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

1.

我非常喜欢张韶涵的一首歌《亲爱的那不是爱情》,里面有一句“你说过牵了手就算约定,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我以为的也未必是真正正确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相通,我们也许并不互相懂得。

所以,才会有那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相应的,还有一句“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背后有向往,但更多的是遗憾和无奈。

为什么“懂”那么重要?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慈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方面——懂了,才能正确地爱,才能收获更好的爱。

著名心理学家丛非从在他的《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中写道:“被懂得,是人潜意识里想要逃避生活之苦的一种方式。生活越是苦,越是渴望有人懂得,渴望想要有个人可以带领我、陪伴我、保护我、帮助我。让我可以重新像个婴儿一样生活。被懂的感觉,就是被宠成孩子的感觉。

所以,懂得,其实一种潜在的安全感。在懂得中,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安心地互相依靠,安心地一起成长并相爱。

2.

其实,不仅是爱情,人生中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事情,大多数人际关系,都需要“懂”来作为润滑剂和助推力。

职场中,如果员工不懂领导,那可能会导致执行不力,领导不懂员工,那可能会导致指挥不当。同事之间互相不懂,可能会导致鸡同鸭讲,南辕北辙,最终互相埋怨,互相生气。

同样是职场中,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懂,就会导致做事效率不高,甚至越做越错,不仅得不到成长,更会打消自信心,产生挫败感,进而对自己的人生意义都产生怀疑。

还有,一直成为热门话题的原生家庭话题,其实也是因为不懂造成的,夫妻之间不懂,夫妻不懂孩子,于是,无尽的冲突,造就了无尽的不幸的家庭,更造就了无数人不幸的童年。

不懂,存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不懂所造成的悲剧,也广泛存在于各个角落,所以,懂才显得那么重要。

懂比爱更重要,因为懂是爱的基础。没有懂做基础,爱只是盲目的表象。可以因为一时的本能而付出激情,但也可能因为只是激情而迅速退去,或盲目转化。

3.

回到标题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知道,并不等于懂得。

懂分为懂别人,懂自己,然后是懂关系,懂这个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书,以及越来越多的人生导师都在教我们“做自己”,似乎只要能“率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任性”地表现自己的情绪,“随性”地处理自己的生活,就是“做自己”,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了。

真的是这样吗?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交互是必然。表象的懂自己可能“很容易”,但是懂别人,懂社会,其实一点也不容易,否则,就没有那么多“沟通术”“情商课”卖得那么火了。

所以,人人都需要懂得。

懂得的第一步是看见。于自己是看见自己,于别人是看见别人。认真地观察,才能得到基础的相对正确的认知,才能从最基础的阶段不跑偏。

懂得的第二步是倾听。无论哪种类型的书,心理学也好,鸡汤学也好,沟通学、成功学也好,都会讲到一方面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方面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倾听是一种专注的听,认真的听,尊重的听,所以,这种听,才能听到自己的真实和对方的真实。

然后,才会懂。懂得自己有什么需求,懂得自己有什么情绪,懂得别人有什么看法,懂得别人有什么意愿。

最后,在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基础上,变成我懂你懂互相懂的和谐局面。知己知彼,既可以在战场上百战不殆,更可以在更多的社交场合,建立属于双方的共赢结果。

4.

丛非从在《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中写道:“人都是根据经验在自动化反应的。道理并不能让人马上改变,但是道理可以让人从自动反应里觉知一点。自动化的反应少一点,人的改变就多一点。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的。你觉得你还是没有改变,可是从程度上、频率上,其实你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了。

成长,就是从自动化反应到有意识选择的过程。”

然后,关于成长,丛非从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它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改变是螺旋上升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过程中会有多次的退步。

改变自己已经如此之难,改变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丛非从写道:“改变不是指出他的问题,而是走到他的世界里去跟他一起发现问题,然后教会他怎么发现问题。改变可以经由爱自然地发生,却难以经由惩罚轻松地发生。”

如果必须要改变他人,丛非从认为要这样做:“第一,承认自己想改变他的心。第二,看看你为什么想改变他。第三,做选择。你是否依然要改变他。第四,停止通过指出错误和惩罚来要求他人改变的行为。第五,用温暖的方式,走进他的心里,触摸他内心的脆弱,和他产生内心的连接,陪伴他,跟他在一起发现问题,尊重并认可他的人格。”

相互妥协,相互改变,相互懂得,相互爱。人际关系中的所有好的情况,几乎都是如此——很多人能够走到一起并持续好好相处,价值观和脾气一定是越来越趋同的,很多时候,也许并没有刻意改变,但实际上已经进行了潜移默化地“互相改变”。

5.

最后,再回答一下标题的问题。

1.不止要知道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懂得道理,知道和懂得,是一层质变。

2.不止要懂得道理,更要懂得自己,懂得他人,懂得社会,这样才能搭建一个相互懂得的环境,实现从互相懂得到互相“爱”的又一层质变——这里的“爱”,自然不仅仅是男女之爱。

3.就像丛非从所说的:原来懂比爱更重要!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