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和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疆域长城考)
周兴华考察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沙坡头南岸堑山秦皇长城遗迹
考察甘宁蒙秦皇长城散记
——秦汉明疆域长城考
(二十六)
长城保护宣传有感
【按】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秦皇、汉武修筑长城,将江山从今甘肃、宁夏拓展到青藏高原、西域、蒙古高原,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时代的疆域基础。
明代长城抛弃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时代的半壁江山,当朝有识之士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今之“长城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数典忘祖,宣传與论盛誉什么明代长城之历史功绩非历代长城可比!胡编乱造长城研究“成果”,高唱什么“修筑长城就是不想打仗”、“长城是和平的象征”云云。长城研究之堕落竟致如此!中国长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以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早期的、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之瑰宝入选的。
长城保护宣传,不能自毁文化自信的根基!
秦始皇疆域长城考
宁夏周兴华
有长城专家称:“由于明代立国久远,不断完善和修葺的长城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前诸朝……故不能简单地将明长城与其他诸朝长城相提并论”。还说要理性地认识明长城“在民族交融中所拥有的特殊意义和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此种说法与历史事实根本不符。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长城、疆域“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卷二七·天官书》载:“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读史方舆纪要》载:“(秦)地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南带,皆临大海,《史记》:秦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旁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东线长城是在战国燕长城辽东段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其东端从朝鲜大同江遂成碣石入海。战国燕全盛时已在古朝鲜修筑了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当时的辽东郡为战国燕的疆域,其范围在今天的朝鲜半岛。《史记·朝鲜列传》载:“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俭)。”《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五年(前222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秦始皇灭燕后在燕长城基础上又修筑了“辽东外徼”。《淮南子·人间训》载:“秦皇挟錄图(高注:挟,销也。秦博士卢生使入海,还奏图錄书于始皇帝),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高注:蒙公,蒙恬也。杨翁子,秦将)将,筑修城。西属流沙(高注:起陇西临洮县),北击辽水(高注:辽水,辽东),东结朝鲜(高注:朝鲜乐浪),中国内郡輓车而饷之。”关于“辽东外徼”,《史记·黥布列传》载:“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司马贞《史记索隐》说:“徼,塞也。以木栅为蛮夷界”“徼谓边境亭鄣”,汉称长城多为“塞、亭鄣、徼”。据此,“辽东外徼”即秦始皇辽东郡外界之长城,亦即汉复修之“辽东故塞”,皆指秦始皇长城辽东段。卫满“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浿水,【前漢书·地理志】载:“浿水,出遼東塞外,西南至樂浪縣,西入海。”浿水即今朝鲜大同江。卫满“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上下鄣”指秦始皇修筑的两段长城,即说卫满率其众居住在秦始皇长城附近的空地上。这说明秦始皇长城尚在“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之东。《晋太康三年地记》载:乐浪郡“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乐浪郡遂城县,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江西北咸从里。《通典·边防二》载:“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成县,长城起於此山。今验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高丽,遗址犹存。”顾祖禹《读史方舆·北直一》云:“秦筑长城,起自碣石。此碣石在高丽界……今犹有长城遗址,东截辽水入高丽。”乐浪郡治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在今平壤大同江南岸入海口附近),辖朝鲜北部。遂成县治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江西北咸从里。1911年傅运森在《秦长城东端考》中考证秦长城东端后说:“秦长城之起点,必在浿水以南,吾人以为此起点即乐浪郡之遂成也。《晋太康三年地记》载:乐浪郡“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晋书·地理志》乐浪郡遂城县,秦筑长城之所起。此二说再为秦长城东端之铁案。遂城即遂成也”。傅运森在《秦长城东端考》为现代研究秦长城之始(原载1911年《地学杂志》第二卷第7期)。上世纪末朝鲜考古界发现并命名的“大宁江长城”,总长约600里,段落残高有达7~10米的,其走向是沿昌城江、大宁江而至清川江下游北岸的博川。遂城碣石山在今朝鲜平壤西南浦北之龙岗。当地人称长城为“塞”,目前朝鲜考古学家己在平壤南方的碣石山上发现了一段“障塞”遗迹,证实了秦始皇长城经过这个地区,证实古朝鲜遂城碣石山确为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晓东:《中国人工程技术的结晶》来源:《飞碟探索》2011年第12期)。
秦始皇西线长城是在战国秦长城陇西塞傍洮、傍河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其西端首起自今甘肃省甘南卓尼县。西线包括傍洮长城秦临洮县段(洮河沿岸段 )、傍河长城秦榆中县段(今兰州黄河内岸桑园峡段、乌金峡段)、并河以东段(黄河红山峡、黑山峡南岸段,宁夏平原黄河南岸、东岸段,内蒙古黄河东岸段)连接贯通,此即黄河南岸、东岸的秦皇长城,属秦皇长城的西段,位于秦朝西北境。
