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惊蛰的散文随笔(文枫叶惊蛰中的人生哲理)

#娱乐聚焦#文|枫叶 惊蛰中的人生哲理

描写惊蛰的散文随笔(文枫叶惊蛰中的人生哲理)(1)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惊蛰,一声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惊而出走,大地由此复苏,春天正式到来。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才能惊醒蛰居的动物?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待时而动”、“择机而行”的智慧。

时者,时机、时务。对人而言,是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机,对动物而言,是生存、活动条件具备的时候,只有这时,人、物才可因时而动,不然,寒冬里惊醒蛰虫,它们只有死路一条。

大自然的时机如此,蛰虫的智慧也是人的智慧。如果条件不具备,强而行之,是妄动。“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所谓的俊杰,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们能够理性、客观的分析外在条件和形势,能够敏锐的洞察、捕捉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时机成熟,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时机不到,就学太公钓鱼、孔明躬耕。这就是识时务者的高明之处。

描写惊蛰的散文随笔(文枫叶惊蛰中的人生哲理)(2)

识时务的人,深谙蛰虫的蛰伏和出行的智慧。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老子贵柔,刚强易折,柔弱胜刚强。懂得顺势而动,就是一种柔和的人生态度。时不利我,就休养生息,提高自我。这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智慧。

楚汉相争,项羽一首《垓下歌》让多少人动容,他自己已经意识到“时不利兮骓不逝”,可是却缺少了蛰伏的智慧和勇气,乌江自刎让千古文人为之叹息不已。项羽固然有大丈夫的英豪之气,可是要想成就霸业,在困难磨难面前仅有英雄主义是不够的,还要有圆融变通的理性和智慧。

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不知道蛰伏的智慧,是一根直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缺少一种应对的方式。懂得适时蛰伏,看似短期内销声匿迹,其实是藏虎、卧龙,一朝得时,不可限量。

春雷响,万物长,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醒来。愿你春安,愿你如意,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描写惊蛰的散文随笔(文枫叶惊蛰中的人生哲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