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袋做裤子图解(穿上怪跩不值两块)

“一望车向忙碌碌,染成花布色缤纷。时光已过多年久,再现辛勤作业人。”这是一首描写染工辛苦工作场景的诗。染布,作为一种十分古老的行业,早在唐代就已经很盛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部分衣服、被褥由粗布制成。粗布也称土布,由各家各户用传统的织布机手工纺织而成。由于手工织出的棉布为白色,需要染色才能做成衣服,因此染坊随之出现。

尿素袋做裤子图解(穿上怪跩不值两块)(1)

许昌人艾荣泉曾著文回忆旧时许昌县城内的染坊,介绍了当时染坊的分布情况:聚奎街北段路东、兴隆街、北大街、清虚街等处。

当时染坊内设置有靛池,用于染布。城隍庙后街的一处染坊前面搭建有高大的木架子,用来晾晒布。染布用的染料是靛蓝,由蓝靛草沤制而成。染料可以从染料铺购买,黑色、蓝色都有。染好后,用清水洗干净、晾晒好就可以做衣服了。

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恒得颜染坊就位于聚奎街北段路东,由许昌县(今建安区)五女店镇人马宝善于1917年开办。

据《许昌县文史资料》记载,这座染坊由南侧三间草房和北侧三间瓦房组成,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50米。这座染坊没有大门,有一条供独轮车及牲口车进出的路,方便人们运煤、送柴、运水、拉货。染工随着市场行情增减,最多时有70多人。

染料配制有讲究,顾客凭刻有图案的竹板取染布染坊生意兴隆与否,主要取决于染色的技艺。如果染坊染出的布料、衣物色泽均匀、清新亮丽、不掉色、不褪色,自然业务就多。

据《许昌文史资料》记载,恒得颜染坊的院内设置有高大的晒布木架子,还配置有炉子和大铁锅、水缸、捶布石等。染布所用的染料是在南大街买的。买来后,家人将布和染料放在锅内煮。当时染料铺多位于南大街北段和天平街西段。

1947年左右,许昌城内有一些染坊,但在农村很多人是自己煮衣服染色。旧社会,染坊的工人很辛苦,往往很早就起床干活儿。染布的时候,工人需要先将白布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捞出来用棒槌捶打,如是数次之后放入加有染料的锅内煮,煮的过程中除了需掌握火候外,还要用木棍不停地搅动。

尿素袋做裤子图解(穿上怪跩不值两块)(2)

煮好之后,工人要将布捞出来置入水缸中,洗掉浮色,捞出拧干,捶打一遍,然后观察颜色是否均匀,若不均匀,还需要重新煮一遍。染好的布,工人会将其放在架子上晾晒。“染布的过程并不复杂,可恒得颜染坊的生意在同行中,几十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染料的配制。”许昌人李太合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染料配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染布的质量。染料配比得当,染出来的布不易褪色且富有光泽。顾客拿来的布染好后如何避免混淆?店铺的做法是:事先备好刻有图案的长方形竹板,一分为二,一半让顾客保留,一半系在布上。顾客前来取布,竹板上的图案能够吻合即可。

染坊的兴衰,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变迁。抗战胜利后,市场上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占领市场,染坊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细布、染色布和花布的逐渐普及,染坊的生意每况愈下。

尿素袋做裤子图解(穿上怪跩不值两块)(3)

1946年,恒得颜染坊关门转行。后来,许昌城内的染料铺也“萎缩”成染料摊儿了。

新中国成立后,染坊越来越少,后来就慢慢消失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济条件不好的人还用尿素袋子做裤子。当时人们打趣说‘穿上怪跩,不值两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市场上五颜六色的布匹出现,人们的选择多了起来。

20世纪70年代后,市场上物美价廉的“的确良”等布料大量出现,引发了国人的“穿衣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成了那个年代的代名词。当然,人们更用不着染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