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没有中元节(明明都是孝敬节和狂欢节)

据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掉。这些人的钱就平均分到了普罗大众手里。人们为了纪念这些曾经有钱的死鬼,开始举办鬼节。这当然是开个玩笑。

鬼节中西都有。中国有三大鬼节的说法:清明、中元、寒衣。此外,民间还有认为冬至也是鬼节的。清明要上坟,踏青,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中元节最为盛大,到这一天有道士打醮做法事,有和尚放焰口、放河灯,民间在这一天也有各种祭祖仪式。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是给死去的人们添补冬衣的日子,因此要在这一天焚五色纸衣,让阴间之人不至于受苦。可见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这么早就已经开始“彩虹”了。而冬至,有人说是专为当年新葬的人举行祭祀活动,而这一天的祭祀其实很好理解。传统的“过年”,就是从冬至开始算起,不管阴间的人此时是在霍格沃兹和幽灵们交流学习,还是已经在伦敦的吸血鬼Club办轰趴了,一份年货总是少不了的,来尝尝中国的腊八粥,我特意加了猪血。

哪些地方没有中元节(明明都是孝敬节和狂欢节)(1)

中元节孟秋之月(秋天第一个月),《礼记·月令》说:“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因此,最早中元节和鬼节有了关系,是新收获的谷物给祖先尝尝,这也是礼,《春秋繁露•四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而秋天开始了,秋天第一次月圆无疑是一年中阴阳之气更替的日子,就像黎明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一样。所以在根据月亮来确定历法的中国人这里自然意义非凡。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对七月十五日做了自己的阐释。天地水三官是最早被尊为大帝的道教神,五斗米道祖师张道陵确定了对三官大帝的信仰,传到专搞神仙道教的陶弘景那里,又丰富了其内涵,提出地官解厄的说法。武则天就曾经上表三官九府,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罪,三官就是天地水三官。而佛教看道教在唐朝发展那么好,一度变成国教,也顺便把盂兰盆会移植过来。盂兰盆原意“解倒悬”,本意是通过用百果供奉大德,大德们合力做一场功德,效果最为殊胜,到了中国,就直接变成了给鬼们发钱、发吃的,做功德反而成了有钱人博面子的事。

至于寒衣节,就实在太好解释了。因为这时是冬天的第一天,送点衣服下去理所应当。而这个习惯也可能和历法有关系。汉朝初没有自己的历法,仍行秦法《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举行腊祭,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而这么做,又是继承周朝之习惯法,等于宣扬自己取代秦朝乃为正朔。除了这三个节外,其实还有三月三上巳节,清明初春踏青,上巳节是暮春辞青,正好对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就是这个日子辞青的景象。这一天是河浴拔除阴气,也就是“祓禊”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可以围观河畔混浴天体大派对,这么好玩的事自然会被禁,因为有人觉得大家凭什么这么开心。

哪些地方没有中元节(明明都是孝敬节和狂欢节)(2)

说到底就会发现,其实中国的鬼节还真跟鬼关系不太大,除了中元节,而西方的鬼节,比如万圣节,那真是见了鬼了。为什么呢,因为对死这件事大家认识不同,中国人虽然相信有阴就有阳,有生就有死,但死在中国文化前期的贵族时代,是一件极其庄重的事情,对死者的祭祀庶民没资格参与。到了中古以降,贵族世家被打翻在地,个人势单力薄,各家各户团结起来各行其是,不管他人瓦上霜,对死的一切认识和行为,就都局限在家庭内部。我们看中元节给孤魂野鬼也烧钱烧东西,用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大家都有份,你也有了就不要抢我们家的了,我已经给你面子了,你要开染坊那我就找俩跳大神的闹死你。总而言之,中国人很早就退出了以部落也好、以教会、以支部也好的公共组织生活,没有讨论“死”的公共话语空间,面对死亡的态度就自然而然庄而重之,因为一谈到“死”,就是自家祖先的事,没法不庄重。贵族时代那种汪洋恣肆把鬼买了换酒这么好玩的事到宋就几乎没有了。鬼就是扰乱正常家庭生活秩序的,狐狸精就是一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