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经典战役全集(遗孀清理遗物发现1封电报)
1984年,我国的一代战神,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同志不幸离世。
在这位革命家去世后,妻子楚青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封1947年的电报。
楚青在看完这份电报的内容后,大为惊讶,因为这其中涉及了华野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桩隐秘纷争。
当时的战神粟裕,竟然遭受到了下面指战员的质疑,因而起草的这一封电文。
看完这份电报的全部内容以后,楚青明白了,原来身为民族英雄的丈夫,在那个时期的华野,居然还有这样一段往事。
那么,这封电报具体说了什么?1947年发电报的时候华野经历了什么,粟裕将军又为何要将它秘密保存三十多年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 七月分兵后,战神粟裕检讨1947年,如果说在中国大地上,哪一场军事战役让国人印象深刻,这就非“孟良崮战役”莫属。
当时的华东野战军,以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气,在孟良崮上拿下了有着御林军之称的第七十四师。
这一则消息不久就传到了蒋介石面前,得到这份失败消息的他,也是将自己的前线指挥官臭骂了一顿。
而我军在打赢孟良崮战役以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继续进行着反“围剿”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可能,一些不太了解放战争史的人,会认为此后的我军必然是一路高歌猛进,没有任何挫折的就打退了敌人的围剿行动,可事实却并不如此!
在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准时发动南麻战役,当时的我军因为对敌人的实力估计不足,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
导致我军经过长时间的浴血奋战,也没有达到最初的战役目的,最后只能被迫退出南麻地区。
而敌人在看到了我军逐渐退去以后,国民党为了扩大战果,其第八军的李弥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南下,准备夺取我军的南北交通线“临朐城”,及其东北地区。
面对敌人的这一行动,陈、粟两人也是知道,如果我军不能先敌一步占领“临朐”,那么就会让华野陷入危险境地之中。
于是在商议以后,陈毅,粟裕决定立即提前发动进攻,先敌人一步占领“临朐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弥率领的第八军先我军一步拿下了临朐城。
并且,敌人也吸收了张灵甫覆灭的教训,在占领城池以后,立即控制了临朐城外的各个高地,并且为了防备我军即将要发动的进攻,李弥也是立即指挥部队迅速修筑防御工事。
得到前线传来的情报,陈毅,粟裕两人也是知道此时的我军多拖一刻,敌人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就越完善,这样就会为攻打临朐增添很多的麻烦。
于是,在我军抵达临朐城下不久,一封电报立即从华野指挥部发出,要求前线部队迅速对李弥的第五军发动进攻。
我军前线指战员收到命令以后,也是立即发动了对临朐城的争夺战,不久以后,我军就有7个连的兵力攻入城内,与守敌进行了残酷的巷战。
而正在我军与敌进行浴血奋战之时,此时也是天公不作美,突然之间下起了瓢泼大雨,导致我军在泥泞的地上寸步难行。
不仅如此,国民党方面在接到李弥的求救电报以后,也是立即派出部队对其进行救援,敌人的援兵离我军已经十分接近。
陈毅,粟裕两人看到这种情况,也是认识到我军如果继续攻打临朐城,那么就有可能会陷入敌军的包围圈中,在综合因素的考虑下,华野部队立即撤出了战场,来到了益都地区休整。
经过一个月来的作战,华野部队在先后经历南麻、临朐等战役以后,部队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一些指战员开始质疑陈粟两人,尤其是粟裕同志的指挥能力究竟怎么样。
其中,部队当中就有一些人这样说道:“反攻、反攻,丢掉山东”。
