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庞统要投刘备(解析庞统为何先投周瑜)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 [第54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54回 刘备谋蜀(中)
刘备这边本来就有取益州之心,现在能被刘璋请进去,又有张松、法正前后来交底,机会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了,然而刘备还是很犹豫。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一个人——庞统。之前说过,庞统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那么作为襄阳人的他是什么时候投奔刘备的呢?答案是周瑜病故之后。
之所以要等周瑜病故,是因为演义没有告诉大家,庞统是在周瑜取南郡之后,才出来为官的,最初的职位是周瑜的功曹。功曹是负责选用人才、考察记录业绩的官吏。周瑜为之安排这样一个职位,是因为这位凤雏先生有识人的能力。
三国中另一位识人者,是以月旦评而闻名于世的许邵。许邵这个人评论别人的特点是保持客观,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比如被曹操逼着要评价时,给出的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关于这句评价,也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说法。不管哪句为真,许邵都是用的两分法来做评价。
庞统则不然,是只说别人的长处,而且是把别人夸成一朵花的那种。听闻的人往往会觉得言过其实(有那么好吗)。时人不解,就有人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庞统的回答是:如今天下大乱,正道渐衰,好人少而坏人多。想要端正民风,匡扶正道的话,不把值得赞誉的人说得完美点,他们名声就不足以让人去仰慕和仿效。这样的话,愿意走正道的人就会更少。现在选拔十个人就有五个不合标准,但总归还可以有一半人能用。用这件事向世人推行礼教,让有志者有个目标自我激励,难道不好吗?
这番话不仅有千金买骨的意思在里面,与当代舆论导向和教育的一些理念也是相合的。这倒不是说许邵有一说一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过庞统的这种做法,显然在立意上要高上一筹。他品评人即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快,更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能力,而是从战略层面希望引导社会风气。以此来说,庞德公将之评为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并没有过誉。
周瑜病故后,庞统随同送丧至江东,而诸葛亮是没有如演义中那样去东吴吊丧。当然,庞统此时还不是刘备的属下,是以周瑜下属的身份去的,更准确说是去“送丧”。江东士人多听闻过他的大名,临回荆州的时候有很多人前来送行,请他品评自己。虽然在东吴人气很高,但庞统回去还是转投刘备,被任命为耒阳县令(湖南省耒阳市)。结果上任后不理政事,还被罢了官。也并没有如演义中那般,半日内断百日之积案,向前来罢免他的张飞证明自己。
庞统做不好县令,或者说不想做很好理解。庞统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有辅佐帝王之才,跟他齐名的诸葛亮在刘备这里可是“军师中郎将”,简单点说就是军师,心中不服是人之常情。刘备一开始没有重用庞统,多少就让人有些不解了。演义给出的说法是庞统故意不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所以才被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县令。然而刘备在襄阳日久,即知卧龙、水镜,没有理由不知道凤雏之名。
