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效果哪种好(草甘膦与草铵膦同属广谱)
每年的夏季,温度高、降水多,高温高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各类植物的生长,尤其是水肥比较充足的地块,虽然此阶段农作物生长比较快,但同时也会田间地头的杂草也会进入到旺盛生长期。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杂草不仅会与田间作物争夺水、肥、光及土地空间,而且还是很多种病菌害虫的寄生体,杂草过多势必将对作物的长势、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田间杂草防治,是广大农民在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位一个管理环节,而除草剂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同时也是农民田间除草管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目前市场上的除草剂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一些防治杂草效果比较好的主流性除草剂更是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但由于专业农业知识的欠缺,一些农民朋友在实际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并不能很好的辨别除草剂的药物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尤其对于一些名称或药性相近或相似的药物,更是经常混淆使用,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比如说,目前市场上使用范围和销量都名列前茅的草甘膦和草铵膦,绝大部分农民在进行田间除草时都会经常使用到。虽然这两种药物都属于广谱的高效除草剂,能够灭杀田间很多种杂草,但一字之差的它们缺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物特性,在药物特性、除草机制、除草效果、应用范围、毒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对土壤、作物等影响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
今天,农技小背篓就全面系统给大家介绍一下:草甘膦和草铵膦这对除草剂“好兄弟”之间的区别差异,以及各自的药物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借鉴。
一、草甘膦与草铵膦的历史由来草甘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而草铵膦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赫斯特公司研发,因为市场使用效果好,所以二者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二、草甘膦与草铵膦的外观与价格比较在外观上,草甘膦属于白色粉末状,而草铵膦属于白色结晶体;在价格上,草甘膦价格便宜,在田间打药除草的使用成本上相对比较少,而草铵膦因为生产技术难度大、工艺比较复杂,所以市场售价比较高,打药除草的成本要比草甘膦高出一大截。
正常来说,草甘膦一吨的市场价格大约在两万左右,每亩的除草使用成本在6-8块钱左右,而草铵膦一吨的市场价格却能达到十五万多,每亩的除草使用成本平均在12-15元左右。
虽然近些年来草铵膦在市场上的增长迅速、前景一路看好,但受成本与价格的制约,所以一直没有能够完全超越草甘膦。
三、草甘膦与草铵膦的除草效果比较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草甘膦的除草见效时间与除草速度明显要比草铵膦见效慢一些。一般来说,草甘膦喷到杂草上后,7-10天才能见到效果,需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杀死杂草,而草铵膦在喷到杂草上以后,只需3-5天左右即可见效,7-10天内即可杀死杂草。
虽然草铵膦在见效与灭草的速度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要从枯死杂草根系的数量上来说,草甘膦的除草效果要比草铵膦明显好出一大截。
而造成二者除草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除草的作用原理机制上,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四、草甘膦与草铵膦的除草原理机制比较1、草甘膦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性、广谱性、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是通过灭杀杂草的根系来起到杀草的目的。草甘膦药液在喷到杂草上以后,可以通过地上部分的茎叶吸收后,再逐步传导到地下的根茎部位、分蘖以及杂草植株的其他所有部位组织内,使杂草先变黄、后变褐、再枯死,从而起到灭杀杂草的作用,即使是对药液无法触及的、多年生的深根杂草,同样能起到破坏根系组织、灭杀杂草的好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草甘膦虽然能灭杀土壤中的深根杂草,但却不适合按照土壤处理的除草方法来使用。
更深入一点来讲,草甘膦属于甘氨酸类药物,药液在喷到杂草上以后,能够通过抑制杂草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干扰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合成、扰乱光合作用,而造成杂草死亡。
2、草铵膦
草铵膦属于半内吸、广谱性、触杀类、非选择性(灭杀性)除草剂,但内吸性很弱且没有传导性,主要通过药液触及杂草而灭杀杂草。草铵膦药液在喷施到杂草上以后,会直接灭杀地上茎叶,并能够借助杂草的蒸腾作用在草株的木质部杀死杂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草铵膦除草时,它只能灭杀触及到药液的杂草或者只有杂草接触到药液后,才能发挥出杀死杂草的作用,如果药液触及不到杂草或者药液只触及了杂草的部分组织,那么草铵膦就无法灭杀掉这些没有接触到药液的杂草或杂草组织,而且草铵膦一般只能触杀杂草的地方部分,对藏在土壤中的深根杂草起不到杀根的作用。