秦始皇西线长城在秦先祖时代就已修筑。《秦本纪》载:历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堑河旁。《六国表》载: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城堑河濒。以上“堑河旁”、“城堑河濒”,都是说秦国在黄河岸边劈削沿河山崖,使之壁立如墙,堵塞沿河沟豁,构筑长城墙体。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到了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秦昭王所筑的“拒胡”长城,在陇西、北地外围,应是利用了秦历共公、秦灵公沿黄河构筑的陇西长城,北地长城。今甘肃、宁夏境内的红山峡、黑山峡长城,自应包括在上述长城之内。秦国势力抵达黄河岸边后,就开始沿黄河构筑长城。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史记·蒙恬列传》:“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地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以上“临洮”指秦临洮县,绝非仅指今临洮县境或今岷县境。羌中,秦汉县名,《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秦汉时羌中指羌族居住的地区,即今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与甘肃西南部交界地带。
《史记·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戎以充之。”《汉书·匈奴传》载:“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黄门郎杨雄上书谏曰:……以秦始皇之疆,蒙恬之威,带甲四十余万,然不敢窥西河, 乃筑长城以界之。”《汉书·西域传》载:“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宋《太平寰宇记·洮州》“临潭县”条载:“秦长城。《史记》云:‘东至碣石,西至临洮’是也。”洮州亦称临潭,临洮指秦临洮县,非今临洮县。《唐元和郡县志·卷三九》载:“岷州在秦为陇西郡临洮县。”岷州属秦临洮县,据清《一统志·卷二五六》载:秦临洮县“故城在今巩昌府岷州治。”秦临洮县故城即今岷县县城。秦临洮县至少包括今甘肃岷县、临潭县、卓尼县、康乐县及其周边地区。今临潭县古属洮州,东邻卓尼县、岷县,北接康乐、渭源两县,南接迭部县。由此可知,秦临洮县西境当在今甘肃岷县西面的临潭县、卓尼县、康乐县等毗邻地区。宋《太平寰宇记·洮州》条记载的临潭县属于秦临洮县西境,遗存有秦长城,这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宋《太平寰宇记》记载临潭县遗存有秦长城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县)”完全一致。经实地调查,现存秦长城遗址已经远达今岷县县境西面洮河上游的今甘肃临潭县、卓尼县阿子滩。“洮州边墙”的地理分布、走向看,符合宋《太平寰宇记·洮州》“临潭县”有“秦长城”的记载。从公布的“洮州边墙”资料看,这些土筑长城,有秦始皇始筑的,有明代补筑维修的:夯层在6厘米至10厘米左右的,应为秦筑。夯层在14厘米至20厘米以上的,属明代补筑维修。“洮州边墙”的配套设施,如暗门、烽燧、城堡等,应为明代建筑,也不排除有的建筑利用了秦代基础。
根据《史记》记载与我们多年实地调查,传统学术界所说的秦始皇长城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西渡黄河“由贺兰山东北趋向阴山山脉西端”、“从内蒙古“临河县”北渡黄河进入狼山”接赵武灵王高阙塞的问题,都是未经实地调查的猜测之言,是错误的。实际上,秦始皇长城是沿内蒙古乌海市黄河东岸从磴口县西渡黄河接狼山南端,从狼山南端沿狼山过高阙塞沿阴山南麓东去。其后汉长城鸡鹿塞走的就是秦皇长城磴口至狼山线。
秦始皇北线长城是在秦始皇筑狼山段长城、战国赵筑高阙段、阴山段长城及魏筑固阳段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通典》载:“战国时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列传》载:“魏有西河、上郡,以与戎界边。”《史记·六国年表》载:“十九年(魏惠王,公元前352年)筑长城,塞固阳。”秦上郡原系魏上郡、西河属地,秦惠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于秦,“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史记·.匈奴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二年,……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錄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史记·匈奴列传》载:秦始皇“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史记》载:“赵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又始皇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傍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或谓之阳山。《蒙恬传》:恬筑长城,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是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载:“(蒙恬)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新书·卷一·过秦论上》载:“及至秦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列传》载:“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鹹,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读史方舆纪要》载:“阴山,在中受降城东北,去卫千余里。黄河迳三受降城南者,汉人谓之北河。河之外,阴山横亘。中外大限,常以此分。
由上可知,秦始皇万里长城西端首起今甘肃省甘南洮河上游卓尼县,经岷县、临洮、永靖抵兰州、靖远县沿黄河内岸北上,秦皇长城经宁夏中卫市出陶乐县,北接内蒙古黄河东岸乌海市巴音陶亥、凤凰岭、磴口县秦皇长城,西渡黄河筑狼山、阴山秦皇长城,与河北围场秦皇长城、辽宁、朝鲜秦辽东郡秦皇长城连为一体。这道长城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修筑的万里长城遗迹、遗址。
秦始皇南线长城是在“南戍五岺”的形势下“筑长城及南越地。”《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载:“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是岁,始皇初并六国…… 务欲广地,南戍五岺,北筑长城,以备胡、越,堑山填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晋书•地理志》载;“始皇即定杨越,以適戌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伹南,入越直道,必由岭桥,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貋﹑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象郡,【集解】韦昭曰 :“今日南”。日南治临尘(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甘肃洮河上游卓尼县阿子滩秦皇长城遗迹(夯层6一10厘米)(常生荣供图)
甘肃洮河上游卓尼县阿子滩秦皇长城遗迹(夯层6一10厘米)(常生荣供图)
2015年周兴华等新发现的九段秦始皇长城在甘肃靖远县大庙村以东至宁夏中卫南长滩村喜鹊沟黄河黑山峡南岸。
周兴华考察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南长滩村小观音砌岸秦皇长城
周兴华考察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北长滩砌河岸秦皇长城遗迹
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沙坡头南岸堑山秦皇长城遗迹
周兴华考察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沙坡头南岸堑山秦皇长城遗迹
周兴华考察内蒙古乌海市巴音陶亥秦皇长城
黄河黑山峡秦皇长城
黄河黑山峡秦皇长城
内蒙古磴口县沿河秦皇长城烽燧(李世翔摄图)
内蒙古磴口县秦皇长城遗址上的汉鸡鹿塞遗迹(李世翔摄图)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