真实的原因是刘备觉得庞统一开始没选自己,而是选了周瑜心里有气。前面说过,刘备在荆南站住脚后,江北的刘表故吏和荆州的有识之士大部都投奔刘备,这事让东吴方面都很无奈。结果庞统作为荆州士人的代表人物,却反而投了周瑜。周瑜对刘备的不屑,后者心里是十分清楚的。庞统的这个选择,客观上会让刘备认为自己在对方心目中不如周瑜。现在周瑜死了,再来选我这个备胎,换作你是当事人会做何感想。
大乱之时,谋臣们转换门庭亦是正常之举,只是有了这么层微妙关系,刘备自是怀疑庞统的名声是不是虚的,想一去就得到重视是不可能的。刘备的做法实质是给个机会,让庞统证明下自己的能力。不过诸葛亮和鲁肃向刘备推荐庞统倒是真的。鲁肃听闻庞统只做了一个县令后,赶紧写信给刘备说庞统绝非百里之才,应委以重任。诸葛亮见如此安排同样给刘备写了信,意思跟鲁肃一样。刘备这才召庞统至公安,一番交流之后知道众人所言非虚,遂将之留在身边,与诸葛亮一样同任“军师中郎将”,信任程度不亚于后者。
先投周瑜再投刘备这事,看起来的确不太好。因此演义中把这段隐去,还给庞统弄了个避难江东,顺便在赤壁之战以布衣身份出了个主意的情节。要是看客们知道庞统在荆州先仕周瑜,再仕刘备的做法,估计会和刘备一样,怀疑庞士元的人品。那么,庞统为什么要这样转一圈呢?答案是益州。
庞统这种级别的人,求的都是建不世功勋,没赶上赤壁之战,天下三分初定的功劳就没他了。接下来能影响中央之国地缘政治格局的胜负手,就看三家谁能拿到益州。庞统投周瑜是因为周瑜想拿蜀地。如果东吴不借出南郡,不管周瑜能不能取益州,刘备这边当时都是没可能去的。
以榻上策的规划和周瑜之才来说,东吴取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并非没有可能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刘备给扣住。刘备在重用庞统之后,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庞统。问他周瑜当日写信,要孙权扣下自己的事是不是真的,庞统回答说是真的。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刘备问完问题还加了一句“在君为君,卿其无隐”。意思是你现在是我的臣子了,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必隐瞒。本来周瑜想让孙权扣下自己这事,并不能算是秘密,不然刘备也不会知道。孙权没这样做,周瑜已死,南郡也借了。有这么一节并无损孙刘联盟,各为其主,庞统坐实也不算说周瑜坏话。那么刘备为什么这样问呢?
加上这一句的真实原因,是以庞统之才和他对益州的热衷,让刘备心里感觉扣自己这件事庞统是有参与的。这句话是让他不要有顾虑,吃谁的饭忠谁的事,很正常。不过庞统只说 “有之”两个字,没去说自己有没有份。说到底,君臣相处更多是可以互相成就。庞统无论投周瑜也好,投刘备也罢,都是看谁更有可能完成自己的夙愿。就像张松也不能说是对刘璋个人有意见,转投刘备只是觉得益州和刘备绑定会更有机会。周瑜死后东吴这边的战略有所调整,庞统再想在益州建功立业,刘备是唯一选项。
刘备自是明白这些道理的,见庞统没有再去剖白当日的情形,亦没必要一定要捅破这层窗户纸,让双方感到尴尬。只是叹息道:那时形势危急,有求于人,不得不去,差点就落到周瑜手上了。当时诸葛亮曾力劝我不要去,也是担心这点。真是“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我以为孙权的重心在抵御曹操,一定要依赖我的援手,所以没有怀疑。现在想想,这样带着诚意去险地,真不是万全之策。
做什么事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无非是概率问题。事情按刘备预想的那样发展,不代表诸葛亮说的就是错的。这跟曹操虽取得乌桓之战的胜利,但事后也觉得这件事做得太冒险了,应该用稳妥的方案是一个道理。做主公的人需要一些魄力,做军师的需要谨慎一点,不让主公以身犯险是人臣的本份。
庞统见机会这么好,刘备还是举棋不定遂去进言:荆州已经残破,人口物资都已流散。且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难以成大事。益州户口百万,土肥物饶,才是根基之地。这些道理刘备哪里会不清楚。刘备有刘备的顾虑,我们一直在总结刘备的人设和策略,那么刘备自己认定的人设策略到底是什么呢?
