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姜维(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

我们知道,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发明家。

他的著名发明有:木牛流马、孔明灯、十连弩等,这些发明都非常实用,在解决军粮运输、信息传递、提高装备战力水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发明,都是和诸葛亮重视科技研发应用息息相关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姜维(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1)

在这样的主帅,自然会有这样的工匠。并且,离开这些技术优秀的工匠,即使再好的发明构思和设计,也不会造出相应的实物。

在诸葛亮的手下,就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甚至可以说,在诸葛亮的倡议下,木牛流马的构思,可能就是这位工匠的想出来的。这位工匠就是蒲元。

《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这其中就提到了诸葛亮的军粮山地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在赵无声《快史拾遗》中有:“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按这里所说,蒲元是按诸葛亮的创意制造的。

在杜佑《通典》中说:“亮集督军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马。据此,则蒲元诸人实创之,非亮自创也”。按这里所说,木牛流马的发明人,很可能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而是众人合作的结晶,并且,很可能提出创意的是诸葛亮,而实际设计制造人,则是蒲元。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姜维(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2)

在清代张澍编的《诸葛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中更说的明确,“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摄双环。入行六尺,马行四步。人载一岁之粮也。’”由此来看,蒲元则是“木牛流马“的实际上的主要发明者之一。

蒲元是诸葛亮军中难得的一位巧匠。他不仅制造出了木牛流马,还奉蜀主刘备之命,采用金牛山之铁,“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列七十二炼,柄中通之,兼有二字”。——看来这是军中的通用武器装备。

为刘备“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除此之外,还在诸葛亮出兵斜谷时,奉命打造了三千口刀,他打造的刀极其锋利,他的技术水平甚至达到神乎其神的水平。为此,后来的大将军姜维还为他专门写了传记《蒲元传》。

传记中说:“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姜维(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3)

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襍?’取水者方叩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生刍,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环者,是其遗范也。”

什么意思呢?姜维说,这蒲元生性有许多奇思妙想,并且都是天然得来的,常常是触类旁通,有如神助。平日里也未曾见过他打造过什么器物,却忽然在斜谷为诸葛亮铸造了三千把军刀。

并且他打造兵器的方法很不一般。他把刀打好之后,说汉中地区的汉江的水软而钝弱,不耐淬火;而蜀江(岷江)的水爽快清烈,聚有金属的元精,天然生成。于是,就派人到成都去取岷江之水来铸刀。

一个人把水取回来了,交给了蒲元。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一试,就说这水里面掺了涪江的水,不能用。可取水的人坚持说没有掺其他的水。

蒲元拿起刀在水里划了一下,说:“这水里掺了八升涪江水,你怎么不敢说没有掺?”

取水的人一见,慌忙叩头认罪,说,是在将水运到涪江渡口时,水器倒了,倒出了一些水,因为害怕受罚,所以就就地加了八升的涪江水掺了进去。

其他人听后,无不惊叹佩服,说这蒲元也太神奇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姜维(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4)

后来,蒲元把刀铸成了。用竹筒装满铁珠封好,举刀一砍,应手断开,就像是在砍草一样。因此,蒲元铸的刀在当时被称作一绝,号为神刀。

现在的屈耳环,还保留着他的样式。——当然,我们现在连屈耳环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这蒲元也可堪称是蜀汉王朝的“大国工匠”了,怪不得姜维大将军亲自为他写传记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