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现了印刻现象(第一眼决定了一生)
“人会不会有一见钟情?”
“会不会有一见钟情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我第一眼看一个人很讨厌的话,如果没有必要我可能不会继续跟他交往。”
“那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你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标签是错误的。”
“发现了,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一生就这么多时间,我来不及也没必要去修正了。”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对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个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
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这件事情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
1丨我知道她很好,但是我就是觉得在一起怪怪的
我的好朋友小安在念书的时候,是一个身高172,体重170多斤的胖姑娘。这样的体型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自己有些男孩子的性格,非常容易就跟很多男生打成了一片。很多男生都表示小安的性格实在是太好了,非常适合交朋友。
后来小安觉得长大了应该去恋爱了,于是她下定决心去减肥。减完肥的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瘦下来以后长得还不错,而这件事在她的朋友圈中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她之前的朋友都为她瘦下来感到开心,但是也依旧没有人再去追求过她。小安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已经瘦了,身边的男生还是不愿意追求她呢?
他的很多朋友是这么回答她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现在瘦了是很好看,但是一见到你就会想起来你胖了的样子,没感觉。”
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贤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交往的过程。
小安的例子就反映了她与她的朋友间存在的这样的刻板首因效应,“我知道她很好,但是我就是觉得,在一起怪怪的”。
2丨缺失母爱的童年
印刻效应不仅发生在两性中,也发生在亲子关系中。在现代社会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跟在母亲身边的小孩子、被母亲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跟家庭的链接就非常的密切,而那些丢给老人看,父母跑去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在长大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就非常的冷淡。
很多孩子甚至在长大后都没有办法缓解这种疏远、冷漠的亲子关系。三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和情感依赖形成的关键期。这段时间谁陪着孩子,孩子就会形成对他的情感依赖,这种依赖是不可逆且不可替换的,这就是所谓的亲子关系中的印刻效应。
作为父母,在孩子还是孩童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不要认为中年的父母应该要打拼事业,让老人全权代替自己照顾孩子。尽管发心是好的,但是等自己事业有成再去弥补孩子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再也不需要你迟到的关爱了。那个时候再弥补,就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了。
3丨错觉首先来到,真相就难容身
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开各种各样的锁,从未失手过。他曾经定下这样一个规定:让他穿着特质的衣服进去且没有人观看的情况下,他可以在60分钟内打开任何复杂的锁,从屋里成功地走出去。
这时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想故意给胡汀尼难堪,他特意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了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想要看看他能能否从这里走出去。
被关在屋子里的胡汀尼专注地工作着,3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开始紧张得冒汗,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终于听到了门锁弹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的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了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打开。
小镇居民成功地戏弄了他,原来门根本没有上锁,锁上的只是胡汀尼的心门。
印刻效应和首因效应让我们锁上了心门,错过了很多对我们帮助极大的良师益友。在社会中,只有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去重新审视一个人的形象和一段关系,抛弃一些旧有的成见才可以在旧环境中获得新生。
我们要知道:错觉首先来到,真相就难以容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