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湮灭到底说了什么(徘徊生死之间的)
打响北美科幻电影第一枪的《湮灭》于4月13日在国内上映,电影改编自曾打败《三体》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湮灭》。神秘光团降临地球吞噬部分地区即“X区域”,相继被派出的11支探险队只有一位士兵生还,且在回家不久后陷入昏迷,为找出丈夫昏迷的原因,士兵的妻子莉娜加入了探险队伍走入“X区域”,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就此展开。
电影《湮灭》为银幕而生 将科幻梦落地更胜原著
原著《遗落的南境》曾获得美国星云奖2014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击败当时口碑一片大好的《三体》,然而网友们对此书的看法存在争议。尽管不少网友被小说科幻悬疑的故事所吸引,《三体》作者刘慈欣更是称赞其“意境诡异而幽远”,但仍有部分网友认为其故事单薄仓促,无法撑起如此宏大的科幻架构。较大的争议也提高了网友的好奇心,不少科幻迷和影迷对影版《湮灭》关注较高,在电影上映前后其360趋势热度骤增。
在电影《湮灭》的剧情中,生物学家莉娜与护士、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心理学家组成女性探险队,走进被迷幻流动的彩色气泡所笼罩的“X区域”探秘,随着探险队的不断深入,队员们开始出现失忆的症状,这个神秘梦魇所隐藏的噬人危险开始显现。
如果说人形树木、长着鲨鱼牙齿的变异鳄鱼、开满梅花的梅花鹿角还带着唯美的诡异,那么接下来像蛇一样蠕动的肠子、壁画一般的尸体、狂暴巨熊用队友的声音嘶吼,这些血腥“催吐”的场景一幕幕摆在莉娜眼前,作为生物学家的她此时已经意识到,这片神秘地带可以改变生物基因,不同物种之间相互渗透,细胞分裂、基因变异、重组无处不在。
直至莉娜来到最初被光团能量撞击的灯塔,看到了丈夫凯恩曾留下的录像带。录像带中凯恩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让一模一样的复制体代替自己找到莉娜,然后用燃烧弹自杀。至此,凯恩所经历的迷雾被拨开,回到莉娜身边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凯恩,但是“X区域”的谜团仍未破解。影片结尾,莉娜用燃烧弹摧毁了自己的复制体与灯塔,走出了“X区域”,在莉娜与复制体凯恩拥抱时,莉娜的眼睛开始变色,给影片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相比于备受争议的原著,电影《湮灭》不仅逻辑完整地将故事呈现,还融入了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一贯的文艺风格,将原著中奇异环境产生的各色幻象还原到银幕之上,可以说影版《湮灭》更胜原著,在银幕上大放异彩。
走向湮灭还是无限循环? 对生死的思考难掩悲观
类似《湮灭》这种神级烧脑的剧情一向深受男性玩家的青睐,根据360趋势数据显示,19岁至34岁年轻群体占关注群体的80%以上,且男性网友搜索比例远高于女性,与影片本身的硬核科幻(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属性有很大关系。
唯美、诡异、悬疑、血腥,这是影片给网友们留下的最直观的印象,贯穿始终的基因变异、自我质疑与毁灭、对生死的看法更引发网友深思,虽然《湮灭》被贴上了科幻的标签,但是从电影的情节与制作来看,这已经不能单纯地被定义为科幻、悬疑、动作、文艺的类别,而更像是用开发式的结局向全世界发问:我们究竟是会进化还是走向湮灭?
影片所构造出的“X区域”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这里无处不在的折射改变了生物基因。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和鹿角开满梅花的梅花鹿,二者正是突破物种隔离的体现,在这片区域中,生命体颠覆了原有的进化模式,加速进化的同时又让生命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这是否预示着生命的进化?
但影片想表达的似乎没这么简单,尽管“X”区域境内的生物开启了进化历程,但是进入这片区域的探险队员大部分都在自我质疑中走向毁灭。无论是录像带中选择自杀的凯恩,还是探险队成员,都曾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我是谁?”在感受体内变异和不断质疑否定中,大部分人要么自相残杀要么走向了毁灭。
“几乎没有人会自杀,但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这种毁灭因子似乎天生存在于人类细胞之中,人类抽烟、喝酒、毁掉原本美好的工作或者婚姻,《湮灭》带给观众对高级生物体的猜想,却残酷地告诉观众这种关于未来的悲观主义,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终止,人类无法接受破界的变异却始终都在自我毁灭,对于观众来说,究竟是进化还是毁灭,不过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罢了。
---------------------------------------------------------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