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孙伯符(孙伯符缘何只封了个)

《三国演义》中常常有这么句话: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即江东这地方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的苦心经营,从中可以看出孙策在吴国建立过程中的功绩与地位,可是为何孙权在称帝之后,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而仅仅追封了自己的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而具有相同情形的司马家族,在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后,立刻追封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晋景王,司马炎代魏称帝,更是追封司马师为景皇帝。同样是一母同袍的兄弟,为啥待遇相差如此之大,本文将为大家探究一二。

说历史的孙伯符(孙伯符缘何只封了个)(1)

时间

首先我们从追封的时间上来寻找些端倪。

孙策死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即孙策死后的近三十年,孙权方才称帝。

司马师死于公元255年,司马昭公元264年封晋王,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于同年代魏称帝,中间相隔时间为十年。

一个是相隔三十年,一个仅仅相隔十年,时间对于情感的消磨自然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是当年围绕在孙策、司马师身边一班文武大臣的消亡。三十年的光景让当年跟孙策一起艰苦创业的大臣几乎消亡殆尽,如周瑜、程普等,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孙权称帝之时,吴国的一班文武大臣都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于孙策几乎就没什么认知,因此自然鲜有人为其追封之事据理力争。而司马师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司马昭封晋王,司马炎称帝仅仅是在司马师死后的十年,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朝中的一班文武大臣上,与孙权称帝时的情形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时间上的间隔的长短是导致孙策未被追封为帝的原因之一。

说历史的孙伯符(孙伯符缘何只封了个)(2)

兄弟感情

两人都是一母同袍的亲兄弟,感情自然都是非常好的,否则也不会传位给自己的兄弟,但是我们详细的捋一捋时间上关系,会发现两人的感情深度还是不太一样。

孙策生于公元175年,孙权生于公元182年,两人相差了7岁,孙策死于200年,此时孙权年仅18岁。

司马师生于公元208年,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两人相差仅仅3岁,司马师死于公元255年,此时司马昭已经47岁了。

除去孙氏兄弟年龄上的差距,以及孙策常年在外的军旅生活,两人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肯定是不到十年的。而司马兄弟则完全不同,两人年岁相差较少,而且一起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与司马家的起起伏伏,可以说两人是兄弟情更兼战友情,而且两人共患难同生死四十多年,其兄弟之情是孙氏兄弟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兄弟之间感情的淡泊也是孙策未被追封的又一个原因。

说历史的孙伯符(孙伯符缘何只封了个)(3)

子嗣

孙策、司马师二人均传位于自己的兄弟,都是因为子嗣的原因,但是深入了解下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不同。

孙策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孙权,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孙绍年幼,而天下正处于乱世,且孙氏对于江东的统治并不够稳固,因此为了保证乱世之中孙氏对江东的统治,他选择了传位于有能力带领江东前行的孙权。设想一下如果孙氏此时已经统一中国多年,且国内处于和平年代,孙策传位于孙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少,却非常有可能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孙绍。

反观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的情形则大不相同,司马师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跟一个养子,虽然同样是处于乱世,同样是为了司马家的统治稳固性的考量。但是可以想象即使是处于和平年代,在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之大的。至于传位于养子,这个可以从刘备养子刘封的经历中略见一斑,总之传位于养子的可能性非常之小,除非像魏明帝曹睿那种特殊的情形。

两种不同的情形,会牵涉出一个古代封建帝位继承制的问题,封建帝位的继承讲究的是父死子继,如果说兄死弟承,那么当弟弟死了,皇位应该传递给谁呢?此时哥哥的儿子、自己的儿子都是有继承权的,这样难免会造成子、侄之间爆发皇位的争夺战,这可不是简简单单两个人或一群人之间的争斗,而是两股势力(哥哥的旧臣与弟弟的旧臣,以及某些为满足自己私欲之人)之间的争斗,是非常容易动摇国本的。而且当时吴国正处于三国争霸的乱世,还容易引入外部势力的干预,很容易导致江东基业的倾覆。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危言耸听,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此时是孙权之孙孙皓为吴国皇帝,孙绍之子孙奉被人谣言要称帝,后被孙皓诛杀,此时都已经孙家第四代了,尚且有人认为孙策之孙当为皇帝,更不要说孙策之子孙绍了,如果孙权追封孙策为帝,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因此基于统治稳固的的考虑,我认为是孙权未追封孙策的最重要原因。

说历史的孙伯符(孙伯符缘何只封了个)(4)

总结

上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孙权为何未追封孙策的原因,并与司马兄弟进行了对比,下面我们对着三个原因按重要性进行总结:

  1. 为了统治的稳定性,如果对孙策进行追封,将会有人认为孙策的后代更具有皇位的继承权,将会导致国家内部的斗争,从而动摇国本。
  2. 孙权称帝距离孙策死亡的时间太长,鲜有孙策的旧臣站出来为孙策据理力争。
  3. 孙策去世太早,两人年纪相差有点大,导致兄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厚。

其它文章:《三国演义》小人书08-小霸王孙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