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不顾国际社会舆论谴责悍然对柬埔寨发动了入侵,并占领了该国全部领土,与此同时,越南还开始在中越陆地边界对我国发起武装挑衅。

中央军委因此于1978年12月7日召开会议,商讨越南侵略我友好邻邦柬埔寨,以及逐渐展现出的对我国领土野心的应对方法。

第2天,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

昆明军区、广州军区分别组成云南边防部队与广西边防部队准备应对越南之敌。

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接到命令后,迅速开始为教训越南做准备,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79年2月8日,即我国正式发起对越反击战的9天前,他突然被调离昆明军区,前往武汉军区担任司令员,由杨得志接替昆明军区司令员。

要知道,王必成在1969年就担任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了,他在昆明军区兢兢业业地干了10年,对于昆明军区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而王必成的军事能力也是很高的, 甚至被称为“人民军队不可多得的虎将”,有个“王老虎”的称号。

王必成被临阵换将后,国内逐渐出现了一种传言:王必成之所以被调离昆明,和他与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之间的恩怨有着莫大的关系。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1)

王必成

那么,王必成与许世友之间到底有何“恩怨”呢?王必成在战前被调离昆明军区,真的与许世友有关系吗?

我们先来讲一下王必成的战功。

粟裕的“三只铁拳”

王必成于1912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镇小寨村,他和许世友是正儿八经的老乡,两家相距不过几里路。

1926年,黄安县、麻城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许世友和王必成也投入了这场运动中。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正式爆发,麻城地区也成立了农民赤卫队,许世友担任了农民赤卫队的队长,王必成也成为了这支农民赤卫队的队员。

1929年,王必成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之后他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攻”,后来又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在作战中,王必成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作战也异常勇猛,当长征结束时,他已经由一名普通的勤务员成长为红30军89师副师长,长征结束后,王必成于1936年11月被调入抗日红军大学,成为了抗大3期3队学员。

1938年的春天,王必成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参谋长,奔赴抗日前线。此时的王必成已经身经百战,对于打仗得心应手,因此很快就被任命为二团团长。在作战中王必成身先士卒,打了多场胜仗。

1940年7月,王必成率领部队跟随陈毅、粟裕挺进苏北地区,并被任命为第二纵队司令员。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2)

陈毅

7月15日,王必成率领第二纵队率先拉开了东进序幕,在王必成的率领下,二纵一举将国民党保安四旅先头部队击垮,两个月后,王必成又率领部队一举打掉了国民党保安九旅多司令部。

1940年10月,王必成率领部队参加了黄桥战役,与叶飞指挥的第一纵队、陶勇指挥的第三纵队一同打垮了国民党顽军第89军军部和第33师师部,一、二、三纵队也因此名扬天下,王必成与叶飞、陶勇也从此被称为粟裕的“三只铁拳”。

六纵立大功

1945年11月上旬,王必成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7个月后,六纵又被整编为第6师,王必成改任副师长。

与此同时,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内战,6师所在的苏中解放区就是蒋介石的主要进攻方向之一。

1947年2月,6师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王必成被任命为该纵队司令员,辖第16、17、18三个师。

5月12日,王必成奉陈毅、粟裕急电,率领部队由鲁南地区急速北上参加围剿张灵甫及第74师的战斗。

王必成等待这一天已经多时了,六纵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于5月14日早晨顺利抵达了100公里外的指定位置,并于第2天拂晓在兄弟部队的帮助下顺利夺取了垛庄,切断了张灵甫的退路。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3)

张灵甫

当时国民党的增援部队最近的距离只有十数公里,时间异常的紧迫,如果我军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歼灭整编第74师的话,部队将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因此陈毅、粟裕当即决定命令纵分两部投入战斗:一部在孟良崮西南方向的黄崖山,虎狼山一带,协同第一纵队阻击敌整编第25师;一部在孟良崮东南方向牛头山、大朝山一带协同第八纵队阻击敌第83师。

为了阻击敌增援部队,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等人彻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战场上的形势,在六纵战士们的顽强阻击下,敌人未能前进一步,王必成知道如果再拖下去对我军不利,于是主动跟华野首长发电,请求从六纵中抽出两个师6个团的兵力,参与到围剿张灵甫的作战中去。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4)

