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能吃吗有哪些危害(味精吃多了真的有危害吗)

“谣言”的诞生:耐人寻味的歧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味精能吃吗有哪些危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味精能吃吗有哪些危害(味精吃多了真的有危害吗)

味精能吃吗有哪些危害

“谣言”的诞生:耐人寻味的歧视

我们先来说说味精是怎么被发明的。

味精,化学名叫α-氨基戊二酸一钠,又称谷氨酸。味精是谷氨酸的单钠盐,简称MSG(为什么高血压病人不要多吃盐和味精,这就是原因之一)。

1846年,一名叫雷特豪的德国人首次在小麦面筋中分离到了谷氨酸。20世纪初,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一次喝了海带汤后,感觉非常鲜美,好奇之下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并用化学手段从海带中提取到一种物质——谷氨酸钠。这就是海带汤鲜美的秘诀。于是他将谷氨酸钠投入生产,并将其命名为“味の素”。1920年,我国的化学家吴蕴初成功从谷物中采用酸水解法制成谷氨酸钠,味道鲜美,且为了区别日货取名味精。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个误区:味精就是化学添加剂,工业的产物。其实它的成分很多天然食品内都含有,比如葡萄、番茄、海带等天然食物里都含有谷氨酸钠。

那味精既然没啥问题,又为何会“风评被害”的呢?

上个世纪,外国杂志曾连续刊登报道“Chinese Restaurant”(中餐综合征) 。

1968年,当时有一位美籍华裔,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说他在一家美国当地的中餐馆用餐以后出现了四肢发麻、浑身无力的症状。当然,他的症状可能是多种可能性造成的,可是随后一系列“骚操作”开始了:他把这一症状完全归咎为味精。后来就开始以讹传讹,“中餐综合征”、“味精综合征”就诞生了。很多国外的店家也会以“NO MSG”作为卖点。

但是事实上,这种症状并没有科学依据。198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邀请了一些自称有过“中餐馆综合征”经历的人来进行双盲实验。他们对30个人发出邀请,只有6人进行测试,其中的2人,不管是有味精的食物还是没有味精的食物,都出现了“症状”;而另外的4人,则不管是对有味精的食物还是没有味精的食物,都没有出现症状。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欧盟食品科学委员等组织,经过多次实验研究,都把味精在食品分类中归为安全类。1999年,我国独立完成的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也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所以这类说法,很可能是为了妖魔化中餐,但是没想到受这种说法荼毒最严重的也是在国内,这背后耐人寻味。

味精,究竟怎么样?

其实生活中,味精和盐、糖类似,就是平平无奇的调味料,可以放心吃。味精被广泛运用,餐饮里几乎都有它的影子。例如老抽、生抽、耗油等调味品中含有,经常吃的方便面、薯片等也都有味精的加入,西餐和日料里,味精的运用也很常见。正常人体所含的谷氨酸大概在1500-2500g,而一个成年人每天通过食物获取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后摄入的谷氨酸总量大约在10克以上。谷氨酸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人体内参与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是合成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而且它对脑神经和肝脏都有一定保护作用。

有人说,味精经过加热会产生焦谷氨酸钠,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实味精加热到100℃数小时,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也不足1%。科学家早已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无毒,只会使味精的鲜味流失,仅此而已。虽然说味精没什么毒性,但是也不能过量,否则就会和吃多了盐一样,感觉口干,导致钠超标。因为味精的代谢会消耗人体的锌,哺乳期的妇女和幼儿不应过多食用味精,就像吃饭吃多了也对身体不好。不过话说回来,谁会把味精当饭吃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