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水库里有巨物鱼吗(广东矿坑出现入侵)
钓鱼是一项让人身心都得到放松的运动,不少人甚至为此而着迷,见到有水域便想抛上一杆。对于钓鱼人来说,封闭的水域算得上是绝佳的钓鱼场所,因为这样的水面往往比较风平浪静。
在广东地区,有许多因为早些时候开矿所留下来的矿坑,日积月累不断蓄水变成了水库。
按道理说这些矿坑水库属于后天人工形成的,而且相对独立,是没有鱼苗的,可久而久之便“长”出了鱼,数量和种类还不少。
封闭水域日子久了出现鱼,在我国民间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人们并没有当回事,不过广东一位钓友的发现却让人充满疑惑。在广东一个废弃的矿坑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垂钓,然而在所有的渔获里面,人们发现了一些“怪鱼”。
这种鱼体型较大,平均在一两斤左右,体近梭形,通体焦黄,头部扁平,腹部圆润,腹鳍、臀鳍、尾鳍带有红色,跟我国的黄河鲤有些相似。根据一些资深钓友判断,这种鱼应该是泰鲮,并非我国原产物种,而是属于入侵生物。
问题来了,废弃矿坑几乎与外界江河隔绝,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凭空出现的鱼”并非凭空出现
在自然界里,如果一片地区蓄水久了,大概率就会出现鱼,虽然现象很常见,但知道鱼从哪来的人却甚少,因此也传出了许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这些凭空出现的鱼是自然长出来的,就像一块地荒废了许久,会自然长出许多杂草藤蔓一样,水里也会慢慢“长”出鱼。
从表面,二者似乎相似,但背后的原理却大相径庭。土地荒废久了会长出杂草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地里本就有杂草的根茎,或根茎从旁边的土里蔓延而来,要么就是植物的种子随风飘落至此处进而生根发芽。例如蒲公英,被风吹散之后,其种子就能散落四处。
鱼是不会凭空出现的,虽然初始的地球环境下并无生命,所有的生物都源自于无机环境,但水里的鱼却不可能是从土里或水里“长”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非生物形式到鱼类的进化过程,大约是20多亿年,而从水域形成到有鱼出现,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绝不可能是新诞生的物种。
另外,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在之后的演化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物种,占据地球上的全部生态位,以达到阻止其他生命诞生的目的。
独立水域里出现的鱼,都是地球上已经存在的鱼,也恰恰说明了这点。
鱼打哪来的?
既然鱼不可能是从无机环境下新诞生出来的,然自然环境下又确切存在独立水域凭空出现鱼类的现象,那这些鱼的出现,势必会有某种途径,而这种途径究竟是什么呢?
民间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大致意思就是说鱼卵对环境变化的耐受力极强,即便是在恶劣环境下也能存活很久,直到环境重新变得适宜之后,它们便会重新被“激活”,从而孕育出鱼类。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很不靠谱的,即便是耐受力很强的部分鳉鱼鱼卵,在干旱的环境下进入休眠期,但也能坚持几个月的时间而已。绝大多数的鱼卵,只能在水里进行气体交换,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便会死亡。
狂风暴雨自然因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天上下鱼”的景象?一些独立的水域出现鱼,极有可能就是跟这种现象有关。
在澳大利亚、美国、泰国等地方,都确切发生过天上下鱼的景象,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鱼,基本上都是因为龙卷风而被吸上去的。
它们随风在天上飞舞,转移到别处,一旦风力减弱,所获得的上升力不足,这些鱼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如果恰巧掉落在水域里面,这些鱼就能在此处安家。
多数鱼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即便成活的只有几条鱼,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发展出大量的鱼苗。
除了被龙卷风吸上天再掉落下来,暴雨的“搬运”能力就更简单粗暴了。如果某地连日下暴雨,水位便会快速上涨,一些原本独立的水域,当河水漫过之后,便会与江河相连,这样就会有不少的鱼顺着暴雨,进入水域。
等到水位下降,独立的水域与江河断开联系,这些鱼也被困在了这里,繁衍生息。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离江河不远的池塘,像一些废弃的矿坑,本身就处在山里,与江河相去甚远,所以不太会是这种情况。
鸟类无意携带
除了狂风暴雨等自然因素之外,一些水鸟携带鱼卵,也是鱼类扩散的重要方式,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这种方式是鱼类扩散的最主要原因。
水鸟以一些水生生物为食,它们在浅水里觅食,有时无意将一些鱼卵沾到羽毛上,而水鸟的羽毛相对湿润,有利于鱼卵存活。
当水鸟从一片水域飞到另一片水域时,携带的鱼卵就有可能散落在另一片水域里,从而孕育出鱼类。
在世界范围内,由鸟类引起的生物入侵现象并不罕见,尤其是一些植物种子,经候鸟消化系统过后,依然能够生根发芽。
鱼卵有没可能经鸟类消化道之后,依然有活性呢?答案是有可能的,而且早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根据《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报道,科学家用两种鲤鱼的500多枚鱼卵,分别喂食了野鸭,之后在野鸭的粪便中,发现了18枚依然完整地鱼卵,其中12枚胚胎明显存在,之后更是将3枚鱼卵成功孕育出了鱼。
这些年里,不断有科学家发现,鱼、小龙虾等水生生物的扩散,鸟类无意携带占了重要的比例,封闭水域出现鱼类,它们功不可没。
人为放生
泰鲮也叫南亚野鲮,是一种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等地方的鲤科野鲮属淡水鱼类,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因其抗病能力强,生长极快,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而被大量饲养。
后来扩散到珠江流域,又因珠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泰鲮生长,所以在珠江,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
由于养殖泰鲮效益可观,所以在广东一些地区,泰鲮的养殖早已产业化,多数水域里面,也出现了泰鲮的身影。
水鸟携带了泰鲮的鱼卵,扩散至废弃矿坑水域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相较之下,我认为人为放生的概率可能性更高。
“放生”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在民间早已广为流传,不少人在一些传统节日或重要的日子里,也喜欢购买一些动物,带到野外放生。
关于“放生”,有段时间网上也闹得沸沸扬扬,究其根本,无非就是缺乏专业知识从而闹出了笑话。比如将陆龟丢在水里,将黄鳝放在深水区里,都是不可取的。
泰鲮在广东地区并不难购买,在一些江河里也容易钓到,相较之下,人为放生比靠水鸟携带鱼卵无意传播的概率要大多了,因此这废弃矿坑出现入侵“怪鱼”的原因,多半是人为放生。
泰鲮生长速度快,个头大,对于钓鱼人来说,是理想的垂钓对象,放生几条就能将一潭死水的矿坑变为理想的垂钓场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