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此次专题发布的《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显示,2000-2021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了近2倍,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粮食增加量占全国粮食产量增量的50.71%,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原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原因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此次专题发布的《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显示,2000-2021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了近2倍,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粮食增加量占全国粮食产量增量的50.71%,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

同时,东北地区粮食对外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按照人均400公斤粮食需求量计算,2020年东北地区粮食可剩余量达到1.29亿吨(2580亿斤),输出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报告显示,自20世纪初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大范围土地垦殖以来,东北黑土区农业开发利用强度持续上升。东北黑土区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扩张,并形成了“粮食主导”的农业种植格局。到2020年,东北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65.5万公顷(42982.5万亩),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3.3%,玉米、大豆和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8.9%。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是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三省一区开展科技攻关与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共同打造了7个万亩级示范区,截至2021年底,核心示范区面积11万亩,形成主推技术22项,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700万亩。初步构建了“梨树模式2.0”“龙江模式”等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样板。“梨树模式”在吉林省推广应用2800万亩;“龙江模式”“三江模式”已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黑龙江省分别推广应用1620万亩和1910万亩,立体监测农业科技服务黑土耕地7500万亩。

来源: 人民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