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师徒四人唐僧凭什么当领导(西游记中的唐僧绝非一无是处)
《西游记》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台词是:大师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
《西游记》出现频率最多的描写是:唐长老一时唬得体似筛糠,真魂出窍,叫苦不迭。
《西游记》出现频率最多的场景是:唐长老念起紧箍咒,那行者吃痛不已,连声求饶。
以上的台词、描写和场景,解读起来,无疑就是唐僧很无能,唐僧很胆小,唐僧很糊涂。
这种解读已经在读者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记,似乎千真万确,似乎牢不可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有的解读都未必绝对正确,也未必牢不可破。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对唐僧的解读绝对准确么?我们是不是冤枉了唐僧?
随着读者年龄增长,经历加深,曾经的解读无疑会被打破,曾经的认识无疑要有改变。
少年时读《西游》,读的是神话,青年时读《西游》,读的是热血,中年后读《西游》,读的是社会。
少年时看唐僧,是一个可怜虫,青年时看唐僧,是一个糊涂蛋,中年后看唐僧,是一个精明鬼。
唐僧的确被我们误读了,被我们冤枉了。事实上他是一个好领导,是取经团队的绝对灵魂,是西行大业的坚定核心。
信念坚定,初心始终不改
唐僧的信念坚定是无人能够质疑的。西行路漫漫,艰险丛生,磨难重重,唐僧接下这个使命之后,就抱定了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决心,形成了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定力。当他孤身离开长安,踏上西行之路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恐惧,也没有任何退缩。
《西游记》书中说,由大唐到灵山,有十万八千里路程,一个人前行,很难确定要用多少岁月,要走多少坎坷。但是,唐僧不以路途遥远为惧,毅然决然踏上西行之路。
一路西行,纵然有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开路,有同是天神下凡的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左右,也难以将九九八十一难顺利解决,被妖怪抓走的戏码始终上演,但是唐僧依旧秉持着取经的决心不变,就是死也要死在取经的路上。
相比之下,猪八戒法力不错,手段也甚是高强,但是动辄吆喝着散伙,回高老庄。这就是初心是否纯粹,意志是否坚定的两极化反应。
妖魔鬼怪纵然可怕,因为生死悬于一发,但是女菩萨的柔情蜜意更是难缠,因为这是对初心和定力的终极考验。
英雄难过美人关,男儿一怒不为红颜。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初试禅心的时候,师徒四众面对的是倾国倾城的风情万种,猪八戒完美地沉陷于此,而唐僧心志如铁,不为所动。
女儿国的考验和挑战更大,一方面是女儿国国王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方面是举国之富贵和无上之威福,唐僧再度彰显了自己的钢铁意志和磐石定力。
唐僧的信念和定力,决定了取经团队的前途和方向。
恩威并施,带兵手段高超领导的职责是把方向,定盘子,想主意,用干部,高明的领导必然把主要精力用在这些方面,只有不高明的领导才会自己冲锋陷阵,与部下争功,和部下争名。
取经团队虽然人员不多,但是很不好带,而带好团队决定着取经大业的命运和成败。
唐僧首先做的是当好领导,稳住大局,打仗的事交给手下,自己绝不去表现自己,更不打算抢一个英雄好汉当当。这保证了取经团队的核心安全,进而保证了分工有力,运转有效。如果唐僧自己充英雄,扔下团队,冲到前线,结果必然是让对手擒贼先擒王。
唐僧对两个极有个性的徒弟采取不同的办法去磨砺,去培养,做到了因材施教,因能使用。
《西游记》中,我们经常看到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甚至两度驱逐师门。我们当年曾经为此耿耿于怀,为孙悟空鸣不平。事实上,我们没有唐僧的心机,也没有他的手段。
孙悟空这样的能人,永远是一个团队最能打的精英,但是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主意,有个性,有脾气,对他们最厚重的呵护和成就,就是磨砺其性格,打磨其锐气,规范其行为,收敛其傲骨。唐僧对孙悟空的用心最为良苦,栽培也最为深沉。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阶段,尤其是自己也成了孙悟空一样的人才的时候,才能深切领悟得到。
唐僧始终在打磨孙悟空的性情,但是在使用上,绝对将其作为主力,作为中流砥柱。孙悟空最终成为斗战胜佛,绝对不能抹杀唐僧的造就之恩。
反之,对猪八戒,唐僧虽然宽纵,却始终不予以重任,这种态度和导向,既耐人寻味,又需要后来人学习。在职场上,猪八戒这样的人物,绝非少见,如何使用如何对待,绝对是对领导的考验。维护团结和大局,对这样的人要予以适当的礼遇,但是为了成就事业,形成突破,对这样的人一定要谨慎使用。
唐僧的用人智慧,用人手段,由此可见一斑。无能和傲慢的领导,绝对不会这样高明。
精于权谋,精通人情世故唐僧是个工于心计的人,我们决不能被他憨憨厚厚的表象所欺骗。唐僧也是个戏路广泛的人,我们绝不能被他单单纯纯的形象所戏弄。
首先,对于菩萨和神仙装可怜,以赢得谦虚之名。
遇到菩萨施救,便涕泪连连,感恩戴德,声称没有菩萨慈悲,师徒四个在劫难逃。这既是由衷的感谢,也是刻意的表演,目的无非是引来菩萨的同情和怜爱,在佛祖面前说他唐僧是个知道感恩的人。
遇到神仙搭救,便千恩万谢,顶礼膜拜,声称没有神仙显灵,师徒四个难有作为。这种表演事实上只有一个效果,那就是广结善缘,以为日后之用。
其次,对于妖魔以假象欺骗装迂腐,以赢得慈悲之名。
唐僧师徒经历过多次妖魔幻化的假象欺骗,最为知名的便是白骨精三次幻化,红孩儿和白鼠精各一次的欺骗。当年我们认为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妖魔幻化的假象,而且非常迂腐,固执己见。事实上,唐僧不可能分析出这是一系列的陷阱和骗局。
白骨精的三次幻化,如果说第一次唐僧看不出来,还在情理之中,第二次,第三次,就只能认为他是在装作看不出来了。以他的定力和智慧,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瞒天过海的事,他已经是心知肚明。但是他为了彰显自己的慈悲,而且也意识到结局只是有惊无险,所以一装到底,既表明了自己的慈悲之怀,也成就了自己徒弟的英雄壮举,如此一个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红孩儿变作一个落难的小孩,白鼠精变作一个落难的女子,出现在深山老林之中,对唐僧而言,绝对是小儿科了。他不会想不清楚,然而还是基于向世人,尤其是向佛祖表现自己的慈悲,他选择了佯装受骗。
再次,对于突发的变故装糊涂,以赢得虔诚之名
四圣试禅心,是一个突发事件,唐僧决定装糊涂。如果他表现得很精明,自己虔诚一心的形象一定会大打折扣。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一方面为了教训孙悟空,一方面为了表明自己的虔诚,将孙悟空赶走,从骨子里说,他是在装糊涂罢了。
在小雷音寺的一段经历中,他依旧在装糊涂,这种糊涂其实是给大佬看的。
作为一个被更大领导着意栽培的小领导,唐僧深得其中三昧,把装糊涂这个法宝用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精明所能概括的,而是极度的高明。
当然唐僧还是天选之子,人脉丰厚,这些都是他成就一个好领导得天独厚的资本。
我们误读了唐僧,也冤枉了唐僧,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唐僧致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