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的最佳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方法)

随着夏季到来,温度回升,湿度加大,园林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蓟马、蚜虫、飞虱、跳甲、青虫、吊丝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成为园林养护的难点问题。 由于其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植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蚜虫的危害。

蚜虫的最佳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方法)(1)

蚜虫危害

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

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近年来,由于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蚜虫的最佳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方法)(2)

如何有效防控

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1、清洁绿地防治蚜虫

保持绿地清洁,秋冬季及时对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绿地外进行集中处理,并对草坪和土壤进行清理养护,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2、加强施肥管理防治蚜虫

因为蚜虫喜嫩喜甜,比较喜欢刺吸植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时,应当根据土壤肥力高低、不同生育期内的养分需求规律,尽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菌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的同时,以防枝叶过度浓绿或贪青旺长、造成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过多,否则会导致蚜虫短时间内大范围繁殖以及给蚜虫爆发流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3、冲刷涂白防治蚜虫

可以在苗株上出现少量蚜虫时,用水进行反复冲刷或者用毛细刷除;对于老树来说,在冬春对树体进行清刮老翘皮以及用涂白剂对树干、骨干大枝等进行涂白,不仅能灭杀越冬蚜虫,而且还可以预防蚜虫产卵繁殖。

4、灌浇药物防治蚜虫

对低矮花灌木或者月季等植物在早春浇水时,可以按照2000-3000倍60%吡虫啉的使用浓度进行浇灌,能够有效的防治蚜虫危害。

5、悬挂黄色黏油板防治蚜虫

蚜虫具有趋黄性,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在绿地特定区域悬挂黄色黏油板进行诱杀成虫。可以把薄木板或硬纸板裁成15公分X25公分大小(大小可以自己决定),然后双面用黄色油漆刷成黄色(或者直接购买黄色板),然后再在黄板上涂抹生一层凡士林和废机油,最后按照20-30平方米一块的数量(板大少放、板小多放)悬挂或竖插在苗木间,黄油板的设置高度以与植物顶端齐平或略高为佳,这种方法适用与月季园或者宿根园、花海等景区。但需要注意的是,黄色黏油板需要经常涂刷,等到面板粘满蚜虫或者每隔7-10天就要要及时重新涂黏油。除了诱杀蚜虫以外,黄色黏油板同时可以诱杀具有趋黄性的千叶蝇、白粉虱等害虫。

蚜虫的最佳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方法)(3)

6、防治糖醋酒溶液诱杀蚜虫

蚜虫具有趋甜性,在田间放置自制的糖醋酒溶液,不仅能够诱杀蚜虫,而且也能诱杀青叶蝉、金龟子、卷叶蛾、食心虫、桃蛀螟等其他趋甜性的多种害虫。操作方法如下:按照红糖、白酒、醋、清水1:1:4:16的比例配制;配制时,先把红糖和清水用锅煮沸,倒入醋后停火冷凉,然后再倒入白酒搅拌均匀,最后倒入盆、灌、瓶内(糖醋酒溶液量占容器的一半),最后把盛有糖醋酒溶液的容器均匀摆放在蚜虫比较多、比较活跃的地方进行诱杀,一般30-50平方米一个即可。

7、利用黑光灯诱杀蚜虫

蚜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可以通过在绿地中蚜虫活跃处放置黑光灯,以此来诱杀蚜虫。

8、巧用天敌防治蚜虫

病虫害都有惧怕的天敌,蚜虫也不例外。对于蚜虫来说,草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蛤、食蚜蝇及蚜真菌等,都是能够消灭或控制蚜虫的天敌。在防治蚜虫管理,如果蚜虫基数不是非常大时,可以通过释放或者保护这些天敌,以此来达到灭杀蚜虫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注意少用、轻用或不用农药,并且一定不可过量使用或者是使用高毒性农药。

蚜虫的最佳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方法)(4)

9、喷施化学药物防治蚜虫

在化学防治蚜虫方面,目前市场上防治蚜虫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但大家在喷施药物时,一方面要注意交替使用药物,避免长期单一用药,重点喷植物的叶背、嫩叶、嫩芽、嫩稍等处,同时打药时要打足药液(以叶尖滴水为佳),保证喷雾细致均匀、不重不漏,如果有需要最好配合有机硅等助剂来提高药物防治的效果,如果第一次防治效果不佳,可以隔7-10天后再喷施1次。

防治蚜虫的常用药物如下:20%氟啶虫酰胺、20%氟啶虫胺腈·吡蚜酮、40%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46%氟啶·啶虫脒、10%吡虫啉、50%抗蚜威、2.5%溴氰菊酯、20%甲氰菊酯、50%马拉松、1%苦参碱、25%吡蚜酮、1.8%阿维菌素、1.5%除虫菊酯、25%氰·锌乳油等,大家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作物的类型灵活选择使用。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欢迎关注:叶歪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