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层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有子曰其为人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释:有子说:为人孝悌而犯上作乱的人,很少。不犯上作乱的人,懂得孝理,没有作乱的心思。人之为人的根本,要懂得道德的道理。孝悌,是仁的本质,是最基本的道德。

  • 有子(公元前505或518年—?),有若,春秋时鲁国人,夫子学生。与曾子,子贡,子夏及其弟子合力编著了《论语》。
  • 孝:孝顺,孝敬之意;孝,善事父母者。——《说文解字》Ø 以声解义:孝,【 X-i-ao xiào 】四声,定声,执令行。孝在语调上是重音,顿齿缩舌,发音向下,是语言意识中强调式的命令,是无论理解与否,必须执行的定式。Ø 以形解义:孝,从土,从老,从子,土上加丿是老字的一半儿,父母之于子女年老一半儿,表明孝义对象的从属关系;在形象上,土上冒出一个新苗,土下埋一颗种子,新苗欲破土成长,给养下面的根系;
  • 悌【 tì 】:敬爱兄长,人际和谐之意;悌,善兄弟也。——《说文解字》

在个人层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有子曰其为人也)(1)

论: 一个人对父母长辈孝顺,对待亲朋的态度也会很亲密;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很融洽;学习工作的态度也会很积极向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尊老爱幼,喜好称兄道弟,其实是早已在文明的意识中植入了,我们是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的概念,这是孝义的转化,叫做公孝,孝是血脉繁衍的基因,是群体友爱的共生之根,是文明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

孝义之说,于公于私都是天性,能力有限则事亲于孝道,能力出众为人民服务则为公孝,因私废公,因公废私的孝道都是不深切的。

孝道立人伦,解意记于心,从土从尊老,从子从幼循,

土为神州土,子为炎黄孙,同宗复同源,新苗植孝根。

养育和奉养是意识生命体进化的本能,人把这种本能称之为"孝",进而把孝定义出人性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上产生道德是非观的判断,和之于社会运行的秩序就是礼。理解了孝的含义,很多事情能看的通透,进而形成仁的概念。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