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

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1)

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2)

民间相传,明朝才女郭爱年仅十四岁,就做为人殉,成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殉葬牺牲品。

这种说法多见于明清两代一些文人的记录,仔细阅读《明史》,就会发现,这一传说与史实不符。

郭爱,字善理,安徽凤阳人,生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宣德十年(1435年)病逝,享年二十一岁。

《明史》记载:郭爱“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一旬”为十天,也就是说,这位郭美人入宫仅二十天就去世了。

郭爱生病期间,自知不久于人世,非常感伤地写了一首诗《病革自哀》:“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后人联想到明宣宗“十妃殉葬”,就把这首哀婉动人的诗作讹称为《绝命诗》,认为郭爱知道自己就要被当做殉葬品了,才发出绝望的悲鸣。

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3)

郭爱去世的同一年——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短时间内患病,正月初三意外病亡,享年三十八岁。

两人的死亡时间比较接近,因此才会有从殉的传言。事实上,明宣宗“十妃殉葬”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

这段见于《明史》的记载说明,当时随大行皇帝殉葬的嫔妃为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等十人,其中根本就没有姓郭的嫔妃。

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4)

明朝末年,竟陵派诗人钟惺编辑的女性诗歌作品集《名媛诗归》中也做了佐证说明:“郭爱,凤阳人,字善理,性颖敏巧慧,宣宗闻其贤,徽至京师,寻病卒,后封国嫔。”

明确说明郭爱是在宫中染病而死亡的,死后被封为嫔。

明代妃子怎么殉葬 明代十四岁才女(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