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

十一、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

嘉祐六年(1061)贡举的授职条例是这样的:

《宋会要辑稿·选举二》记载:嘉祐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王俊民为大理评事、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第二人陈睦两使幕职官,第三人将作监主簿王陟臣为太常寺奉礼郎、签书高邮军判官厅公事,第四人任贯、第五人黄履并为试衔知县,第六人已下明、九经及第并为试衔大郡判司、大县主簿尉,第二甲至第四甲并为试衔判司簿尉,第五甲并诸科同出身,并守选。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1)

殿试

一、状元王俊民

王俊民(1036-1063年),字康侯,莱州招远人。嘉佑六年举进士第一,初授大理评事、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传说,宋仁宗诏从王安石之请,王俊民为第一。现今招远魁星路、魁星楼(状元阁)、状元街、状元头村,都因状元王俊民而得名。因其科举夺魁,所以又被称作“王魁”。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2)

获状元不久,王俊民为应天府发解官,得狂疾,未久而殁。在《拓异志》中,作者写道:王魁因为之前招惹了一个女人,等他中了状元以后就要把她赶走,女子不从,愤而投井自尽,然后化成厉鬼来找王状元索命,所以他缠绵病榻不久就死去了,说这就是“报应”!他是死后被编排数百年的一位状元郎。无甚事迹记载。

二、榜眼陈睦

陈睦,字和叔,一字子雍,兴化军莆田县人,陈动之之子,徙居苏州吴县。嘉佑六年登进士第二人(榜眼),授两使幕职官。兄陈侗,嘉祐二年(1057)与王观、苏轼同年进士。天圣八年(1030)王拱辰榜伯父陈说之、父亲陈动之兄弟同年登第。

陈睦登第后不久任潭州知州;熙宁三年(1070),任秘书丞;召试,授集贤校理;出为两浙提点刑狱,拜监察御史;累迁史馆,改鸿胪卿。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以起居舍人与左谏议大夫安焘,出使朝鲜半岛的高丽。他们在明州(今浙江宁波一带)造两舰,一艘名为凌虚致远安济,一艘名为灵飞顺济,皆称作神舟。自定海起航,向大洋驶去。

这是自994年宋丽中断来往以来,宋朝第一次向高丽派出使团。高丽非常重视此次宋使的到来,特地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宋使抵达高丽后,高丽政府派出重臣迎接,一路陪护到国都。安焘完成使命回国时,高丽国王附上表章,表示对宋朝皇帝友善的感谢;并且告诉宋帝自己患有风痹病,希望宋朝能够支援医官和药材。

回来时,国人欢呼出迎。宋徽宗把袍笏玉带赏赐给他们,对安焘、陈睦褒奖有加。招待他们住在皇帝行宫,名为顺天馆。

第二年秋天,宋神宗回信表达了对高丽国王的关心,并派遣以王舜封为首,由宋朝的宫廷医生组成的使团入丽,同时携带100多种名贵中药材为高丽国王治病。此后,宋丽双方友好往来不断。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3)

开封府

陈睦后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移知潭州,卒。有词《沁园春·小雪初晴》《清平乐·鬓云斜坠》传世。

《沁园春·小雪初晴》

小雪初晴,画舫明月,强饮未眠。念翠鬟双耸,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密意虽具,欢期难偶,遣我离情愁绪牵。追思处,奈溪桥道窄,无计留连。

天天。莫是前缘。自别后、深诚谁为传。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两心长在,须合金钿。浅淡精神,温柔情性,记我疏狂应痛怜。空肠断,奈衾寒漏永,终夜如年。

《清平乐·鬓云斜坠》

鬓云斜坠。莲步弯弯细。笑脸双蛾生多媚。百步兰麝香喷。从前万种愁烦。枕边未可明言。好是蓝桥再渡,玉蓖还胜金钿。

三、探花王陟臣

王陟臣,字希叔,宋州虞城县(今商丘虞城)人。出身于进士世家,父亲王洙,与王惟熙进士同年,是状元王尧臣的堂兄、藏书家王欽臣(约1034—约1101年)的四弟。嘉佑六年,以命官锁厅试,中进士第三人(探花),由将作监主簿转任太常寺奉礼郎、签书高邮军判官厅公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官检正中书吏房、刑房公事,权发遣两浙路提点刑狱;四年,为度支判官;哲宗元祐二年(1087)为尚书右司郎中。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4)

兄王钦臣像

有诗《送程给事知越州》,同题诗有多首,也是一首唱和之作。题中的“程给事”为王惟熙同年程师孟(1015一1092年),字公辟,苏州人。仁宗景枯元年(1034)登进士第甲科。神宗熙宁十年(1077)十月,以给事中充集贤殿修撰知越州。任上两年余,办了不少实事。

四、传胪任贯

任贯,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六年(1061)进士第四,为试衔知县。留有诗句:一岩冷落高宗雨,满洞清凉吉甫风。

五、第五人黄履

黄履(1030-1101年),字安中,邵武军故县(今福建南平邵武)人;其岳父沈括、女婿吕惠卿。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5)

