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亮剑这部电视剧(亮剑一部你看多少遍都不嫌烦的剧)
转自:Vista看天下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凡是最经典的老剧都是让人百看不厌的宝藏,100个人能读出100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我们邀请大家聊了聊影视剧里的感人瞬间,长在这届年轻人泪点上的那种。
除了耳熟能详的催泪神剧们,有一个名字出乎了很多人意料。它就是——
《亮剑》。
毕竟说起这部国民剧的名字,99%的人最先想到的还是在鬼畜视频里骂娘的李云龙,和他的意大利炮。
直到,所有因为表情包入坑《亮剑》的观众,最后都哭着出来了。
1
“不愧是李云龙”
每一个50后中年男人,都曾在电视重播出现《亮剑》的时候放下遥控器,不管播到哪一集都接着看下去;
而每一个当年拒绝和老爸看中央台的90后,也都转发过“想办法干他一炮”、“你他娘的今天也要元气满满哦”、“老子的意大利炮呢”的表情包。
这不,最近正赶上考研考公的高峰期,晋西北学渣铁三角的“学习,学个屁”,就成了各大“上岸群”里考生互相激励(?)的励志金句。
在15年前创下过央视收视奇迹的独立团男人们,如今又成了Z世代年轻人学习粗口的重要教材(误)。
这样说来,《亮剑》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受众跨越年龄层最广的片子,甚至早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亮学家们活跃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单位的文化宣传墙、弹幕网站的视频、体育军事论坛……
《亮剑》八大经典片段:大彪摔帽、云龙开炮、云飞打鸟、乃超奔跑、宝庆溜冰、有胜阅兵、和尚吃肉、丁伟挨揍
步行街上每天能开十几个帖子,研究独立团的N大经典战役。虽然一个女神都没有,但还是在JRs的“剧王之王”评选里占了一席之地;
B站每天能有10000条弹幕,掰扯李云龙的官配到底是赵刚,还是楚云飞;
甚至当外卖老板都用“有胜阅兵”当起了辣度的标志,你就知道这部剧的国民度有多高。
《亮剑》能引发这么大的影响力,当然离不开一个字——
爽。
泥腿子李云龙作为草莽英雄代表,塑造了中国荧幕上前所未有的一种将领形象。
他外表粗犷野性,嘴上说自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实际上从来不洗脚;
办事不讲原则,结果优先,带着股无视大道理的匪气。
死皮赖脸找人借东西,就是空口套白狼,“咱穷光蛋一个,连老婆都没有,真要有老婆,就拿老婆跟你换五十箱手榴弹”;
而帮他拿下平安县城的战友,找他借东西。连句“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都不说,直接“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不懂军事战略、成天把“炸他娘的”挂嘴边的大老粗,打起仗来倒很对得起二营长的意大利炮。
一会儿能在李家坡一战用三千多颗手榴弹,把老鬼子炸成一块黑炭;
一会儿嚷嚷着要“捅他楚云飞的腚眼儿”。
久而久之,连本来成熟稳重、不怒自威的楚云飞,都开始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下属和山本battle垃圾话。
因为不按白纸黑字的刻板兵法,永远只尊重战场实际情况来打仗,没什么文化的李云龙具有天马行空的作战想象力。
又因为不顾深谋远虑的策略,脑子里全是古道热肠的热血,只要他上了战场就是为弟兄们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地往前冲。
这,才诞生了李云龙流传至今的亮剑精神——
“古代剑客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宝剑。
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狭路相逢勇者胜。
2
男人与男人的浪漫
虽然在咱爸咱爷爷的心里,《亮剑》是部典型的直男爽片。
但放心,它绝对不是个形式主义的抗日神剧。
因为李云龙这位“总能整出新花样”的家伙存在,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部大型革命乐观主义喜剧片。