这次答复庞统,刘备算是彻底交了底,刘备的原话是“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翻译过来就是:今天跟我形同水火的是曹操。曹操做事急促,我就宽厚;曹操对百姓暴虐,我就施以仁政;曹操好用诡计,那我就以忠义示人。做法每每与曹操相反,事情才可以成功。我担心的是因为取了益州,而让天下人觉得我是无信义之人,所以不去取益州。
刘备说自己和曹操为“水火”,倒不是说他俩势不两立,而是说二人行事方法截然相反。刘备的做法可与另一句名人名言“越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越要拥护,越是敌人拥护的我们越要反对”来概括。背后的原理是一个人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行事风格这事也无对错之分,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彼此间关系用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来形容更贴切。曹操当然是知道刘备的反向操作原则,也知道刘备能把不喜欢他的人大都吸收掉。所以才会说出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不是闻出点两党政治的味道来了?如果放在美国,让曹操和刘备在两党政治中一决高下,同样能够如鱼得水。
信义是刘备最大的本钱,三大诸侯里刘备的背景是最弱的,弱到身边连个帮忙的血亲乡党都没有。反观曹操、孙坚父子都是大批亲朋故旧支持。背景弱有背景弱的求生之道,这个做法就好比有人传说,一个傻子每次都只在一块钱和五毛钱之间选五毛,大家纷纷去试一样。到底谁是最聪明的那个呢?刘备更不是不知道,地盘就这么多,刘璋那里是最后的选择机会,应该是可以拿一块钱了。但这个人设是他最大的本钱,背了这么久,一下子让他扔掉肯定是要犹豫的。更何况败人品的话,让跟着他的人对自己产生怀疑,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终还是庞统一番话打消了刘备的顾虑。他告诉刘备,大乱之时道义并非只有一个标准。兼并弱小和攻取内政不清的国家,是在仿效春秋五霸之业。完全可以在攻取之后,再厚待前任之君。事成之后,另外封片大的土地与之就是。今天要是不去取,终究还是要为他人所利(潜台词是,不光刘备失了机会,刘璋的下场也不会更好)
中国文化讲究崇古,春秋大国灭小国无数,后世也没人说他们做得不好,反而觉得他们的做法在乱世稳定了局面。用他们来说服刘备是很有说服力的。这里要说说春秋时“灭国不灭祀”的做法。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但这个义你要看怎么说了。春秋总体还是贵族战争模式,要讲求一定规矩。灭人之国后要遵循 “灭国不灭祀”的原则。你把这个国家给灭了,得另外划个地方让人家建国,祭祀祖先和延续香火。放在这件事上就是刘备拿了益州之后,给刘璋换个地方做朝廷封给他的“振威将军”,加以厚待以堵悠悠之口。
刘备的心结一下子就被解开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踏上了西入益州之路。这次入蜀,刘备把老班底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留在了荆州,其中关羽带着孟达镇守南郡,诸葛亮则带着张飞、赵云守荆南四郡。其间还发生了截江夺回阿斗的事件。跟随刘备入蜀的有庞统、黄忠等新附将吏,及一万兵马。考虑到自己是被请进去的,以及荆州所面临的压力,把主力留在荆州是可以理解的。
刘璋不傻,对于可能发生的反客为主现象,并非一点预案没有。在刘璋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所掌控的东州兵,能不能压制住刘备。刘备入蜀之时,共带了步骑一万,刘璋则带了三万人前往迎接,双方在隶属广汉郡的涪县(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大宴了一百多日,以增进相互了解。刘璋如此兴师动众,显然不光是为了表示对刘备的重视,更有示强的因素。
此外,刘备入蜀的路线也是刘璋精心选择过的。由荆州进入益州,长江水道是唯一可以选择的通道。具体路线是由夷陵西入长江三峡,然后溯江南下至时称“江州”的重庆主城区。在这里路线开始发生了变化。刘璋给刘备安排的线路不是继续溯江而上,而是转入涪江。涪江发源于龙门山脉北部,由成都平原之北斜穿盆地腹地,与嘉陵江、渠江相会于重庆市合川区(时名“垫江”),然后穿透川东岭谷于重庆主城汇入长江。
长江是沿着四川盆地的南边缘向东,连接重庆与三峡的。从现代地理认知的角度,长江上游应为金沙江,而当时认知下的江源则是发源于川西高原的岷江。岷江在注入盆地之后,先是通过都江堰工程造就的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然后再南下贴着盆地边缘,在四川省宜宾市与金沙江相会,继续向重庆方向流淌。不管岷江是不是长江的源头,一个客观事实都是:刘备的目的地如果是成都平原的话,应该在过重庆之后,继续溯江而上进入岷江。
