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

2008年,在毛主席诞辰115周年之时,他的女儿李敏回到韶山祭拜。她当时站在毛主席的铜像面前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很快就哭成了泪人。

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1)

离开的时候,李敏还带走了一捧黄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父亲的怀念。关于李敏和毛主席之间的父女之情,还应该从李敏出生的那个晴朗的冬天开始说起。

一、艰难环境出生,童年远离父亲

1936年的冬天,毛主席率领红军到达陕北保安县。这是一个小县城,全县人口稀少。当时他和贺子珍住在小石山的一个窑洞里,窑洞十分破旧,而且上方不停地往下滴水。

因为滴水的缘故,所以窑洞地面十分潮湿,这样的地方其实是不太适合住人的。此外,他们初到之时,窑洞里连床都没有,还是他们在里面盘了个坑,才有了可以躺下休息的地方。

同时,他们只能在洞外用三块砖头支起了一个水壶,用来烧开水。恰巧贺子珍即将临盆,就是在这样一个十分艰难的环境里,李敏出生了。

当时贺子珍的身上还带着伤,不过她还是艰难地生下了李敏。李敏出生之后,由于是个女孩子的原因,看到她的女红军战士,都一口一个“小娇娇”地叫着她。

后来,在门外的毛主席听到了这个叫法,并对此表示十分的赞同。于是,后来人们都习惯叫她“娇娇”。李敏这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则是在后来的某一时期改换的新名字。

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2)

由于当时国内形势十分严峻,刚出生四个月的李敏,就被自己的母亲送到了老乡的家里。此后的四年时间,她都在远离父母的地方生活着。

直到1941年4月,李敏才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去了莫斯科,陪在贺子珍的身边。这一年,她仅仅只有四岁而已。在苏联生活的几年时间里,李敏的世界只有自己和妈妈。

李敏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在哪里,而且因为离开延安去到苏联的时候,她的年龄还十分小,所以小小的她对于父亲的印象非常的浅淡。

虽然李敏经常在国际儿童院的礼堂里看到诸如毛主席、斯大林、列宁等人的巨幅照片,但是她从来不曾想到这个中国的伟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虽然李敏的年纪日渐增大,但是她的母亲贺子珍还是把她当小孩子,从来不愿意和她深入谈论她的父亲毛主席,所以就导致她认为自己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敏就为母亲的哀伤、忧郁和烦恼找到了原因。从此以后,她就很少提及自己的父亲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贺子珍带她回国。

二、父女相见,日渐情深

1947年的夏天,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了哈尔滨。当时已经11岁的李敏对于自己现在所踏足的土地十分陌生,毕竟她已经在莫斯科生活了七年的时间。

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3)

自李敏有清晰的记忆以来,莫斯科就是她最熟悉的地方,她不仅对于自己祖国的印象非常的少,而且对于祖国的土地也显得格外的陌生。

虽然已经回到祖国,但是由于当时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所以身在祖国的李敏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毛主席相见。父女两人的首次重逢,则在1949年春夏交接之际。

当时,得知将要去北平见父亲的李敏十分高兴,同时又有一些忐忑,毕竟她对于父亲的印象基本没有了,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亲。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机灵的李敏想出了一个好的主意。在去北平相见之前,她用俄文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件寄给了毛主席。在这封信中,她询问毛主席:

别人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但是我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毛主席收到信件之后,立刻写出了回信,并用加急电报发出。收到回信的李敏异常高兴,随后就乘坐着火车去了北平。父女重逢之时,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4)

后来,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感情也日渐加深。很快,李敏到了要上中学的时刻,这时的她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于是毛主席给她改了个名字,由原来的娇娇改为李敏。

时光如白驹过隙,1959年8月2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李敏,和自己相识、相爱的爱人孔令华结婚了,婚后他们依旧住在中南海。

后来,李敏考虑再三之后,还是提出了搬出去住的打算。毛主席听后虽然沉默了许久,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她的想法。随后,李敏就搬出了中南海。

离开中南海之后,李敏身上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的证件也因此被收回了。从此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很难再去中南海见自己的父亲了。

后来,当李敏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已经生命垂危且几乎说不出话了,这样的场景让李敏十分伤心。在见到李敏的第二天,毛主席就与世长辞了。

毛主席逝世之后,以前很少回到老家韶山的李敏,开始频繁地回到韶山探亲、祭祖,只因为毛主席在临终之际,把这件事托付给了她。

李敏纪录片(2008年李敏回到韶山)(5)

李敏和丈夫第一次回到韶山是在1978年的夏天,当时他们两人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韶山纪念馆。此外,他们还去了毛主席父母的墓前献花、扫墓。

结语

2008年,在毛主席诞辰115周年之时,已经72岁的李敏,再一次来到了韶山。这一次,她驻足在了毛主席的铜像面前。

面对着毛主席的铜像,久久不语的李敏内心五味杂陈。慢慢地,她眼中的泪水开始聚集,并顺着脸颊滑落下去。很快,站在铜像面前的她就哭成了泪人,感伤之情溢于言表。

离开韶山之时,李敏专门带走了一捧黄土。也许,这捧黄土代表的正是她对父亲毛主席无限的思念和眷恋吧。而这捧来自韶山的黄土,也许能抚平她内心的一些伤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