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

本月大事,两会召开。

每天打开热搜,都能看到不少提案。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

发现了吗?

这些提案更接地气了,与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

不过鱼叔最关注的,还是这一条——

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

有多名代表建议,将防拐防性侵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网友的回复几乎是一边倒支持。

还有人进一步呼吁「男女童立法同步进行」。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5)

不过亦有顾虑:这个提案要先过家长那一关。

因为仍有部分家长,思想较为保守,谈「性」色变。

甚至还有人提议,把性教育改为「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总之只要把「性」这个字去掉,就好。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6)

但还是那句话:

「别嫌性教育太早,因为施害者不会嫌孩子太小。」

所以,「儿童防性侵教育」该不该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19年至今,已经连续三年被提出。

不知今次结局会如何。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7)

鱼叔试着从电影中,去探寻答案。

「儿童防性侵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8)

「不能说,不敢说」

从最近大热的台湾电影《无声》说起。

台南市有一所特殊学校,学生都是聋哑人。

在这样一所学校里,两年内发生百余起儿童性侵事件。

受到侵犯的孩子都是听障人士。

他们无法发声,无法求救。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9)

好在被老师发现,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孩子惨遭毒手。

无声,不只是字面意思。

更是儿童在遭遇性侵时,一种普遍的失语现象

因为他们在遭到侵犯后,往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0)

性教育的缺失,让他们辨别不出「玩笑」和「猥亵」的界线。

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如何自保。

这些都为儿童性侵事件,埋下隐患。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1)

不难发现,在许多反应儿童性侵害的电影中,都是这样处理的——

他们在事发后选择沉默,咽下苦果。

比如法国电影《不能说的游戏》

男子闯进女孩的房间,假意说要和她「一起玩洋娃娃」。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2)

女孩没有拒绝,随后被男子性侵。

年幼的她,不知道刚才这个怪叔叔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在对方的威胁之下,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不能说的游戏》和《无声》两部电影可以对照着看:

片名中的「不能说」对应着「无声」;

片名中的「游戏」对应着《无声》的那句台词,「只是在玩。」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3)

有部国产高分短片拍的也是这种现象,片名即「无声」——《讳言》

短片主角是一位小女孩。

她在体育课间隙,突然被一团黑色的影子围住。

小女孩下意识地并拢双腿,想要保护自己。

可魔爪依旧伸向了她。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4)

从那之后,小女孩的世界彻底改变了。

变得灰暗,扭曲,到处都是眼睛和魔鬼的触手。

小女孩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一个人默默流泪。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5)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6)

直到她再也无法忍受,短片以魔幻的一幕结束——

女孩重新回到了母亲体内,化作一滴蓝色的眼泪。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7)

很多时候,在性侵事件中,儿童与施害者之前,不只是力量上的悬殊。

更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差距。

因性教育不足而产生的认知盲区,导致儿童在被侵犯后无法第一时间说出真相之外,还会有后续的恶化。

比如熟人作案和反复作案。

根据「女童保护」组织的数据,2020年我国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件332起。

其中表明人际关系的有312起,熟人作案231起,占比高达74.04%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8)

面对熟人,防备和警惕有所下降,可能使施害者反复作案。

《无声》《熔炉》《信笺故事》《不能说的游戏》等电影中,对孩子下手的都是熟人。

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甚至会有儿童在遭到侵犯后,潜意识里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就像电影《素媛》中的小女孩,她在病床上醒来后就问爸爸:

「我做错了什么吗?」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19)

她们当然没有任何错。

只是这梦魇般的经历,像一颗定时炸弹。

随着年岁渐长,让受害者反过来憎恨自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的房思琪,在年幼遭受侵犯后,会说服自己去爱上施暴的老师。

直到房思琪长大,回身审视那段经历,难以自渡,于是选择终结生命。

小说里的故事,而图书出版两个月后,映射在了作者林奕含的身上。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0)