张灵甫

首长批准后,王必成迅速将自己的指挥所移至距离孟良崮主峰不足4公里的大场山,就近指挥战斗。

5月15日下午1点,华野部队正式对整编74师发起总攻,六纵18师的两个团开始向敌外围阵地发起攻势,六纵17师的两个团也与八纵的友军一同向孟良崮侧翼发起攻击。

当天晚上,华野首长对六纵司令部下达了死命令:明日协同友邻部队攻占孟良崮主峰!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六纵特务团与第18师顺利占领主峰与600高地,特务团三连率先突破74师指挥所,并将国民党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击毙,我军正式赢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当王必成到达74师指挥所见到张灵甫的尸体后,说道:“如此下场,罪有应得。”

是役,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32000余人,其中仅王必成指挥的六纵,就歼灭了5700余名敌军,粟裕知道此事后十分高兴,直言:“歼灭74师,六纵立了大功!

在之后的战争中,王必成指挥着军队接连立下赫赫战功,与王必成共事多年的陈丕显甚至称他为“人民解放军中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

再见许世友

1953年4月,一直想去朝鲜与美军“较量较量”的王必成终于得到了前往朝鲜前线的机会,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率领部队参加了1953年夏季战役,并获得了朝鲜颁发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可惜他“挫败美帝民族自豪感”的瘾还没过够,朝鲜战争就结束了。

战争结束后,王必成被调回国内,前往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之后于1954年被调至上海,担任警备区司令员。

王必成在上海待了整整5年半,在上海期间他十分重视军政及军民关系,将上海地区的民兵工作搞得十分出色,之后他于1960年11月被调至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负责南京军区的军事训练工作。

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就是他的“老上级”许世友。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5)

许世友

土地革命时期,虽然许世友与王必成一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但他们并不在一个部队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去了胶东地区,而王必成则在苏南苏中地区作战,虽然相隔并不算远,但毕竟很少有机会直接交流。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被任命为华野九纵司令员,而王必成被任命为六纵司令员,他们两位老乡因此有了广泛接触的机会。

解放战争结束后,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而王必成则于1949年8月调任七兵团副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并于1953年去了朝鲜。

1960年,许世友见到既是老乡又是老战友的王必成时,内心十分高兴,两人在工作上配合的也十分的默契,

然而两人虽然没有想到的是,1966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两人之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隔阂,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此急转直下。

隔阂

1966年后,许世友对社会上逐渐过激的风气感到不满,于是主动给中央军委提出自己要“请病假”,到后方医院养病去,南京军区的工作也移交给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才千,王必成、林维先以及副政委鲍先志等人负责。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6)

张才千

后来,南京军区领导机关也受到了激进青年的冲击,王必成等领导干部也不得不站了出来接见他们,这一接见不要紧,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王必成等人接见激进青年后,军区内开始开始流传出他们要与对方一同“搞许世友”的传闻,后来王必成等人又迫形势在机关、部队搞“四大”的意见书上签了字。

许世友虽然在后方“养病”,但他对于南京军区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当他听到南京军区内虚虚实实的传闻,后又收到王必成等人签字的材料时,当即发了火,称他们这是在签“乱军”的协议。

更让许世友恼火的是,在激进青年冲击司令部大院和指挥所时,他从外地给王必成打电话,说不管是谁,只要敢往里冲就开枪,结果王必成并没有听他的,许世友逐渐相信南京的老战友们要“搞自己”的话。

因此当许世友回到南京军区后,立即点名批评了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王必成在南京的日子也因此过得比较困难,不久后就被调离了南京。

1971年8月中旬至9月12日,毛主席开始在南方进行巡视,并与各地的党政军干部进行谈话。毛主席在与许世友谈话时,专门叮嘱许世友:“王、林、鲍三名同志是好人,你对他们要高抬贵手,刀下留人。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7)

毛主席与许世友

虽然此时王必成已经被调至昆明当第一副司令员了,但许世友还是不愿意原谅他,因为许世友认为王必成既是自己的老乡,又是自己的老部下、老战友,他却趁着自己在外地的时候“针对自己”,不听自己的话,所以许世友并不愿意原谅王必成。

