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

(速新闻记者 叶春艳)“这是我最难忘的生日,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荣耀……”10月24日,沭阳县梦溪中学教师汤晓红告诉记者,国庆节的第二天是自己的生日,没想到家里却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今年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利用国庆假期一起回来看望她,以此代替往年的“谢师宴”“升学宴”,这种质朴的感恩和祝福方式,也让汤晓红备受感动和温暖。

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1)

作为人口大县、教育大县,沭阳今年共有9018名学子参加高考,本科达线率为68.4%,其中11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连续九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然而,今年的毕业季和升学季,沭阳却没有大摆“升学宴”“谢师宴”,没有觥筹交错,没有推杯换盏,也没有出现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

那么,面对曾经令人绕不开、冲不出的“人情网”,沭阳是如何破解的?为此,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采访调查。

抓早动快,凝聚共识树立一盘棋思想

重情义、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让传统美德变了味。每年高考放榜,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本是人生一件大事、喜事,为表达喜悦之情,感恩师长无可厚非。但各类“升学宴”“谢师宴”层出不穷,人情往来“份子钱”让不少人生怯。

为深入贯彻宿迁市“人情减负年”工作要求,针对“升学宴”愈演愈烈问题,沭阳县精心组织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减轻人情负担,厉行勤俭节约,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2)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绝不能将宴请作为升学的仪式感。拒绝“升学宴”是引导广大学子走好人生关键一步的重要开篇。7月23日,在高考成绩揭晓的前夕,沭阳县先后组织9所高中校长、高三年级组主任、家长委员会主任座谈,9位高中校长通过沭阳发布联名发出倡议,当日阅读量突破24万,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7月24日,在高考成绩揭晓当天,9所高中家长委员会主任联合发出附议,对拒绝“升学宴”作出呼应,各乡镇、各单位积极组织高考升学家庭座谈会,各志愿服务组织主动上门宣传引导,鼓励各升学家庭自觉不办“升学宴”;7月25日,沭阳县9所高中学校同步举行“破除人情陋习 展现时代新风”主题活动,近万名师生集中签名承诺“拒绝‘升学宴’,文明表达祝福,引领良好风尚”……一时间,文明新风成为一股清风沁人心脾,不办“升学宴”、拒绝“谢师宴”逐渐成为了广大市民的共识。

在推进“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活动中, 沭阳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带头吹响人情减负“集合号”,纷纷带头立标杆、作表率、当模范。“家有考生”的党员干部响应倡议,通过沭阳电视台、“沭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承诺从自身做起,文明表达喜悦,自觉践行新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办升学宴,不赴升学宴,利用电话、微信、短信等渠道祝贺亲朋子侄升学。”沭阳县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袁亚堂表示,从自身做起,杜绝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遏制攀比风,向低俗化、物质化、金钱化坚决说“不”,向文明看齐,争当文明新风践行者。

沭阳县司法局副局长李绪德认为,作为家长,孩子考入大学,就家庭小范围在一起庆祝一下,表达喜悦,不办升学宴,不搞铺张浪费,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带头抵制这种社会陋习,引领社会新风;扎下镇常务副镇长姜正安说,升学宴也是一种社会陋习,作为家长,应共同进行抵制,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更应该带头抵制倡导新风尚……

“无礼”情更浓,以文化人用正气引领风气

在坚持示范带动的同时,为进一步减少“升学宴”上的负担,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沭阳又组织了一系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来置换准大学生在宴席上的推杯换盏,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月25日,沭阳县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的通知》。8月11日,沭阳县文明办组织了50余名准大学生走进县美术馆、博物馆,感受沭阳文化底蕴,开启了一段认识家乡、发现家乡的特别旅程,拉开了“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系列活动之“触摸沭阳文化”的序幕。

随之而来的是,桑墟、青伊湖等乡镇为准大学生们送去寓意“鱼跃龙门”的大红鱼和“金榜题名”的猪蹄膀,以小礼换“大礼”为升学家庭贺喜;沭阳团县委组织准大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宣誓承诺和“升学宴”说再见,引领新风尚;沭阳楹联学会创作了“祝福无需酒、感恩贵在心”等24对楹联展现沭阳新风;音舞协会创作歌曲《给我一个祝福》,唱出沭阳新风;淮海剧团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情景剧《沭阳这家儿子高考409分,父母居然这样盘算》,表达“喜事何必竟奢靡,清茶笑语两相宜”的主题宣传……

