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

冷兵器时代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鼓角争鸣杀伐不断,由战场上流传下来的一些个来源于冷兵器的词汇,咱们现在依然用得不少!比如什么要提防小人暗箭伤人、为谁谁两肋插刀,拼尽全力使出杀手锏等等。

然而很多朋友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除了“杀手锏”这个熟词,好像还有一个类似的“撒手锏”使用频率也非常高!可用来用去,杀手锏、撒手锏到底具体语境下用哪一个,傻傻分不清!对着这两个特别容易混淆的词汇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1)

亢龙锏

咱们先来说说这二者都有的这个“锏”,很多爱好兵器的朋友很不解,你说“铁锏”,没枪没槊长,不如刀、剑开了刃锋利,一根铁棍挥来挥去的,能干哈?

其实,大家都误解了这款战场利器!因为我国古代战事还是比较频繁的。兵器越来越锋利,为最大程度减少伤亡,使得铠甲,从最初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具,不断发生巨大变革,铁铠逐渐取代皮甲。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铁铠也由粗至精,类型也日益繁多,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最著名的如汉末三国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马凯等和唐代明光甲缀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等,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古代军人披甲率逐步提高,几乎人人着甲,对杀时普通刀剑越来越难奏效的现实,攻击性武器,也不得不围绕着如何攻破敌甲展开技术攻坚。

经过无数次实战积累,古代兵器大师发现,诸多方式中,不管是宋代《梦溪笔谈》中所载的几百石神臂弓箭簇霸道刺入,还是近战用刀、枪、剑、戟刺入敌方铠甲缝隙处,往往杀伤敌一人,操作难度大且成本过高!

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2)

十八般兵器

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直接朝对手要害部位重击来一下子,戴着头盔天灵盖震得七窍流血,穿着护甲直接内脏受重创会毙命当场。于是,包括铁鞭铁锏铁骨朵等强大的钝器便应运而生!

尤其是铁锏,作为一种铁鞭类,长而无刃的兵器!其设计便是铠甲的克星。

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一个可以减轻总重量;二来可以增加打击力,并有一定的切割力。锏身顶端尖利,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长为四尺大约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别看短,但方便发力,其身由精铁打造,分量可不轻!重量加速度,攻击力道不容小觑!

攻击方式有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用锏要求猛、快,因此有“雨打白沙地,锏打乱劈柴”之说。

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3)

秦琼 尉迟恭

传说中使用铁锏最著名的便是秦琼,直到今天过年贴的门神画像秦琼和尉迟恭,也还是一位拿锏,一位拿鞭的威武形象!据考证,使用铁锏破甲最为激烈的时代乃是两宋,如金国信州守将乌延查剌,力大无穷,手持一对百十来斤的铁锏,号“铁锏万户”。北宋著名抗金名将李纲所用的单手所持的锏,就长96.5厘米,重3.6公斤!这个时期,辽、西夏、金与两宋交战不休,披甲上阵者众,铁锏使用的人创历史新高。

而所谓的“杀手锏”,乃是使用此等兵器作战时的绝招。如《说唐》第九回有道:"秦琼把鐧法一路路傳與羅成﹐看看傳到殺手鐧﹐心中一想:'不要吧﹐表弟勇猛﹐我若傳了他殺手鐧﹐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后用以比喻最厉害的一手!

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4)

宋代纸质铠甲

那么这最为厉害的会心一击到底怎样的大杀招呢?刚讲到的官方套路可真没有,乃是力战敌手打斗到了紧要关头,不论是实力相当还是身处险境,瞅准空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将手中铁锏用全力朝对方投掷出去,操作虽说骚,但金属制有重量,飞将出去砸到对方要害比如面门或铁锏锏身顶部的尖刺,跟三棱刀很相似,可轻松贯穿敌身,换言之,此等绝技若天龙八部众乔峰“降龙十八掌”最后一招“亢龙有悔”般势大力沉刚猛无比,瞬息间有扭转乾坤的可能!

这便是杀手锏的最初由来 !

再从字面来看,锏介绍得差不多了,而“杀手”古代就是刺客,是执行秘密暗杀的人,见不得光,有不光彩的意味,且“杀手锏”强调的是锏,是利器。

撒手锏是什么样的(杀手锏)(5)

小李飞刀

而撒手锏,是由于杀读sha、撒读sa,由杀手锏误传的!撒手锏,重点在撒手二字,肯定不是黑旋风之板斧,小李飞刀的飞刀,而着重是在于对兵器的用法上,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大,色彩上就较为中性!

但无论怎么说,杀手锏、撒手锏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兵器脱手绝对是兵家之大忌,把格挡进攻的锏投向对方,无奈不中呢?自个马上处于险境,会要命的,哪个傻瓜搏杀的时候敢这么玩!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