然而西川或者说成都平原是整个益州的精华所在,刘璋不可能让刘备驻军于西川。安排刘备走涪江而不是岷江,就是不想刘备的军队进入成都平原,希望溯涪水而上的后者,直抵汉中前线。双方军队相会的“涪县”正位于涪水之北,并不在成都平原范围内。换句话说,刘璋虽然把刘备请了进来,还让沿途官员热情招待,务必让客军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并没有请刘备进入自己的核心地,同时还以数倍于刘备的兵力,客气的点了一下这位盟友。
此外,法正则被刘璋放在刘备身边,一方面帮助管理刘备管理下的蜀军,一方面也是掌握刘备的动态。包括前往南郡相助关羽的孟达,同样也有这层意思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算是结盟的一种常态。就像南郡之战时,刘备让张飞帮周瑜打江陵,又请周瑜拔二千兵马与关羽一起绝北道一样。只是刘璋万万没有想到,孟达和法正已经是刘备的人了。
那么在汉中为张鲁所据,又不想刘备入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刘璋给刘备安排的驻地又是哪里呢?答案是“葭萌”。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葭萌地理上位于龙门山脉的最东端,与大巴山脉相接之地,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嘉陵江即由此而过,进入四川盆地。理论上,刘备的军队可以由葭萌溯嘉陵江河谷而上,直接穿透秦岭进入陇右地区。同时也有道路帮助他东北向进入汉中地区。
为了让刘备尽快攻打张鲁,刘璋可以算得上是个做足了后勤保障工作。葭萌以北的下一个战略要点是白水县,以关为名的话两城分别被称为葭萌关和白水关。在刘备的军队驻于葭萌之后,刘璋把驻于白水的蜀军也调拔给刘备统一管理,使得刘备治下的人马壮大到的三万之众。此外刘璋仅粮草就提供了二十万斛,还有千匹马、千辆战车。其它物资更是难以计数,这让刘备的军队物资特别充足。
然而现在刘备却与他在刘表那边的表现完全不同,在帮刘表屏护北方时,时时想着北入中原的是刘备,拖后腿的是刘表。这次情况完全倒过来了。刘备是建安十八年入驻葭萌,不仅到了建安十九年还不动手。刘璋给刘备配备两倍于客军数量的蜀军,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刘备尽快拿下张鲁,还有监控刘备的意思。刘备则在这段时间把精力放在广施恩德,收买这些蜀军人心,以及与蜀地士人交往身上。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汉中是一定要拿的,但肯定是要先拿下成都,坐上益州之主的位置再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理由,狼要吃羊,理由怎么都是不会缺的。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为解决江淮问题主动向东吴发起进攻,与孙权隔江相持于濡须口。为解决缓解压力,孙权向刘备求援。
按照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刘备如想救援的话,最好的选择是命令关羽向襄阳方向发起攻击,以围魏救赵之法帮助孙权。刘备也的确这样做了,史书记载关羽与乐进战于青泥(地点不明),但却遭遇了失败。在江夏太守文聘的配合下,并且乐进还顺势攻下了原本为刘备所占的临沮、旌阳两县。这两座城分别位于现在的湖北省远安县、枝江县境内,在地理上则属于江汉平原端的沮漳水流域,前者位于上游山谷,后者则处于江汉平原。
沮漳水的入江之口正在江陵,乐进拿下两城,尤其是地处江汉平原的旌阳,对关羽构成了很大压力。以至于南郡山地中的蛮夷部落,见曹军势大都主动派人向乐进那里表示愿意归顺。好在曹魏的水军始终是短板,没有办法在长江一线与关羽和东吴比拼后勤保障。乐进这次能够逼到旌阳已是极限,最终曹魏的襄阳郡还是以沮漳水上游的临沮为最南点,并未能渗入江汉平原。
不过这次荆州危机,却给了刘备一个极好的借口。刘备据此向刘璋表示张鲁只是“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如果不救援关羽的话,乐进拿下荆州必然要转攻益州,忧患比张鲁大多了。应该调拔一万军队及相应的粮草物资前往救援。刘备的这个理由其实挺牵强的,张鲁对益州的威胁是现实的。便是张鲁想自守,被曹操拿下后自然也是会经此路线入蜀。反观荆州还有东吴虎视眈耽,曹操就算有本事拿了南郡,也不可能在背后有强大东吴水军的情况下,征伐益州。
道理我都懂,只是刘备已经提出了请求,就这样拒绝总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刘璋就给打了个折扣,帮荆州增派了四千援军,其它军资也都减半。为什么说是增派呢?前面不是说过,刘备入蜀前,刘璋就已经派孟达带了四千人去往南郡协防了嘛。刘璋这种不爽气的做法,正好被刘备利用来激起部众的情绪,后者甚至表示要亲自带军回去救关羽。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