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3)

8月20日下午,沭阳县专门召开“拒绝‘升学宴’引领新风尚”座谈会,县委书记卞建军与已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面对面交流。卞建军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积极吸收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减轻“升学宴”这一人情负担为突破口,有效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让“人情减负”融入内心、落实到行动上。

会上,卞建军为学生们送上《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沭阳老地名》两本书,勉励他们认真研读、感悟、领会在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增强自信、增长见识。同时希望他们记住乡愁、常怀故土,不忘父母的含辛茹苦、不忘母校恩师的辛勤培育、不忘家乡父老的关心支持,在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4)

“我们要认真学习的指示要求,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自身做起,不办‘升学宴’,不赴‘升学宴’,以实际行动杜绝浪费行为。”作为一名步入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曾就读于沭阳如东中学的宋昕坦言,将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社会新风尚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为社会主义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

和宋昕一样,许多迈入大学校门的沭阳学子也纷纷表示,将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立志回报社会、报效家乡。8月25日晚,在沭阳县周集乡周集社区,部分大学新生与近200名干部群众欢聚在广场上,举行了“拒绝‘升学宴’ 观看红色教育影片”活动,争做社会新风尚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并以此作为上大学前的“第一课”。

是否让摆升学宴(冲破人情网)(5)

青春正当时,奋进新时代。学生们认为,拒绝“升学宴”“无礼”情更浓,通过参加活动不仅充分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及历史底蕴,丰富了暑期生活,同时也拓展了对家乡的认知,深切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变化,提升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家乡的一草一木,扎根到了自己的心中,今后愿以加倍的努力学习,助力家乡蓬勃发展。

减轻负担,将民生小账汇成文明大账

一直以来,请客送礼的“人情网”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人情难题,若不送礼显得不符人情,若送上礼金则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宴请收礼不仅会促成铺张浪费之风,还会形成比排场、比规模、摆阔气、拼人气的攀比奢靡之风。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仅各类“升学宴”“谢师宴”每年就达9.2万桌左右,除菜肴外还要备上烟、酒、伴手礼等,需要花费约1.2亿元,加之人情往来的“份子钱”近3.2亿元,各项费用累计逾4亿元。

在采访中,家住沭城街道的沭阳县修远中学大学生家长陈先生特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孩子今年考得不错,超一本分数线32分。按照往常如果请客,大概要操办15桌,一桌饭菜1000元,烟酒饮料720元,再加上回赠大礼包300元,饭菜支出至少得30000元。”原本他还担心不摆宴席情面上过不去,刚好县里提倡勤俭节约,不办“升学宴”正合他的心意,既省去了自己不少麻烦,还减轻了亲友们的经济负担。

据介绍,有时有的人因手头拮据,心里并不想去,但为了撑起面子,只有“穷大方”,跟着“随礼”。很多人早已苦不堪言,为了收回礼金,自己也大办宴席,于是就形成了送礼金、办酒席、收礼金、办酒席的恶性循环,使请客收礼之风愈演愈烈。

“确实,变味的‘份子钱’对工薪族而言压力不小。今年响应不办‘升学宴’,我省下好几千元。”沭阳县居民王鹏有5个朋友家的孩子高考成绩都不错,他真心为孩子高兴,但是5家办“升学宴”的话,他至少要准备2500元礼金,用他的话说“快赶上一个月工资了。”

“拒绝‘升学宴’,文明、俭朴,既让我们表达了心意,又不助长铺张浪费的风气。”学生家长张海山说。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新的生活方式,很快就能变成新时代的新民俗,让大家从中感受到深沉的家国情怀。

谈及拒绝“升学宴”带来的变化,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拒绝“升学宴”,就是要引导群众崇尚文明节俭,减少不必要的人情开支,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对促进良好政风党风,形成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沭阳县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涵动力。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随着观念的变化,拒绝“升学宴”对沭阳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如今“人情网”中的低俗成分,在花乡大地已逐步被剔除,攀比之风被有效刹住。不仅不办“升学宴”“谢师宴”,其他红白事的请客也越来越节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安排多了,这既从经济上解放了主客双方,更形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礼仪、文明之风。

责任编辑 张甜甜 王姗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