甚至有的指战员这样说:“我们和敌人所处的地形、气候条件是一样的,为什么敌人能够打,我们为什么不能打?曾几何时,我们也在雨雪交加的鲁南歼灭了敌人的整编第26师,也在沂蒙山区中,于万军丛中拿下了敌人的整编74师。如今的我们却被一群手下败将追的东奔西跑,真是窝囊!”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粟裕作为主要指挥员,知道自七月以来全军上下在几次交战当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士气上十分低落、部队也减员严重。
于是,在这个思想混乱的危急时刻,粟裕站了出来,向中央作出了七月以来败绩的检讨,他将几次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全军上下在围剿74师以后,陷入了过分乐观情绪当中。
而在战役开始以后,我军对于敌人的土木作业能力没有着新的深刻认识。七月分兵中,也失去了重点。”等几条因素。
但是,粟裕的这封电报在拿到大会上讨论的时候,却并没有得到那些满嘴牢骚同志的认可。
他们不认为我军的失利是因为粟裕所说的那样,相反,更多的人认为是因为粟裕个人的指挥能力不足。
于是,粟裕只能够重新起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中他将一切失利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并在电文的最后请求中央给予自己处分。
但在此时,谭震林同志也是对粟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不同意见通过信的方式转给了陈毅。
在信中,他认为七月以来连续几次的失利,是因为粟裕这个主要指挥者“军事上常常缺乏远见,粗心大意所致”。
并认为他在战役开始以后,往往只能看到一两步。
在建议的最后,谭震林也对粟裕在上报给中央的信中,将七月以来的失利归结为“过分乐观”,也是表示了极度不赞同。
并认为粟裕的电报是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军只要稍微的休整一番,就可以在二次交手之时夺得战争的胜利。
陈毅看完来信以后,认为对粟裕有所帮助,于是又将这份建议转给了粟裕同志。
粟裕看完谭震林的信不久就与陈毅进行彻夜长谈,在谈话中,他首先是肯定了谭震林对自己批评中的积极内容。但是依然坚持的认为部队七月以来的失利,与“过分乐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将自己的不同意见,通过电报的方式转给了谭震林同志,并认为他本人的“乐观情绪”,比自己和陈毅还要严重。
我们作为后来者,从现在的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谭震林同志的信是否合理。
我们先来看谭震林同志所说的“七月以来的失利,是因为粟裕的粗心大意和缺乏远见所致”。
那么,粟裕是不是这样一个指挥者呢?
实际上恰恰相反,粟裕作为我军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他本人就是一个跟随党事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杰出军事家。
孟良崮战役中在那么危险的境地,他依然协同陈毅司令员,一道指挥了这次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役,沉重的打击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
1946年的粟裕又在中央的领导下,指挥少于敌人的兵力,取得了内线歼灭国民党部队的经验。
随后,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与陈毅同志一道指挥了莱芜、鲁南等重要战役。
而这些战役的胜利该怎么解释呢?如果当时的粟裕同志是一个“粗心大意、缺乏远见”的指挥员,当初那些战役的胜利又怎么说呢?
是敌人都是傻子?还是纯粹的运气好?
如果是运气,那么也只能说获得一次战役的胜利,怎么会接连取得重要战役的胜利呢?
而且就算是运气,那么在1946年的粟裕,又是怎么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内线歼灭国民党部队的胜果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谭震林对粟裕有偏见,只能说当时的部队刚刚经历从人生的高光落到人生的低谷。如此这样一个经历,难免会让部队的指战员,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于是,在这万分紧急时刻,中央对于粟裕当初要求处分的电文答复,也来到了华野的指挥部。
那么,中央是怎么处理这封电报的呢?
中央对此事的意见是,首先肯定粟裕同志的军事领导能力;
其次,中央让粟裕同志不要因为这几次败仗就灰心丧气,在电文的最后,中央鼓励他安心工作、整顿队伍、以利再战!
