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用一个陀螺仪平衡造车与互联网)
最近,一辆叫做凌云的两轮自平衡车频繁的刷屏,不过对于 geekcar 来说,它是「老朋友」。当所有人都在关心这辆车什么时候量产时,我们好奇的是,半年没见,凌云这个项目有了哪些新变化?他们过得怎么样?
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北京亦庄的云基地,和创始人祝凌云聊了聊。他们的办公室里,那辆外形科幻、频繁曝光的白色两轮车安静的停在一边。我们上一次在这儿试驾它,还是 2014 年底的时候。不过,由于材料老化,现在它已经处于退役的状态,当初他们用一百多万做出了这辆车,用来验证概念。
漫长的量产之路
在那辆车的不远处,就是凌云最新研发的原型车。我们去的时候,这辆车刚好在验证陀螺仪的平衡能力,祝凌云用力踹了一脚车身,很稳。对于凌云自平衡车来说,陀螺仪就是他们的核心技术,在这辆原型车的后半部分,硕大的陀螺仪不停的运动着,来保证车子的平衡。祝凌云说,这个后期一定要缩减体积。
车子的后轮带有 75kW 的轮毂电机,三组共六根粗壮的线缆连着它,「这是冷却水管」、「这个连的是控制器」……祝凌云挨个给我们讲这三组线的用途。未来,前轮也会装上同样的电机。
他说,这辆车的研发费用目前已经到达了三四百万,核心的陀螺仪,加工制作就花了几十万。但他们对目前这代产品的体积并不满意,正在研发下一版本。
我特别仔细的看着这辆车,虽然我并不怎么懂。不能否认的是,面对它,我很容易产生对技术、对工程的崇拜甚至尊敬。
而且,在此之前,其实我对他们的进度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之前游侠的发布会让很多人都对小团队造车产生了质疑。
所以我想,用实物打脸的效果一定很棒。
目前凌云的团队大约有 15 人左右,我问他,人家黄修源 40 人左右的团队造车都被骂的很惨,你们只有 15 个人,怎么破?
他说,除了核心技术之外的车辆研发工作,主要选择外包给更专业的团队,凌云负责提出需求以及对接调整,这样能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源,少走弯路。不过,即便是这样的研发思路,祝凌云也认为一路上都是坑,造车难度可想而知。
和「游侠汽车」一样,凌云也被看做是互联网造车的代表之一。但他不想给自己贴上「互联网」的标签,他觉得自己现阶段更接近传统造车行业,不断「进坑」的经历,也让他对造车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他说:「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打造出可靠安全的平衡系统、扎实的底盘和悬架,以及强劲的动力系统。」
不过他也并不排斥互联网这个概念,他把硬件看做一个平台,开放平台就能融入互联网和车联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平台搭建好。比如,他们不会自己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反而更期待与相关技术提供商合作。
目前,无论是车身体积的精简,轮毂电机的研发(由于市面上没有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他们选择自主研发)等等,他们要面对的问题太多太多,能够按照计划把车做出来是最大的难题。能不能做成,一切还都是未知。
明年三四月份,祝凌云计划发布功能完成度接近量产的样车,并且准备参加北京车展。之后,他们才会逐步考虑量产的事,这个时间节点初步计划在 2019 年。
如果计划顺利,凌云还会在明年底推出一辆性能车,百公里加速 3 秒以内,也不排除冲击 2 秒的可能,算是把吹过的牛逼实现。
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我们还见到了一个还未安装的喷气发动机,祝凌云想要把这个安装到自行车上(之前有过一辆已经报废了),让大家都体验自行车超过 100km/h 的快感。或许也只有对技术的狂热,才能支撑过这么长周期「枯燥」的造车过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最近一段时间,大量媒体都在对凌云进行报道,这不是祝凌云的初衷,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很多事情不得不做。也许一开始造车是出于兴趣和理想,但是在这个一步一步被推着走的现实里,作为一个狂热的技术派,他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团队发展和投资人利益等问题。
虽然「火了」,祝凌云还是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决定造车之前,几乎 10 年的时间里,他都是自由职业者,做过培训、做过手机,也研发过独轮车,但都没和技术分开。现在做凌云车,他自己说「比以前更累,一点也不自由」,但是问到他是否后悔,他说不会。
和游侠的舆论反馈相比,大家对于凌云项目的评论要正面很多,可能是因为那个科幻的概念车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凌云处于一个四轮汽车之外的领域。前面是否有「老大哥们」看着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行业及社会舆论的导向。
凌云的办公桌,远处是他们做的平衡车原理模型
祝凌云说,虽然两轮平衡车的技术在一百多年前就完善了,但限于当时的科技环境,很难量产。而现在有了精密的电机电控技术,才给量产提供了可能。
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两轮汽车的前景,毕竟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失败或成功都有可能。我们最后也问他,万一凌云做不成怎么办?
祝凌云的心态倒是不错,用他的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认为两轮车会是未来交通的趋势之一,就算凌云项目不成功,也算是做过这些产品的「先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GeekCar 极客汽车 (GeekCar)& 极市 (geeke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