《亮剑》和其他四平八稳的战争片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当属老李和他的小伙伴们如何相爱相杀。
比如他动不动就用“喝大了”做借口,赖掉楚云飞的装备,一件小事一来二去就拖了一年。
只要能弄到装备打鬼子,个人的脸面那就是“城墙拐弯儿”,简直是电信诈骗界的祖师爷。
不但算计楚云飞,李云龙电话诈骗起来就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为了骗赵刚过来相亲,他打电话给赵刚,谎称自己伤重临终,要和老战友交代后事。
一脸便秘的样子加上虚弱的声音,简直是奥斯卡影帝附身。
成功骗得“缺心眼”的赵政委立刻放下所有工作火速赶来,虽然把李云龙骂了个狗血喷头,但也拿厚脸皮的他没办法,只能去和姑娘相亲。
没想到见了面就一见钟情,不得不说这媒人还挺靠谱。
就像赵政委评价的那样:“李云龙这个人,有时候挺凶,有时候挺憨,有时还很狡猾”。
看似满嘴跑火车的他,但凡遇到正事儿,又满满都是实在人的情意。
虽然李云龙给上级和战友惹过不少麻烦,但又总能带给他们惊喜,让他们恨也不是,罚也不是;
虽然他和楚云飞在战场上是尔虞我诈的对手,但到了共同保家卫国御敌厮杀的时候却惺惺相惜。
而到了关键时候,他对手下的兄弟更是好得没话说。为了信念和胜利,永远背负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压力,因此深得人心。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开炮梗”。
虽然鬼畜界把这段剧情玩坏成了——二战东方战场的转折点,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秀芹格勒战役。
可实际上这背后却有一段悲伤的故事,为了少让团里兄弟牺牲,李云龙开炮轰了自己刚过门就被日军劫持的老婆秀芹。
“开炮啊,李云龙你开炮啊,我秀芹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李云龙,你开炮啊。”
一句“开炮”喊得中气十足,却不知道为这命令李云龙下了多大的决心。
混不吝又满不在乎的血性汉子,直到去了“妻杨秀芹”的墓碑前,才展露出脆弱的一面:
“我咋觉得你躺在这儿,我李云龙的半条命也埋在这儿了”。
是啊,战场上前面是枪林弹雨,后面是父老乡亲,哪容得下他做一点犹豫呢。
可残酷的是,李云龙能用牺牲小家护住弟兄们一时,却护不住一世。
整个抗日战争里,独立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每个战士的离开都带着浪漫英雄主义的味道,让观众为之动容。
骑兵连连长,虎将孙德胜,带着一支铁血骑兵鏖战日军。
在被斩断左臂的情况下,仍独身一人举起马刀,冲向整排敌人,当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
“骑兵连,进攻!”
如果说孙德胜的牺牲,是悲壮。
那么比倒在冲锋路上更让人意难平的,则是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之死。
作为独立团里一把最为锋利的钢刀,忠厚老实、武功高强的和尚是整部《亮剑》里观众喜欢的角色之一。
没想到在马上就要亲眼看到日军投降的时候,他却在去师部送信的路上,被劫路的土匪害到尸首分离。
李云龙一怒之下违命替和尚报仇,派兵攻打了匪窝,被降职成了营长。
收拾行李的过程中,早就习惯了和尚在身边的老李下意识喊完才醒悟,他不会再来了。
“和尚,和尚,去把老子那个……”
于是脸上的表情从茫然、到落寞、再到哑口无言,为的是明明被独立团弟兄视为神,自己却无法给他们周全;
“魏和尚,多好的兄弟,他救过老子的命,都怪我李云龙无能,连自己的兄弟,都护不住。”
也为了明明——大家都是一腔报国热情的七尺男儿,却无法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而感叹。
当年很多观众都表示不能接受魏和尚的死法,连想给编剧寄刀片的心都有。
但细想想现实不就是这样吗?太无奈,太冷血,却又太变幻莫测。
3
不是所有人都看懂了《亮剑》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们总能在不同的年代散发出源源不断的艺术深度,从而和低质量的爽剧区分开。
因此当人们谈论一部老剧的时候,除了直接的笑,直接的泪,被探讨更多的也是它究竟能留下什么。
最直接的,当然是火了十几年的“亮剑精神”。
还记得《亮剑》刚播出的那两年,流行正能量。
很多老板都喜欢用亮剑精神给员工灌输狼性文化,不少中学教室后面甚至都拉起了“逢敌亮剑”的横幅给高三学生打鸡血。