而身为司令员的陈毅,也是鼓励这位老伙计要振作起来,并坚定地支持他作为华野的主要指挥员。
在中央回电后的同天,陈毅也是立即给毛主席去了一封电报。
在电文中,他真心地为我党有如粟裕、陈赓等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认为自己在七月以来的几次战役中,他也没有提前预料,战役失利以后也没有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自己应该与粟裕一道共同承担七月失利的责任。
而不久以后,毛主席立即给前线的陈毅、粟裕等人,发来了对陈毅电文中的复电。在其中他高度认可了陈毅的见解,并鼓励他们要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未来的战斗。
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以及陈毅对粟裕同志的坚定支持,最终也消除了当时部队内部对于他的不利声音。
二 沙土集战役,挽救部队信心而粟裕看到中央和陈毅这位老搭档,居然如此的支持自己的工作也是十分感动。
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他知道现在的部队在经历七月失利以后,士气上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如果我军不能扭转局势打出部队的士气,那么无疑会让目前的情况越来越糟。
那么,什么是鼓舞士气、提升部队思想凝聚力的最好武器呢?
那就是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将解放战争的大反攻持续推进,带领部队拿下失利以后的首个胜利。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打胜仗,可是胜仗就是简单的两个字,要怎么实现呢?
于是,在接到中央发来的电文以后,粟裕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实际上,当时的情况对我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华野在经历七月失利以后部队大量减员,部队编制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
其次是弹药上也因为接连来的几次战役没有歼灭敌军,导致我方的弹药数量严重不足。
此时的解放军正如一句成语所说,“兵疲马倦”。
可是,粟裕同志在这个危险的情况下,面对这种极端困难的境地没有惊慌,而是在敌我力量的消减、进攻态势的变化中寻找到了一丝战机,并认为我军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次机会,那么无疑会极大地补充我军的兵员、武器!
那么,粟裕是发现了什么呢?
原来,国民党方面在经历“七月胜利”以后,他们开始认为我方在“重跌合进”战术的打击下,已经溃不成军。
再加之此时我军为了避其锋芒,已经有部队退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机动作战,他们更加坚信山东的陈粟部队已经黔驴技穷。
于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开始愈发骄狂起来,其在中央社的报纸上更是大肆鼓吹所谓的“山东共军已经溃不成军,不堪再战”等话语。
并且敌人为了瓦解我方的民心士气,派遣飞机用广播向下喊话,说我们已经被四面包围了,要我军放下武器投降。
正所谓“骄兵必败”,日渐骄狂的敌人在我军所谓的“溃败”形势下,他们当初那个严密的进攻阵型也出现了瑕疵,不断派出少量部队对我军的殿后部队进行尾随追击。
这种形势的变化,也随着前线的战报来到了粟裕面前,他在其中就发现了良好的战机。
于是,粟裕根据我军的情况初步形成了两套作战方案。
随即,他将自己的这两个想法与陈毅进行的协商,听听这位老搭档的意见。
陈毅在听完以后,认为这两个方案是可行的,对于提振我军士气有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出于对战争严谨性的考虑。他让这位老战友要征询一下,陈士榘等同志的意见,不久以后粟裕立即给陈等人发电征询意见。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久以后毛主席要华野部队立即渡河,支援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集团,减轻友军的压力。
面对,中央发来的电文,粟裕也是深知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毛主席的进行战略反攻的精彩一笔,是我军将战火引入敌占区的重要举措。
但也正因为这把尖刀,直接插在蒋介石的心脏位置,于是不久后刘邓就遭到了敌军的围剿。
因此,粟裕在接到主席电文时,也是明白“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为了配合中央的战略。
他立即与陈毅司令员商量,两人也一致认为必须马上下定决心,发动一次战役策应刘邓集团,减轻他们的压力。
为了尽快发动进攻,他们两人协商一致以后,也是立即采纳粟裕所提的第二套设想,回去不久之后,粟裕立即制定出了战役的方案。
不多时,陈、粟两人立即发布“西字一号命令”,其内容如下:
第一,让第十纵队在同年9月3日晚由孙口、马庄渡过黄河,并限定他们于4日晚完成对郓城之敌的包围作战,并于同月6日到王家楼附近,与诱敌深入的西兵团会合。
第二,命令第6纵队于同月3日晚在张秋镇渡过黄河,在随后的第二天进入梁山以南地区。
第三,我军的西兵团以引的方式,让敌人的整编第5师、整编57师、84师等敌军率部北进。
第四,以第4、8纵队和冀察的第10纵队,隐秘跟随敌人向北运动,断敌后路。
同时,粟裕为了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在同月4日晚以一个纵队的兵力,运动到巨野与郓城之间,保证第10纵队侧翼的安全。
并将部队主力部队,于同月4日运动到龙烟集、沙土集等以北地区集结。
随后不久,在我军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下,以全歼敌人9万人的辉煌战果,取得了此次战役的完全胜利,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沙土集战役”。
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我军来说无疑是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军通过这次战役,彻底走出了“七月失利”的阴霾,取得了两年以来华东野战军进行的一次最大歼灭战的胜利。
其次,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我军来说不仅是信心之战,更重要的是我军在经历几次失利以后,兵员、武器等损失惨重。此次战役中我军通过成建制消灭敌人,兵员、物资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最后,我军也通过这次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方面的嚣张气焰。
那么,有读者会问,既然粟裕有着这么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什么还会在7月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呢?以至于自己都要向中央进行检讨!
