气随逆风、顺风而自然遍布,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脱风所吹,能普熏一切。

在《长阿含》卷二〈游行经〉记载,居士为如来起大堂舍,整治处所,并洒净、烧香。《无量寿经》卷下也记载,行者当悬绘、燃灯,及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烧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养,与阏伽、涂香、花鬘、灯明、饮食等合为六种供养。于禅林中,称烧香为拈香,或炷香。在法会中持香盒者,称为烧香侍者。

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2)

涂香

涂香,又作涂身香、涂妙香,是以香涂身,以消除臭气或恼热之义。印度人为了消除身上的臭气,而利用旃檀等香捣成粉末,和水调之,用以涂在身上。但是在佛制中,规定比丘及沙弥等,不得涂香或戴着香花鬘,应以戒及禅定净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涂香。

在《苏悉地羯啰经》以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其中涂香代表清净,象征能清除菩提心中妄谈戏论的染垢,能除灭生死烦恼。

由此义如果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则能获甚大功德,供养诸尊的涂香,依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之别,而供以不同之涂香。供养时,应结涂香印、口诵真言而供养之。

和合香

和合香是指由各种香料调合所制成之香,尤其在密教供养中经常可见。俗称为五种香。据《苏悉地经》卷上、《瞿醯坛跢罗经》卷中记载,用于涂香之香料及用于烧香之香料,两类和合称为和合香;又和合香之中不得含摄有情之身分(肉身)、秽恶物或无香物等。

和种种香末为一丸者,称为和合丸,常用以比喻一法中具有无量之佛法。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记载,佛在王舍城耆阇山中,对坚意菩萨说法,谓菩萨住于首楞严三昧,世世自得六波罗蜜,念念常有六波罗蜜,而身皆是法、行皆是法,并以和合丸为譬喻:如将百千种香料捣为粉末,若有人欲索取其中一种,而不欲其馀香末共相薰杂,则为不可能之事。犹如菩萨以一切波罗蜜薰习身心,能于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

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3)

散香

散香是指散碎之香,也就是不成丸粒状之散碎之香。在密法中,相对于丸香象征总集的烦恼,散香则以散碎表示微细之烦恼,于行法时,投于火炉中,烧以供养。也有将切花、丸香、散香等三种供品,分别象征三毒中之贪、瞋、痴。此外,以敬香作为供品也代表六度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之义。

线香

线香是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细长如线之香,可以长时间焚薰,又作仙香、长寿香。或单用线香,亦有于线香上加覆香末而共焚之者。据《增广本草纲目》卷十四〈线香条〉载,线香之材料,多以白芷、川芎、独活、柏木之类作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筩笮成线香。印度自古即有烧香之法,然《苏悉地经》卷上涂香药品及分别烧香品、卷下备物品所列举之诸种香中,未见有线香之名,至于中国,则起源于何时亦已不可考。

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4)

抹香

抹香(梵curna,藏phye-ma),指呈粉末状之香。又作末香、粖香。主要是供撒布于道场或塔庙等地。与烧香、涂香不同。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悉以杂华末香(中略)供养七宝妙塔。”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五〈证劝品〉:“烧无价香,泥香涂之,末香以散。”另据《真俗佛编》卷二引《大智度论》所言,干香应烧,湿香应涂地,末香及华应散。又《大宝积经》卷六十二〈阿修罗王授记品〉列有旃檀末香、优钵罗末香、沈水末香、多摩罗跋末香、阿修罗末香等。

佛教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香(佛教对香的七种供养)(5)

香汤

香汤是指有香气之汤水,即调和诸种香而煎成之汤水。多用于洗净身体。在《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中说:“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汤浴太子身。”

《浴佛功德经》中说:“若浴像时,应以牛头旃檀、白檀、紫檀、沈水、薰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陆、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或方或圆,随时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汤,净洁洗沐。”

古来每于四月八佛诞生日时,以香汤灌佛像,即依据此上所说而来。又通常禅宗所称之香汤,乃用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谷、甘草等药所煎煮而成,又称七香汤。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