临阵换将

1979年2月8日,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做准备的王必成,接到了让他去武汉军区担任司令员的命令,而接替他位置的人则是原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

从古至今,临阵换将都是兵家之大忌,比如赵孝成王赵丹,在长平之战中听信谣言,换下老将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因此将王必成调离昆明的命令传开后,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传言:之所以将王必成调到武汉,不让他参加对越南的战争,跟他与许世友之间的恩怨有着“莫大的关系”。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8)

许世友

那么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

事实上,王必成之所以被调离昆明军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东线部队总指挥是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许世友在1955年被授予的是上将军衔,那么与之相对的西线部队的总指挥也应该是一位上将,而王必成在1955年被授予的是中将军衔,因此中央军委才会将同样为上将的杨得志调至昆明。

第二:对越反击战是一场惩戒战争,政治性与军事性同等重要,这场战争除了要求部队指战员会打仗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把控战争程度,做到“适可而止”,如果一口气把越南给灭了,战争性质就变了,而王必成在作战上是一把好手,但是在政治上却不太合适。

第三:王必成没有对越作战的经验,越南战争期间,杨得志曾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去过越南,对于越南军队的战术、装备了如指掌,众所周知,越南军队的战术战法都是跟中国军队学的,身为老师的杨得志对于越南这个不听话的“学生”的了解,肯定是远远高于王必成的。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9)

许世友和杨得志

因此,王必成被调离前线跟他与许世友之间的恩怨并没有关系。而王必成对自己丢失一次建功立业机会的这件事情,虽然十分遗憾,但还是坚决地执行了中央的命令。不过,在离开昆明前,王必成“动用特权”帮自己办了两件事情: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送上前线参战。

不久后,王必成的老伴儿陈瑛找到他,说道:“咱儿媳妇也想到前线打仗去。”王必成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好,这才是我们王家的儿媳妇!”

陈瑛略带责备地对他说道:“可她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怎么能上前线去呢?”王必成摇了摇头,说道:“让她去,我虽然不能去前线,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去参战,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也算为国尽忠了。”

王必成的热忱之心成功地打动了妻子,陈瑛没有再对此事表达反对意见。

和好

许世友对1966年后发生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1984年1月,中央顾问委员会华东组在南京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其乐融融。

结果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许世友突然间提起了那10年中的旧事,说:“我们老同志中,也有犯了错误的同志,比如南京军区的‘王、林、鲍’嘛,至今对错误还没有个表态·······

被点名批评的王必成完全没想过许世友会公然对自己发难,因此愣在了当场没有进行辩解,会议结束后他越想越气,决定下次会议的时候和许世友进行“摊牌”。

1984年6月7日,中顾委华东组二次会议上,王必成就当年南京军区在1966年后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七九年对越作战的十大英雄今何在 对越作战前临时换将(10)

王必成

王必成告诉许世友:“当初我接到你下达的'对冲击大院的人开枪'的指示后,请示了常委们的意见,毛主席、周总理专门下达批示说不准开枪,之后你又要求我们调动部队,于是我只得给总参王新亭副参谋长、以及“林办”打去电话征求意见,他们都说不准调动部队,更不准开枪。之后我就将这个指示批转全军执行,现在看来当初不调动军队,不开枪是正确的。”

之后,王必成就其他事情做了说明,并诚恳地对许世友说道:“我们现在都是70多岁的人了,年岁也没多少了,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去见马克思了。我们这些老同志就该多栽花,少栽刺,多交朋友。有利于团结的事情多做、多说,反之就不说,更不能做。当然我今天提了几点意见,仅供参考,我也不强加于你,你可以持保留意见,也可以反驳嘛。”

最后,王必成对许世友说道:“当年毛主席跟你讲过的话,也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王、林、鲍三个同志是好人,你要高抬贵手啊!’”

王必成发完言后,许世友表示:“谈得很好!”然后他走上台与王必成站在一起,紧紧地握了握手,当年的恩恩怨怨,也随着这次握手似乎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1985年10月,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先王必成离世4年。

1989年3月,开国中将王必成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77岁。

两位老将军为了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