所以。

预防儿童性侵害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儿童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育儿童提高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无论与熟人还是生人的相处,要清楚有一个明确的尺度摆在那。

稍有逾越,哪怕只是再细微的试探,也必须立刻呼救。

说出来,乃至呐喊出来,去打破无声的沉默。

而且一定要让他们知道,错并不在自己。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1)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2)

「没人信,没人管」

如果说,「不敢说,不能说」是儿童受困的内因。

那么,「没人信,没人管」,则是来自外界的「帮凶」。

没人信,是家长的失格。

电影《嘉年华》中,小文和小新把被侵犯的经历告诉了各自家长。

可换来的回应却出乎意料。

小文的母亲知道后,第一反应竟然是打了女儿一巴掌。

还撕掉她的漂亮裙子,剪断她的长发,导致小文离家出走。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3)

小新的父亲则是选择与施害者私了:

「就算判了又怎样?他进监狱几年出来照样呼风唤雨。」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4)

有时候父母不作为带来的伤害,会给孩子留下更大的阴影。

因为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都无法站在自己这边。

《明星大侦探》第六季有期节目,讲的也是儿童性侵的案件。

「错过无声的呐喊,逃避该有的责任,每个人都是求救的漠视者。」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5)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做的是及时报警。

同时寻求专业的生理疏导与治疗,对孩子进行安抚。

而不应该是去怪罪孩子。

没人管,是社会环境带来的二次伤害。

关于电影《嘉年华》,导演文晏说:

「我想展现的不是暴力,而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社会的反应。」

老师在出事后好像人间蒸发,没有出来为小文和小新说半句话。

法医,警察,记者三者勾结形成闭环,召开发布会,宣布两个孩子没有受到性侵害,大众不信也信了。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6)

施害者刘会长想以官威施压,私下和解。

小文和小新孤立无援,一切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中落后的性观念,扭曲的真相,大众的愚昧,流言的中伤,都是二次伤害的土壤。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7)

台湾女性运动先驱之一的何春蕤认为,在性侵事件中带来最深伤害的是:

「一个对性抱持戒慎及丑化态度的新文化。」

相反的,在电影《素媛》中,素媛最后能从阴影中走出来,靠的不只是自身的坚强。

还有来自社会多方的支持。

片中有一个名叫「向日葵中心」的场所,是一个未成年性侵受害者咨询室。

对于受害者的心理疏导,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8)

那位残疾人老师,帮助着素媛渐渐开口说话,树立信心,重返校园。

现实生活中的「素媛」,也在2017年参加了高考,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

无论是电影抑或现实,我们可以发现:

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从来都不是独立个体的不幸。

而是与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29)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因为相比于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相关抚恤政策,儿童防性侵教育的落地更加快速,直接。

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于营造避免二次伤害的社会环境也有积极意义。

防性侵教育,也是在防性观念落后,防乌合之众的要挟与伤害。

正如电影《素媛》中所说: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得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其他人遭受同样的痛苦。」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0)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1)

「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有头大象,房间里的人却视而不见。

显然,这头大象就是儿童的性教育问题。

儿童防性侵教育,也必然包含在儿童性教育的范畴之内。

「不能说,不敢说;没人信,没人管。」

有时候人们宁愿回避,举报,也不愿正视儿童性教育。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2)

还记得201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性教育教材停用」风波。

北师大出版社的一套丛书《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遭到不少学生家长抵制。

校方迫于舆论压力,停课回收该教材。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3)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4)

当时有一条神评论说:

「中国上得了台面的性教育作品,也就只剩《动物世界》了。」

在「谈性色变」的思维桎梏下,这件事准确反应了儿童性教育推行中最大的阻碍:

家长对儿童性教育的承受和接纳能力。

也是在那之后,「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的提案开始出现。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5)

那么 。

家长们在儿童性教育问题上,究竟担忧些什么呢?