黄履

黄履与宰相蔡确、知枢密院事章惇政见一致,私人友谊也深。为了使王安石变法得以实现,他和变法派一道对保守派进行不懈的斗争。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赵顼死后,高太后当政,司马光入朝为相,保守派再度控制朝政,变法派遭到排斥,蔡确罢相、章惇免职,黄履受牵连被贬,以龙图阁直学士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病死,19岁的哲宗赵煦亲政。次年四月,哲宗下诏,改元祐九年为绍圣元年,决心继神宗法度,继续推行改革,便启用章惇为相,黄履也随之入朝复职御史中丞。变法派在哲宗支持下,再度掌握朝政大权,便展开对保守派的反击。绍圣元年(1094)七月,黄履上疏,“极论吕大防、刘挚、梁焘垂帘时事,乞正典刑”;又论司马光变更先朝之法叛道逆理,哲宗追夺了司马光、吕公著死后所赠谥号,毁所立碑;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等人,随之贬官。

他与王觌同朝为官,治政理念不尽相同。其女婿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元丰年间他做到参知政事;最初是由王安石举荐,到后来与王安石反目成仇,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元祐年间,吕惠卿及其弟吕升卿多次被王觌弹劾罢免。

元符初(约1099),黄履拜尚书右丞,遇正言邹浩反对章惇请立刘妃为皇后,他为之鸣不平,被降职知亳州(今安徽亳县)。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赵佶即位,召黄履为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复拜右丞。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

六、省元江衍

清朝江宁府出了几个状元(如皋王惟熙11王惟熙三任贡举考官的那些进士)(6)

江衍

江衍,字巨源,金华兰溪太平乡元潭(今游埠镇中洲)江家人。仁宗嘉佑六年(1061)礼部试考了个第一,省元(会元);殿试最终排名甲科十一名。官山阴、鄞县主簿、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兼秘阁。神宗熙宁六年(1073),迁庐州观察推官;元丰六年(1083),为京西转运判官,官至四川提举。娶孙氏,封长安县君,合葬保定兜率寺前西门。

当地方志记载,悦济浮桥,始建于宋熙宁五年(1072),由江运使江衍倡建,初时为50节,后增至66节。横跨于金华兰溪市区兰江之上,是连接古城到中洲公园的水上要道,再由中洲公园通往溪西的辅济浮桥可以过江,这是兰江两岸往来的重要通道。元、明两代,由于战乱和洪灾的影响,曾几度兴废。至明正德四年(1509)又重新建造,设木船80艘,用铁链连系,上铺木板。此后屡废屡修。

他的诗词留存两首。

词《锦缠绊》亦作黄钟宫:

屈曲新堤,占断满村佳气。画檐两行连云际。乱山叠翠水回还,岸边楼阁,金碧遥相倚。

柳阴低,艳映花光美。好升平、为谁初起。大都风物只由人,旧时荒垒,今日香烟地。

七律诗《和孔司封题蓬莱阁》:

巍据龙蟠最胜山,神仙琳馆落人间。

差差万井庭阑布,矗矗群峰屏障环。

入座湖光浮荡漾,俯檐云影遇斓谝。

登临自有飘然思,便觉身同白日闲。

同时代的同题诗,有多人多首,均为唱和之作;题中的“孔司封”,为孔延之。熙宁四年(1071),曾以尚书司封郎中知越州军州事、浙东兵马钤辖,此时此地所作不少唱和越州(绍兴)蓬莱阁的诗。其子文仲、武仲、平仲与王观、王觌为友。

另有同时代作者冯山的诗作:《送江衍巨源提举赴阙》

潼川昔迎公西来,益昌今送公北回。常平使者岂公志,远地久淹经济才。

三年风绩不胜颂,欲别有赠心胸开。江阳夷蛮互雠格,边将生事惊风埃。

连兵巨费久乃定,得失未可相偿陪。去秋西师出四路,欲举夏寇除根荄。

精强挽运一蹉跌,十存四五良可哀。河南数州入封略,恶土弃壤如尘灰。

传闻敌气渐衰弱,阃外复委将军裁。借将贺兰作都护,戍守尚恐难栽培。

况今秦人极疲敝,菽粟贵重如琼瑰。诸军零落气未振,肯听号令传风雷。

看唐南诏吐蕃传,往往因循成祸胎。太上神明照幽隐,广谋博访无嫌猜。

近臣从容合公议,忍使汉地生蒿莱。每思一饭三四起,感慨与语何人哉。

会公还朝方进用,不侍讲殿归霜台。泸南关右饱闻见,讵肯戏笑随童孩。

对扬上前苟可道,愿持此语排奸回。平生磊落致君意,岂虑言出为身灾。

从“不侍讲殿归霜台”来看,江衍从西川路所属的提举常平职位回到朝廷,任职御史台。

冯山(?~1094年)初名献能,字允南,普州安岳茗山镇(今四川安岳龙台镇)人 ,北宋南宋之交的宰相冯澥之父。嘉祐二年(1057)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绍圣元年(1094)卒,以子贵,追赠太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