更深入的来说,草甘膦属于膦酸类积铵触杀,药液在喷施到杂草上以后,能够抑制杂草体内具有解毒功能的谷氨酰胺合成,絮乱杂草体内氮与铵的代谢、使细胞内的毒剂铵不断的累积,从而使杂草的叶绿体迅速的解体、光合作用严重受抑,从而造成杂草的死亡。
3、二者的共性
不论是草甘膦还是草铵膦,虽然一个是内吸传导性的除草剂,一个是“见绿就杀”的触杀性除草剂,但二者都属于非选择性的灭生除草剂,虽然能够灭杀田间的大部分杂草,但是因为在灭杀作用上不能区分开杂草和作物,只要是绿色植物都会无差别的进行灭杀,因此在除草时如果喷施或飘逸到作物上,同样会灭杀掉作物苗株,这一点应当特别注意。
五、草甘膦与草铵膦的杀草范围比较草甘膦和草铵膦都属于广谱性除草剂,杀草谱非常的广泛,二者可以灭杀田间常见的绝大部分杂草,不论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不论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类杂草,也不论是一年生杂草还是多年生杂草。但更深入的来说,二者在除草范围和使用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小差别,大家应当特别注意下。
1、草甘膦对多年生的牛筋草、芦苇、小飞蓬、马齿笕等恶性杂草的灭杀效果比较差;而草铵膦则在灭车多年生恶性杂草方面效果比较好,基本上能达到“药到草除”的效果,但唯独对一些莎草科杂草的防治效果比较差一些。
2、草甘膦因为易残留、能杀根,所以不适合在裸根类作物和浅根系田间作物上使用(如各类浅根系的蔬菜、香菜、玉米、木瓜、葡萄、胡椒等),否则容易杀死作物的根系或者造成作物植株黄化问题;而草铵膦因为属于茎叶定向喷施、非残留类除草剂,几乎适用于各类田间农作物,打药后几天后即可正常播种,所以在除草适用范围上要比草甘膦更广泛,但前提是药液不能喷施到作物上。
3、草甘膦(少数地区是草甘膦)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选择,当下一些杂草已经对草甘膦(或草铵膦)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大家在进行田间除草时,如果使用草甘膦防治效果比较差,建议换用草铵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理,对于草铵膦有抗性的地区,不妨建议换用草甘膦试试效果。
六、草甘膦与草铵膦的安全性比较药物的安全性对作物的正常播种、生长有直接性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后果十分严重。单草甘膦与草铵膦的使用安全性上来说,使用草铵膦具有低毒性、安全系数高、降解速度快等特点,在田间作物使用上要比使用草甘膦更加的安全。
总的来说,草甘膦使用后,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的铁、铝等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逐步钝化降解,半衰期从半个月到两个月左右不等,在土壤中的残留最长期限可以达到半年之久,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和作物缺素;而草铵膦使用后,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只需要3-7天的时间就能丧失掉药物活性,半衰期一般不会超过10天,因为降解速度非常快,一般不易在土壤中发生残留,即使有残留短期内也可以全部降解掉,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土壤和后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草甘膦打药时容易发生药液飘移性药害,而草铵膦在使用时很少发生漂移。草甘膦在使用后,一般需要最少15-20天的时间进行降解缓冲,才可再进行正常农作物的播种移栽,否则容易使作物发生药害;而草铵膦在使用后,最早只需要在用药3-5天后,即可进行作物的正常播种移栽,而且不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所以说,在进行田间除草时,使用草铵膦要比使用草甘膦更加的安全环保。
七、草甘膦与草铵膦的使用注意事项
1、草甘膦
①草甘膦因为钝化降解速度慢,在土壤残留时间长,也容易使杂草产生药物抗性而降低除草效果,因此使用频率应当要严格控制,一般每年使用次数最多不可超过3次,建议在每年杂草旺盛长期、又较大叶片面积时使用。
②草甘膦在晴天温度较高时使用除草效果比较好,但不可在田间湿度过大或者雨前使用,否则会造成药液渗透到土壤中残留,容易影响作物的根系。
③为了预防药液滴落到地表、减少药物对土壤与作物的不利影响,在使用草甘膦进行除草时,建议不必对每棵杂草面面俱到的喷施,只扫喷杂草的中上部或草尖即可,因为草甘膦药液可以在杂草体中内吸传导到草株的各个部位组织中去。
2、草铵膦
①草铵膦在气温较低时效果比较差,用浑浊的水稀释药物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②因为草铵膦属于触杀类除草剂,所以在使用草铵膦除草时,不仅要喷足、喷透水药液,以杂草全部湿润、叶面开始凝结水珠滴水为佳,而且在喷药时一定要做到全面、细致、均匀、面面俱到,确保杂草最大化的接触药液。
③为了提高使用草铵膦的除草效果,在喷打药物时,建议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有机硅、中心洗衣粉等药物助剂,以此来提高药液在杂草茎叶上的粘附性、延展性和渗透性,促使杂草更多、更好的吸收药液,从而实现更加彻底的除草效果。
3、打药的时间
①在喷打除草剂时,建议在晴天无风的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时用药,打药的最佳时间是在上午时作物和杂草叶片上的露水自然风干后,以及傍晚田间起潮气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阴雨天气、大风天气以及土壤过旱或过湿,都不适合喷打除草剂。
③在喷药后4-6小时内发生降雨,应当在雨后及时把药物用量减半进行补喷。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