无非这么几点:

孩子几岁开始上课合适?

授课老师能放心吗?

课程尺度是否合适?

这些问题不解决,争论还会持续,最后又是一刀切地否认。

一个个来看。

第一,孩子几岁开始上课合适?

年龄,不应该成为性教育的障碍。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性教育课程的最低指南标准:

5岁被定为是性教育的起点。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6)

家长总担心孩子太小,被性教育课程误导早熟。

殊不知隐瞒才是最大的误导。

郑渊洁在谈儿童性教育的时候说过:

「要保住孩子的好奇心,唯独有一件事不能好奇,那就是性。」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7)

因为但凡孩子流露出一丝猜忌,就可能从别的地方再次寻找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不谈「性」,也是在给孩子灌输「性是危险的」,「性是神秘的」,「性是不可言说」的观点。

这到底是一种保护还是伤害?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聪明,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8)

第二,授课老师能放心吗?

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根据「女童保护」组织的数据,发生在熟人间的儿童性侵事件,师生关系是占比最高的。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39)

可是这又涉及到一个因果关系。

如果「儿童防性侵教育」始终无法作为一门必修课,便很难系统地培养老师。

陷入死循环。

中青院的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曾建议:

「儿童防性侵教育课程除了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还要纳入幼教和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有义务增强专业的知识储备。」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0)

最后一个问题,课程尺度是否合适?

一旦涉及尺度,就变得模棱两可。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直接用真实的图片或影像演示又过于露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如何委婉且准确向孩子传递性教育信息?

绘本和动画会是一个折中的好选择。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1)

事实上,我们也正在这么做。

越来越多以「儿童性教育」为主题的国产动画被制作出来——

《一分钟性教育》

《明明白白我的性》

《丁丁豆豆成长记》

《滚滚故事儿童性知识》

《一分钟性教育》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了「如何防止儿童性骚扰」。

配合着风趣的简笔画,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告诉孩子:

「凡是平时背心裤衩盖着的地方,是不能让人碰的。」

「不要跟任何人到陌生偏僻的地方。」

「男孩子也不能大意。」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2)

不过最经典的,还是这支美国儿童防性侵短片《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目前也有了中文配音版和国产的翻拍版。

通过四个孩子和教师的问答对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五个警报」。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3)

如果有人想要看你们的隐私部位,或者是把自己的隐私部位给你们看,叫作「视觉警报」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4)

如果有人谈论这些隐私部位,叫作「言语警报」

如果有人触碰你们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们触碰其他人的隐私部位,叫作「触碰警报」

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叫作「独处警报」

如果有人试图拥抱或者亲吻你,这就叫做「约束警报」

针对以上这些警报,孩子还要和父母一起做一个「爱心圈」。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5)

处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不会引起警报。

一旦有人做了坏事,永远要记得说「不」。

通过讲述,还可以帮助其他孩子远离那个坏人。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6)

不过说到底,这些来自民间的动画毕竟受众有限,传播有限。

距离它们走进课堂,任重而道远。

回到开头的问题:「儿童防性侵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

鱼叔觉得很有必要,可以先从绘本和动画开始,一步步慢慢来,但不能原地不动。

哪怕教会孩子两句简单的口号,也好过一无所知。

「女童保护」的主要发起人孙雪梅在《奇葩大会》上,传授了两句儿童防性侵口诀:

「我不认识你,你不要碰我。」

「我还没满14岁,你想坐牢吗?」

意识有性别吗(醒醒吧性)(47)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关爱孩子,也是在守护我们的未来。

他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世间,一路长大也是一路武装的过程。

为的是面对各种难关时可以从容应付。

我们教给孩子那么多,琴棋书画,德智体美。

可为什么偏偏在「性」这条赛道上,要让他们手无寸铁呢?

「性」不可怕,不敢谈「性」才可怕。

千万不要让性侵犯成为孩子的性启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