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5号火箭首飞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及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

长征5号火箭首飞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及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1)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6日和8日,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已经依次返回着陆。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是我国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的试验器。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是通过降低飞船降落速度的方式来降低与大气层摩擦造成的高温,可以降低空气对返回舱的伤害,利用基于空间充气展开、柔性防热、复合材料等新技术,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空间货运返回舱,可能是下一代返回舱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这项试验对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到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实验成功。

我们先简单说说材料吧,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天然材料、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等。其中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的简称,由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记忆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的统称;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等。

然后说说“充气”的原理,其实就是实验舱进入大气时,外壳层充满氮气,充气后有助于飞速下降时逐渐放慢速度,对舱内材料起到保护作用。我们可以从汽车充气气囊的原理进行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叠氮化钠用作汽车安全防护袋的气源,即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钠作为气体发生器的主要原料,紧急刹车时,叠氮化钠分解或与其他成分反应,立即进行充气,保护司乘人员。其产生氮气的原理主要有:叠氮化钠 氧化铜→氧化钠 氮气 铜;叠氮化钠 二硫化钼 硫→硫化钠 钼 氮气;叠氮化钠 硝酸钾 二氧化硅→硅酸钠 硅酸钾 氮气。总的基本反应原理是:叠氮化钠→钠 氮气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面向我国空间站运营及未来载人探月需求而研发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板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本次飞船试验船飞行2天19小时,对飞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另外,首次成功完成太空“3D打印”,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本次任务中所用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际航天器结构的主要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优良特点,这对未来发展空间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大意义。

长征5号火箭首飞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及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2)

一起“涨涨姿势”吧:

1.2020年5月,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的试验船圆满完成任务,所用柔性材料和3D打印材料均为( )

A .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有机合成材料 E.天然材料

2.在一定条件下,叠氮化钠→钠 氮气,此化学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F.中和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