后来李云龙变成了小年轻最喜欢的大叔,他那“爱谁谁”的匪气便又一次得到追捧。
血性是李云龙的标志没错,但《亮剑》的魅力却远不止一句“向前冲”的口号。
回看这部剧你会发现,部队里没有一个形象扁平的“工具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也都是会哭会笑的少年。
比如人见人爱的王有胜。
别看在和敌人面对面持枪对峙时,他镇定自若,击发果断;
可真当部队缴获了一屋子装备,穿着新皮靴看着兄弟部队一个个从面前经过时,他也会露出嘚瑟到合不拢嘴的可爱一面。
这幕让很多观众噗嗤一笑,连小兵形象都如此丰满,别提剧里的一位位主角了。
李云龙身上的衣服是脏兮兮的,脸上落满了灰尘,偶尔还会打败仗,但眼睛里却永远散发着无畏与真挚的光辉。
“就算是块石头,揣在我李云龙的胸口,也该捂热了不是?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
他不懂政治,只搞军事。
从不害怕在战场上流血,只不解于“多少战友没死在冲锋的路上,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他不玩世故,只讲义气。
就算过了战争年代,依然动不动就和人掏心窝子,动不动就要给人家挡子弹。
如果不是因为是太性情中人,也不至于屡升屡降好多次。还是挚友赵刚的话,道破了他身为英雄背后的孤单 :
“你一个人能挡多少子弹,谁又能为你挡子弹呢?”
说出这句话的赵刚,是独立团第一位大学生,也是一个把“理想主义”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的人。
《亮剑》借他文绉绉的嘴,说出了很多小时候的我们看剧时不懂、也与战争片的气质特别违和的“大道理”。
比如他和妻子,孙俪饰演的冯楠相亲的第一面,两人聊的话题就不怎么欢乐,甚至带着些丧气。
在同是知识分子的冯楠眼中,军人是“冰冷的战争机器”,缺少人性的温暖。直到一口一个“自由与尊严”的赵刚触动,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当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或死亡。”
面对冯楠试探性地提问,赵刚毫不犹豫、语气坚定的回答震撼了未来的妻子,也震撼了电视机那头的观众。
毕竟这已经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这句话实在听着太杞人忧天。
实际上,《亮剑》的原著是一本糅合了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的伤痕文学,虽然荧幕里的剧情止于李云龙亮剑精神的论文,但这其实只是原著一半的内容。
而在电视剧的后半段中,也已经能看到编剧在几位主角固执和别扭中,暗藏的种种玄机。
比如李云龙和第二任妻子田雨还没结婚时,另外一位王副军长也看上了当时是女护士的田雨。
王副军长明明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可还是要“从生活上关心”年轻漂亮的小姑娘。
被李云龙毫不遮掩地嘲讽道,“天下太平了,要换老婆了是不是?这是他娘的什么臭毛病。”
新中国成立后,赵刚又对着李云龙骂起了有冒头的迹象贪腐问题:
“现在幼儿园屁大的孩子,就知道攀比,谁谁谁的爸爸官大。”
“这才多久,很多领导干部就忘了,开始堕落了,耍特权了。”
这句大实话就算在李云龙听来,都太敢说了。只能在深夜和妻子充满担忧地叹气,“赵刚太敏感了,不适合留在北京”。
李云龙和赵刚,一武一文,无疑都是战争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被人人钦佩。
可英雄光荣,英雄无畏,有时候真正的英雄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合时宜。
因此我们想念李云龙,想念《亮剑》。
想念的不仅是如今荧幕里少见的非典型英雄,和曾经给一代又一代观众带来的笑与泪;
更是10岁、20岁、30岁再看这部深厚的剧,都能得到一些新的体验——
那或许是人性中永远不会被遮盖的正直善良与博爱,或许是编剧并没有明说的追问历史的野心,亦或许是一群底色悲凉的男子汉在战火中的惺惺相惜。
它们总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属于《亮剑》的光芒。
最后,在还有不到30天就要和2019年说再见的时刻,就让我们用一张表情包结束这篇文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