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回忆录100条(34战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仍未过去,每一次采访一线医务人员便都如同仰望在战场上的英雄。但必须承认,当听说这次要面对面采访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发热门诊奋战的医务人员时,我们犹豫了。
这并非是对任何一名医务人员怀有不敬,而仅仅是因为在重大疫情面前,安全是所有人首先考虑的问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热门诊”俨然成为了一个敏感而令人紧张的词汇。即如我们在前些日子的采访中所写的那样:但愿每一个来发热门诊的人都仅仅是“经过”一下,或者永远不要经过这里。
可我们终是下定决心来到这里,不仅是因为新闻人的职责使然,去记录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更重要的在于,在现实疫情与网络流言的双重压力下,我们想将那些充满希望的故事传播出来。
恐惧,是任何一个人都无可避免的情绪,它或许会扩散,但同样可以被消除。我们以笔为刀,刻画那些奋战在疫情一线的身影。这场“战疫”或许还很漫长,但只要那些白色的身影仍旧挺拔,我们就敢于等待,并且,心怀希望。
她把微信留给患者,只为让他葆有信心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姜靖算得上是一位一线老兵,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姜靖几乎经历了近20年来的所有重大疫情事件。对她而言,这就是工作生涯的一部分。“因为我常年和传染病打交道,所以当这次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反而没有觉得突然,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类似的事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姜靖
面对疫情,虽然姜靖始终保持着乐观状态,但她也坦然,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人们对于疫情的不了解和恐慌,也让姜靖切实感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大年三十那天我在医院值班,一天接诊的患者非常多。因为大家那时候对于这种疾病了解得很有限,所以每个人都带着恐慌情绪。”姜靖告诉记者,最初的几天里,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加上身着笨重的防护服,平时能不喝水就不喝水,能不去厕所就不去厕所。
“好在医院很快就把人员的排班、物资的调配梳理清晰了,现在我们的休息时间都得到了保障,医疗物资也获得了医院的全力支持。毕竟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最前线的战士,如果我们调整不到最好的状态,那么患者也无法得到保护。”姜靖说道。
谈到患者的恐慌情绪,姜靖表示,这是人之常情,每一名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愈,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有一位来自即墨的发热患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来到医院的时候,整个人非常恐慌,我就依据他的症状一点一点帮他分析、排除,就是为了让他的心情能够好一些。最后我把微信给了他,按照常理来说,我们医务人员是不会把私人联系方式给到患者的,但为了给他增加信心,我还是决定给他。”令姜靖欣慰的是,这位患者最终只是普通的发热,如今的他一切安好。
有时我们会想,“医者“二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听完姜靖的故事,我们笃定,所谓医者,便是在黑暗中,为那些无助的人点亮一束光。也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这些事情毋须多么伟大,但却能用温暖将我们内心的火种重新点燃。
“我们也知道发热门诊的特殊性,所以在家我也戴着口罩,有条件的话就单间自我隔离。”采访的最后,姜靖笑着告诉记者。在我们结束对姜靖的采访后,她的同事悄悄告诉记者,姜靖本身对乳胶手套过敏,而在医院内频繁地洗手和使用洗手液,让她的双手严重过敏,但她从未因此下过火线。
▲姜靖的双手
她让手机保持铃声,生怕漏接任何电话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疫区发热门诊护士长王楚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处于匆忙的状态。她的手机时常响起,微信提示音甚至可以用不绝于耳形容。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疫区发热门诊护士长王楚
若换成日常采访,我们自然希望所有人能将手机调至振动或者静音模式。但在这一段时间,让王楚的手机始终保持铃声状态,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尊重并支持她工作的方式。因为我们知道,王楚接听的每一个电话都关乎着时间与生命,视频可以剪辑,文字可以编辑,但发生在疫情一线的每一件事都没有修改的余地。
“对不起,要调配的人员还有物资太多了,真的不敢漏接任何一个电话。”王楚抱歉地对记者说道。但其实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画面,与其正襟危坐地出现在镜头前面,王楚的匆忙才是这场采访的价值所在。
同事们说,王楚是疫区发热门诊的管家,而她本人也笑着认可了这个称号。“疫情刚爆发的几天,院里就迅速调配了18名护士来我们这里,保证发热门诊有充足的人手。当然,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紧急调配,我的工作压力也确实不小。”据王楚介绍,在最初的几天里,她不仅需要照顾患者,同时还要负责人力、物力的调配,以及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
没有春节,没有年味,顾不得家庭,甚至顾不得自己。王楚她们在旁人眼中似乎是铁打的身体,但我们相信,她们会有疲劳,会有辛酸,但当王楚们穿上白衣、戴上口罩的那一刻,便将一切艰辛都遮掩下去。我们看到的,唯有奉献。
“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顾不上害怕;等休息的时候看看各种消息,还是会后怕。医务人员都是普通人,天性会让我们害怕,但职责会让我们战胜恐惧。我们会赢的。”王楚的语气很坚定,也很暖心。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却不能及时送上拥抱
如果说姜靖和王楚代表老、中两代医务工作者,那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急诊、门诊护士长冯英则是80、90后年轻一代医者的典型。初见冯英,便给人一种干练、专业、高效的印象。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急诊、门诊护士长冯英
虽然年轻,但经历过多次重大防护任务的冯英在工作方面显得极为老练。无论我们向她询问什么问题,冯英总是能准确、迅速地回答。在这次疫情面前,冯英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人员、物资配置充足,医务人员的心态也比较稳定,包括前线接诊和后勤保障,都处于有序的状态。”在冯英看来,“演练到位,准备充足”是整个医护团队有条不紊的重要原因。
冯英的专业让我们以为这会是一次高效、精准的新闻采访,然而当问及其家庭的时候,这位极具理性的护士长却突然泣不成声。前后不过一秒,冯英的情绪却出现巨大反差,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情理之中。
冯英告诉记者,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才刚刚1岁3个月,但在疫情面前,她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愧对孩子,这大概是冯英最割心的痛。
“我小儿子还没有断奶,他很多事情都不懂。每次回家,他总是希望我去抱抱他,但我却不能第一时间满足他。我需要清洗、防护,不能靠他太近,他的小眼睛就一直在看我。”为人父母,方知这一番话语所倾注的感情。
孩子终究是父母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当他们凝望着我们,那一刻便注定,孩子即是我们余生的意义。然而冯英却无法像一位普通母亲那样付出长久的陪伴,并随时给他们送上拥抱。
“没关系,家人都支持我的工作,对于工作和生活我都没有顾虑。现在这个情况,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舍小家为大家,纵使我们嘴上重复千千万万遍,可真正行动起来又怎会了无牵挂。那些咬着牙将家庭舍到身后的人,不过是冯英这般,悄悄把眼泪擦干,而后向前方奉出一缕阳光。
写在文章的最后
姜靖、王楚、冯英,她们每一位都是母亲,都是妻子,都是女儿。但在这场疫情面前,她们也都选择了将这些身份暂时抛弃,继而改换成一个统一的名字——白衣天使。
三场采访结束,我们甚至都不曾看到她们究竟是何模样。但我相信,每一位白衣天使都拥有最美好的面容。她们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就像家人一样。未来很长,或是仍旧坎坷,但既然有那么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前方,我们便没有理由放弃希望。
2020年2月4日,立春了。
2020年的春天,你好。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尹为鉴 王墨然 陈栋
视频:王墨然
编辑:李赛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