实际,这与历史上的“7月分兵”有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著名的“7月分兵”!
三 七月分兵“七月分兵”发生于1947年6月29日,中央向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发来一封电报,当时毛主席根据山东前线敌人出现的“重迭合进”的进攻战略。
指出“蒋介石已经毫无出路,被迫采取了胡宗南在陕北的战略战术方针,敌人的这一方略,除了避免歼灭和扰民外没有其他作用。”
在电文中毛主席提出,我军应该以两部兵力,绕到敌人的侧后去进行机动作战,正面方向集结主力部队于敌人的正面,借此牵制监视和吸引敌人的重装集团。
在电报到来以后,陈粟两人立即对中央来电进行讨论。
在经过充分讨论以后,两人一致认为主席的来电是十分正确的,为了策应即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二人也是立即决定制定出相应的作战方案。
陈粟两人的具体部署是。
第一,由叶飞、陶勇带领第1、4纵队穿过临濛公路向鲁南挺进;
第二,陈士榘、唐亮两人,带领三个纵队的兵力向鲁西方向的泰安等地挺进;
第三,吸引监视的正面部队,粟裕用第2、6、7、9以及特种部队,集结在沂水到悦庄公路附近,以少量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则根据战局发展的情况伺机而动。
在拟定作战方案以后,陈粟两人立即将其上报中央,此次分兵情况也得到了主席的认可。
随即,华野各部开始按照陈粟两人的命令立即行动起来。可是尽管我军当时很好的完成了中央给予我们的战略任务,但因我华东野战军在作战之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准备,也遭遇了“七月分兵”后的“七月失利”。
那么,我军在七月分兵的时候,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我军在七月分兵方案拟定之前,本来是按照军委前一份指令,是准备用六七月的时间歼灭敌人对山东的围剿行动。而29日接到分兵命令以后,华野上下只有一天多的时间来准备作战。
这样一个短暂时间,必然会让我军在各个方面,有着不充分的准备。
而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军在如此不充分的准备情况下,那就难免会遭到一些损失。
第二,七月失利除了和我军没有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以外,还有着敌情、气候的影响,所谓的敌情变化那就是国民党方面充分吸收了张林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失败的教训,采取与我军对战时,不孤军深入的重迭合进战术,致使我军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良好的战机。
第三,在战役发动之时,华野中存着一种“过分乐观”情绪,这就让我军遭受七月挫折成为了必然情况。
那么,我军在遭遇七月失利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完成中央交给了战略任务呢?
恰恰相反,我军依然完成了主席交给陈粟两人策应刘邓集团的任务。
但是,尽管我军遭受“七月失利”,是因为各方的原因综合所致。
可是粟裕作为我军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他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其本人自然对这次失利也是印象深刻!以至于要将当初那封电报保存了几十年。
总结粟裕作为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可是,世间哪有什么“常胜将军”呢?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依然存在如“七月失利”等失败战役的存在。
但尽管如此,这依然改变不了粟裕作为我党著名的军事家之一!
编辑:风声
责编:林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